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现况调查对某医院的116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02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医用射线工作人员神经衰弱征候群、皮肤异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放射工作人员。得出结论:长期小剂量X射线照射可引起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多方面变化;应加强放射防护,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
放射科和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科护士长期接受环境中低水平电离辐射、肿瘤科护士职业接触低浓度抗癌药物污染,可能会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研究了放射科和肿瘤科工作环境对其护士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放射科、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放<0.05,P肿<0.01);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均高于放射科护士(P<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蚕豆、洋葱、绿豆根尖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环磷酰胺(CP)为诱变剂,测定这三种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表明:1.0μg/ml至100.0μg/ml各浓度组诱发下,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明显高于绿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P<0.001),也高于洋葱根尖细胞的微核率(P<0.001).  相似文献   

4.
为估测甲氰菊酯、杀螟硫磷的环境毒性,以泥鳅鱼为试验动物,设置甲氰菊酯、杀螟硫磷不同浓度对泥鳅鱼的遗传毒性实验,统计红细胞微核数和核异常数,观察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甲氰菊酯、杀螟硫磷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2种农药浓度的增加,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泥鳅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核异常细胞率出现的峰值浓度表现不同步,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早于核异常细胞率,且核异常出现的比率高于微核率。说明甲氰菊酯和杀螟硫磷对泥鳅红细胞具有强烈的诱变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一例肝癌病人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发现其小淋巴细胞仅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9%,淋巴细胞胞浆中微核出现率为19‰.淋巴细胞染色体2n≠46者占80%,且其中大多数为亚二倍体(占所观察细胞的78%)。并选择染色体众数的中期相细胞进行了核型分析。我们认为大、中、小型淋巴细胞比例失调;微核的出现与细胞的非整体化等均与恶性病变相关联。至于它们与肝癌的关系,我们将根据较多的病例继续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6.
微核不见于正常人。现在有报导,一般受电离辐射或化学诱变因子等处理过的动植物敏感细胞都能出现微核。我们观察到,微核亦出现于肝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在对肝癌患者及非癌肝病忠者微核出现率进行的比较中发现:非癌肝病患者中已有微核出现,出现率均数为4.8‰,而肝癌患者中,其微核率较高,均数为23.9‰。据此,微核测定法在辅助诊断肝癌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患者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微核出现率为8.63‰.高于正常人而明显地低于癌症患者,进一步证实:微核测定有可能成为早期发现与诊断癌症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罂粟全草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mg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浓度组均能导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提取物各浓度组与微核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关系,证明野罂粟全草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把身长1cm的小蝌蚪在稀释后的临汾市废水中培养24小时,再用蒸馏水修复培养24小时,镜检蝌蚪尾尖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废水处理使蝌蚪细胞微核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且剂量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人类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因组健康水平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类退行性病变危险度升高。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MN),评价了云南正常人群淋巴细胞的基因组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人类淋巴细胞自发微核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r=0.468,p〈0.001),且女性平均微核率显著高于男性(r=2.438,p〈0.05)。云南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群基因组健康的基础数据结构,为基于基因组健康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诱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蚕豆极尖细胞微核率的指标,对美雅和白猫洗涤剂的遗传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洗涤剂各浓度的微核率一般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较强的诱变作用,但白猫洗涤剂诱变笥小于美雅洗涤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17例尿殖系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非癌结石患者周血培养细胞的微核观察,结果:前者微核出现率为14.7‰,后者微核出现率为5.8‰。尿殖系中,恶性患者的微核出现率明显地高于非癌患者这一结果提示尿殖系患者的恶变倾向,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试法监测卫河水体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卫河新乡河段各段河水培养蚕豆,根尖经固定,水解,染色后观察其微核率,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经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经河水培养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高于阴性对照组,有的河段的微核率与阳性对照组接近.本研究显示卫河新乡河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吗啉胍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盐酸吗啉胍能够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断片、滞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随着盐酸吗啉胍处理浓度的增加,有丝分裂指数降低,而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升高;随着盐酸吗啉胍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却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稍加改良的半微量血培养法对5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微核测定,其微核出现率均数为6.3‰。结果表明:此病患者的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地高于正常人,并略高于非痛肝病患者。而远远低于癌症患者。此结果与本病很少恶变的临床表现相符,并与近代关于此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16.
各实验组以细辛0.4g/kg、半夏5g/kg和附子3g/kg给小白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12天,可增高微核出现率。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分别为10.3‰、16.0‰、19.1‰,对照组为1.1‰。外周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分别为1.14‰、1.62‰、1.99‰。对照组为0.05‰。结果表明,上述三种中药致微核作用及升高淋巴细胞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各实验组动物的肾上腺与对照组相比,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7.
Hg^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蚕豆根尖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Hg2 为受检物质,探讨Hg2 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方法 实验分析与统计分析.结果 Hg2 能诱发较高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Hg2 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高于一定浓度后,微核率不再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运用微核技术可以检测重金属环境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核试验法,对贯穿淮安城市中心、边缘、外围的3条主要河流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每条河水样又分为100%原样、50%,33.3%3个浓度组,以暴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毒染1周后,里运河、废黄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里运河水组诱发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废黄河水组和盐河水组(P<0.01).而盐河水组诱发微核率及核异常率(33.3%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淮安城区中心地段河流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外围,其水体中存在致突变物质.  相似文献   

19.
以蚕豆根尖为试材,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和氯化汞为受检物,探讨重金属Pb2+和Hg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结果表明:Pb2+和Hg2+均能诱发蚕豆较高的微核率,且微核率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当高于一定浓度后,微核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蚕豆可以作为快速检测环境中Pb2+和Hg2+遗传毒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低毒除草剂“草甘膦”对蟾蜍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分别统计了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异常率和核异常率,研究结果表明,用草甘膦处理3天和5天后,不同浓度的药物对蟾蜍的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用不同黉度药物处理后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虽有差异,却没有出现显著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