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常把社会新闻中的负面新闻信息和负面新闻混淆,实际上负面新闻通常是指经过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是指“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而负面新闻信息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事实。负面新闻信息通过报道者的正确报道方向是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的,而负面新闻的产生与报道者也有很大关系,从报道者的角度对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负面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失实报道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对舆论的导向起了负面作用。本文针对失实报道,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倡导新闻打假,并进一步阐述新闻真实性与建设和谐的舆论氛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失实报道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对舆论的导向起了负面作用.本文针对失实报道,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倡导新闻打假,并进一步阐述新闻真实性与建设和谐的舆论氛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体育报道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体育赛事消息和通讯,越来越多的与体育精神相悖的负面体育报道见诸报端。如何合理的引导和报道负面体育信息关系到我过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具体传播案例,从体育传播的视角对"负面体育信息"定义重新进行了界定,并对"负面体育信息"与"负面体育报道"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未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不少负面现象.本文从这些负面现象及产生原因入手,对英语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2012年,《人民日报》关于安徽的报道呈现总体数量少、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居多、以正面报道为主、不同地区报道的数量差异明显等特点.从媒体的角度看,安徽要塑造区域形象,一要扩大对外报道的传播者队伍;二要挖掘可供媒体报道的资源;三要消除负面报道的源头;四要注重传播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张栗 《科技信息》2013,(5):494-494
<正>当今,民生新闻栏目已变成各地方台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多数电视台都已将之列为电视新闻的重要内容。播出反馈表明,民生新闻收视率通常都较高。因此把民生新闻做好,往往能产生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1改变传统报道方式,充分发掘当地新闻资源基层电视记者要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把群众最关心的最新消息以最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小见大"、"把小做活"是基层台电视新闻的采编方向。基层电视  相似文献   

8.
辛桂京  李慧 《科技信息》2011,(27):177-17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世界新闻界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现在,新闻的表现形式已不单单是对传统严肃新闻的报道,它更偏向于娱乐性、趣味性。与此同时,人们了解新闻的方式和渠道也越来越多。新闻娱乐化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规避负面影响,促进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马平 《科技信息》2013,(21):231-232
作为全国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CET4对大学英语教学势必产生反拨效应,而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的翻译部分,也将必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即反拨效应。本文分析了CET4翻译测试负面反拨效应产生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其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今拿数码单反相机的人越来越多,正是数码技术的日益完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码产品特别是数码摄影为首选的高科技产品已开始越来越被老百姓广受欢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数码时代拍摄到的图片是否真实,在新闻图片摄影中出现的场景,是否会出现人为的"硬伤"。数码摄影无所不能的向新闻照片的虚假性和真实性发出了挑战,丧失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真实感。在广泛利用数码摄影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应该分析数码摄影对新闻摄影带来的负面作用,给新闻真实性和实时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受众对新闻摄影及新闻真实性的认识,阻断了新闻的传播途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摄影界的创新和改革,我们应该正确利用数码科技下的摄影取材和用途,努力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努力复原现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1.
李希园 《科技资讯》2012,(33):249-249
当下媒介对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重视,弱势群体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传媒积极呼吁社会帮扶、大众关注。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竞争加大,信息传播为迎合受众的心理需要,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报道,拿悲怆博取同情,极易蔓延成一种负面的社会情绪,造成社会大众的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在此情况下,对新闻传媒如何客观报道、坚守社会责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波兰国家电台4月5日报道,穆迪评级机构发出警告:波兰的"宪法危机"会提升外国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4月2日,波兰一项新的民调显示,刚刚上台执政半年的法律与公正党政府的民众支持率下降近5%。3月2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数百名波兰记者抨击政府对媒体的"清洗"。3月9日,波兰宪法法院驳回了一系列有争议的新政府出台的变革措施。所有这些"负面"新闻都直指执政的波兰法律与公正党。法律与公正党为何急于"改革"  相似文献   

13.
媒体对安全新闻的报道是提高大众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手段;对安全新闻的报道,媒体应遵循预防为主、适时报道,把握适度的报道分寸以及进行连续报道等几个原则,从而提高安全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是新闻的附属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媒介对于国际新闻的报道有了更一步的要求,对于国际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每报道一桩重大国际新闻事件,都是在打一场事先不可能预料到的"遭遇战"。因此在记者报道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时效性要强;要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报道保持真实、公正、道义;正确引导舆论的利器;时刻心系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宣传,是"数据新闻"在科技报道中的一次成功探索。不但聚焦于相关数据形成新闻的过程及表达,而且实现了从选题策划、数据采集、数据筛选与整合、新闻作品输出等步骤寻找数据与每个受众的关系。这一次的成功探索,让我们在新闻数据到"数据新闻"的形成过程中,还研究发现了运用"数据链"增强科技报道以真实性为生命力,发出好声音、发挥引导力的独特作用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他们人数众多,队伍庞大,可以在网上轻松"盖楼"、随意删帖,也可以在线下策划新闻;他们可以动辄将对手踩在尘埃,也可以随手让委托人的负面成为"浮云",不费吹灰之力吸引上百万网友"围观",更是他们的雕虫小技,这就是传说中声势浩大的"网络水军"。他们的行踪之诡秘,战斗力之强悍,影响力之深远,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支神秘之师之所以浮出水面,源于CCTV一则"网络黑社会"的深度报道,如今这一现象更是广受关注,成为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一类产品的文本倾向性分析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该文以搜索引擎的媒体报道为出发点,使用已有的情感词典集合,以及通过信息熵的方法从训练集合中提取特征词,采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对文本进行倾向性分析,将媒体新闻分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无倾向性3类,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追风人物     
布莱尔夫人演讲惹祸大骂记者没有职业道德有关英国“第一家庭”的正面和负面报道几乎每天出现在英国媒体的显要位置,这让第一夫人着实有些懊恼。2006年11月22日,切丽终于找到了报复机会。这一天,切丽在英国大学发表演讲时毫无保留地大骂记者没有职业道德。她点名批评《每日邮报》,并讽刺说“,可怜的新闻投诉委员会已经被《每日邮报》给控制住了”,原因是新闻投诉委员会对《每日邮报》上关于布莱尔的负面报道熟视无睹。切丽骂得痛快、解气,可是她这番“咆哮般的”演讲却震惊了很多旁听者,其中就包括英国几大媒体的记者。切丽过足嘴瘾后,她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对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拨效应,体现在考试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上的选择等各方面。对某项考试的重视程度越高,这项考试对教学产生的反拨效应就越明显。该文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的分析,找出原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词时见报端,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模糊词符合新闻报道特性,具有促使报道更生动活泼、增加报道可信度、避免负面传播效果、合乎读者认知习惯、体现礼貌尊重等语用功能.大量报刊实例证明,模糊词不仅合理地存在于新闻英语中,而且还能与精确词一道有效地增强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