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嫩茎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濒危植物丹参,实现人工栽培,以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移栽和定植研究.结果证明:MS+6-BA0.3 mg.L-1+2,4-D2.0 mg.L-1+NAA0.8 mg.L-1是丹参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0.2 mg.L-1和1/2MS+AgNO30.2 mg.L-1+6-BA 0.1 mg.L-12种培养基是丹参颗粒状愈伤组织块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以经过浓度为10mg.L-1的NAA溶液处理3 m in的不定芽为材料、以1/3MS+IAA0.4 mg.L-1为培养基的方法是丹参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2.7%,定植成活率为99.2%.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丹参的所有生物性,建立起丹参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库拉索芦荟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分别以根、茎节、茎尖和叶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芽的分化,待芽长至5cm左右地将其接入不同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结果表明:茎节接种于MS(1962)+6-BA4.0mg/L+NAA0.2mg/L诱导效率最高,而根没有产生不定芽;1/2MA+IAA0.25mg/L+NAA0.25mg/L+活性炭0.3g/L有利于试管苗的生根。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银星秋海棠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诱导银星秋海棠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BA0.5mg/L+NAA0.2mg/L;诱导意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BA1mg/L+NAAO.1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O.2mg/L.不同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大小顺序为叶片>叶柄>嫩茎.试管苗移栽对基士的选择不严,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降香黄檀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州,8月和9月是降香黄檀外植体诱导消毒的好季节,选择季节比选择消毒剂重要。试验中发现升汞消毒效果稍好于次氯酸钠。在加有青霉素的培养基,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但不能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试验筛选出改良DCR+BA2.0mg.L-1+NAA0.1mg.L-1作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改良MS1+BA0.5mg.L-1+NAA0.1mg.L-1的组合适合继代增殖,改良MS2+生长调节剂适合降香黄檀茎芽生根。生根培养基加有活性炭0.5g.L-1有利于降香黄檀组培瓶内生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枸杞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部分成分的改换,发现用普通白砂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重蒸水、回收琼脂代替实验用试剂级琼脂,并去掉肌醇,对枸杞分化苗的增殖、生根无明显影响,可大幅度降低枸杞组培苗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菠萝蜜嫩茎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龄的菠萝蜜树茎干上取徒长的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菠萝蜜嫩茎离体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1 KT 1.0 mg.L-1 NAA 0.5mg.L-1;暗培养有助于芽的萌发;芽增殖的较适宜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1 KT 1.0mg.L-1 NAA 0.1 mg.L-1,连续培养7代后,其芽的平均增殖系数为4.3;本试验中增殖芽的诱导生根较难,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甘蔗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比较了不同基本培养基 ,不同激素及其不同质量浓度的组合对甘蔗愈伤组织的诱导 ,不定芽的分化及其生根的效果 .结果表明 :MS + 2 ,4 -D 1~ 5mg·L-1培养基均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 ;MS +KT 1.5~ 2 .0mg·L-1+ 6 -BA 2mg·L-1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效果最佳 ;1 2MS +NAA 1~ 4mg·L-1培养基对生根较好 . 相似文献
8.
针对景观树种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表面灭菌以二次灭菌4+3.5min较好,成活率达85%,启动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mg/L较好,分化率达100%.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增殖系数为7.2,适宜生根培养基为... 相似文献
9.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丽格海棠的茎状、叶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1)诱导培养基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1.0;(2)增殖培养基MS+6-BA0.5+IAA0.2;(3)生根培养基MS+NAA0.2.生根壮苗培养50d左右,经移栽,成活率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10.
珊瑚豆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宪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7-17
取珊瑚豆在附加6—BA0.5mg.L~(-1)(单位下同)+ZT 1mg.L~(-1)时,诱导芽的效果最佳,在附加6—BA2+NAA0.2时,芽的增殖率最好;在附加 NAA0.4+IBA0.2时,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密蒙花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蒙花 ,别名老蒙花、水锦花、虫见死、黄饭花 ,为马钱科 (Loganiaceae )醉鱼草属 (Buddleja)植物 ,其花蕾及花序是常用中药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密蒙花富含黄色色素 ,该色素色泽鲜艳 ,着色力强 ,稳定性好 ,而且安全性高 ,因此近年在我国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对密蒙花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但是 ,该植物资源受时空限制 ,种子细小如粉末 ,人工栽培量有限 ,生长其需几年时间 ,因此 ,从密蒙花中提取黄色素还远不能满足需求 ,应用植物细胞大… 相似文献
12.
对玫瑰海棠的组织培养过程研究表明:以玫瑰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激素,通过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出不定芽,或由嫩茎为外植体直接诱导出丛芽两条途径,都可快速形成大量芽体,然后生根培养成完全苗。 相似文献
13.
14.
薮北茶树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薮北茶树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殖体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起快速无性繁殖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各种浓度的植物激素.试验结果证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十6—BA2.Omg/L;芽增殖培养基为MS十6—BAl.Omg/L十IBAO.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十6—BAO.5mg/L十IBAO.1mg/L十NAAO.2mg/L十At^3 O.01mg/L。 相似文献
15.
叶子花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先容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20(3):48-49
以叶子花的茎尖为外植体,通过13种培养基的试验,从中筛出适宜叶子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一整套稳定、高效的生产程序,即芽诱导培养基为MS BA0.2mg/L IAA1.0mg/L,增殖培养为MS BA0.5mg/L IAA1.5mg/L,生根培养基为MS IBA0.1mg/L 2,4,5-T0.1mg/L。为规模化生产叶子花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董琼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Z1):110-112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是找到适宜的培养基(不同的植物要求不同的培养基)、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主要是光线和温度)和培养流程.本文以非洲紫罗兰为例,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玉兰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即细胞分裂素 6-BA(卞基腺嘌呤 )、ZT(玉米素 )、和生长素IBA、NAA(吲哚丁酸、萘乙酸 )。筛选出最适宜腋芽及丛芽产生的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 5 +IBA 0 3mg·L-1。增殖系数较高的培养基为MS +ZT 4 0 +NAA 2 0mg·L-1。不同细胞分裂素与不同生长素组合使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安祖花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外植体接种于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个周期(30~40d),外植体上出现光滑的愈伤组织,2个周期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芽体,将有芽体分化的愈伤组织转入MS+BA0.5mg/L+NAAO.1mg/L培养基中,2个月左右可长成2~3cm的生根小植株。生根试管苗经炼苗后移入花盆,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开展大花兴安杜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构建优良品种大花兴安杜鹃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快速繁殖优质苗木及园林绿化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保障.以1.5~2.0 cm茎尖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70%酒精(30 s)与0.1%HgCl2(10 min)相结合的消毒方法,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试验研究大花兴安杜鹃组培快繁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大花兴安杜鹃初代丛生芽的最佳诱导生长素配方为2 mg/L ZT+0.5 mg/L IBA,分化率可达75%,增殖系数为9.0;继代培养最佳生长素配方为2 mg/L ZT+0.3 mg/L IBA,增殖系数可达16.2,平均苗高为3.29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0.3 mg/L IBA,生根率为80%,平均生根数量为4条,平均根长2 cm;试管苗移栽最佳基质为V(珍珠岩)∶V(草炭土)=1∶1,成活率为69.67%,平均苗高为4.79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