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对胡桃楸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溶剂提取法和两相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同时采用细胞实验观察其分离组分的活性。并对有效的活性成分定性分析,初步确定了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是葸醌类物质并且纯度很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寻找胡桃楸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明确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吉林省阴生和阳生2种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的胡桃楸叶片及叶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环境胁迫下胡桃楸叶片和叶柄颉颃逆境的演化结构规律.结果表明:阴生的胡桃楸叶片面积明显大于阳生的;阴生的胡桃楸叶柄表皮细胞平均直径大于阳生的;阴生的胡桃楸叶栅栏组织细胞小、排列疏松,而阳生的叶栅栏组织细胞大、排列紧密;数理统计结构特征参数表现为阴生胡桃楸叶主脉及叶柄木质部管孔链平均长度均小于阳生的;阴生胡桃楸叶及叶柄已演化出颉颃荫湿逆境的解剖结构,这些结构特征均为植物体与荫蔽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是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之一,我们对其进行大棚培育苗木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证明,塑料大棚温室效应对胡桃楸育苗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4.
红松胡桃楸针阔混交林营造技术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凤宝 《科技信息》2010,(25):I0398-I0398,I0381
采用抽样技术进行了红松胡桃楸混交林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4a生红松、胡桃楸混交林已开始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同龄红松纯林,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因此,采用人工方式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林业企业培育森林及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落叶林林下凋落物的分解与养分归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分解袋法研究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归还速率。结果表明:在1个生长季内,3种林分叶凋落物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纯林、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胡桃楸纯林叶凋落物归还氮的速率最快,落叶松纯林叶凋落物归还磷、钾的速率最快。二组成混交林后,混交林叶凋落物归还氮的速率较落叶松纯林明显提高,而归还磷、钾的速率较胡桃楸纯林明显提高。胡桃楸与落叶松混交后叶凋落物养分归还速率较其各自纯林的有所提高,可能是混交林增产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楸群落是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典型类型之一,分布在海拔700~1 400 m的阳坡.根据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不同龄级结构设置两个样地,通过对胡桃楸种群每木必测,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不同的生境条件分析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种群中幼树和中龄树所占比重大,表现为稳定型种群,种群个体数目基本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2)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中龄树种群的死亡率高达80%,这是由于中龄树个体较多,在共同的生境条件下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群落树种互相竞争影响下,死亡率较高;(3)龄级分布与微地形的关系密切相关,坡度在30°~40°范围中胡桃楸种群龄级分布较广泛,海拔高度在800 m~1 000 m范围中胡桃楸种群各龄级分布广泛,幼树和中龄树数量多,而在其它海拔高度范围中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境条件的影响,分布的龄级数目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帽儿山地区纯林与混交林(红皮云杉纯林、长白落叶松纯林、胡桃楸和红皮云杉混交林、胡桃楸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和红皮云杉混交林、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土壤碳代谢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借助BiologMT技术,比较了纯林与混交林之间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型中针叶林土壤微生物AWCD值优于与水曲柳混交林型。胡桃楸针-阔混交林中,针叶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地高于水曲柳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羧酸、氨基酸和糖类这3类碳源是导致微生物代谢呈现差异的主要碳源。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与水曲柳混交后对糖类、羧酸和氨基酸3种主要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能是导致AWCD值较低的原因之一。【结论】胡桃楸针-阔混交林比水曲柳针-阔混交林以及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杀虫与壳低聚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以壳聚糖及壳低聚糖为有效成分的天然农药 ,分别进行室内杀虫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均存在一定的杀虫活性。在相同浓度下,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高于棉铃虫;对不同蚜虫的杀虫活性,一般在60%~80%之间,最高可达99%。并用室内离体平皿法检验测定了以壳低聚糖为有效成分的药剂对17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低聚糖对其中16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提高作用增强。药剂对芦笋茎枯病原菌的最佳抑制率可达95.1%,对黄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及棉花枯萎病等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菌也可达80%以上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发现和验证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菌株对目标种类的害虫的毒性,本文用两株菌种(h3和Ly30)对小菜蛾(鳞翅目)、淡色库蚊和家蝇(双翅目)和德国小蠊(鞘翅目)几种害虫进行了毒力检测.其中,菌株h3来源于连云港海水,具有高盐耐受的优点;菌株Ly30分离自连云港市云台山赤松林区自然死亡的膜翅目昆虫日本弓背蚁幼虫体内.杀虫活性实验显示,菌株h3和Ly30具有高效杀虫活力,对小菜蛾(鳞翅目)、淡色库蚊和家蝇(双翅目) 3 d~5 d致死率可达99%~100%,对德国小蠊(鞘翅目) 5 d致死率仅达30%. Bt菌株h3和Ly30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强力杀虫活性及对鞘翅目害虫的毒力,不仅为其在农业、林业领域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拓展了Bt菌株毒杀害虫种类的研究.此外,具有高盐耐受优势的菌株h3不仅扩大了Bt生物杀虫剂的应用领域,也有利于增加适用对象,提高杀虫功效.  相似文献   

10.
苏云金杆菌杀虫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好气芽孢杆菌,由于其对昆虫的特异性毒杀作用而广泛用于农业和卫生害虫的生物防治中。但由于野外应用防效不稳定、残效期短、杀虫速度慢、对某些目标害虫不敏感,影响其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应用。通过特异性高毒力菌株的筛选、菌株的遗传改良、剂型的改良、各种增效剂和增效因子采用等方法,以提高苏云金杆菌制剂的杀虫活性和野外应用防治效果。本文在讨论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毒素蛋白及其作用方式的基础上,介绍了不同增效方式及其杀虫活性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核桃楸皮提(萃)取物的抑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进行了抑菌性能试验。核桃楸皮经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经乙醇提取后,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石油醚萃取物只对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氯仿萃取物对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为核桃楸皮活性成分的功能研究进一步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省胡桃楸群落主要分布地区调查数据的统计发现维管束植物共计58科137属186种.科、属、种数量均以延边地区最高,吉林地区次之,白山地区最少;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以吉林-延边最高,延边-白山和吉林-白山相对较小;不同地区科、属组成均以单种科、单种属占优势,组成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各地区胡桃楸群落植物属的区系分布总体趋势比较一致,均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兼有部分热带分布类型,旧世界热带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等也存在一定比例,说明该群落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存在与热带早期的历史联系,具有较高的古老性和联系的广泛性;此外,作为胡桃楸群落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分布类型反映了该群落是在漫长的地史年代中发展而来的次生性植被.吉林、延边、白山群落的T/R值分别为4.73,6.41,9.33,区系组成均表现出强烈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分别检测了核桃楸皮粗多糖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核桃楸皮提取物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IC50分别为1.14688mg/mL,1.26825mg/mL(IC50半数抑制剂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开放ODS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青龙衣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Lo Vo)对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从青龙衣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醇(nonacosanol)(1),[1-(4'-甲氧基苯基)-7-(3'-甲氧基,2'-羟基苯基)-3',4'-环氧-3-庚酮[3',4'-epoxy-1-(4'-methoxylphenyl)-7-(3'-methoxyl-2'-hydroxyphenyl)-heptane-3-one](2),正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al)(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醇[1-(4'-hydorxyphenyl)-7-(3'-methoxy-4'-hydorxyphenyl)-hepta-3-ol](4),4,6-二羟基-3,4-二氢-1-萘酮(4,6-d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one)(5),胡桃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6),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8),香草酸(vanill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香草醛(vanillin)(11).化合物5、10对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35μmol/L.化合物8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58μmol/L.化合物2、3、6和7对个别肿瘤细胞有作用,其他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没有生长抑制作用.1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10,11为属内首分,化合物5、8和10均具有较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树皮中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1)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山核桃树皮粉碎后用无水乙醇浸泡,乙醇浸出液用正己烷萃取后,制得正己烷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后,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了一种白色针状晶体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鉴定,推测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其含量占正己烷提取物重量的0.36%。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针阔混交林内10种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为0.58-1.89克/克(鲜重)·小时,日平均耗水量为6.96-22.68克/克(鲜重),叶片含水量为70.7-82.6%,水分亏缺在10-40%之间;叶绿素含量为1.48-8.46毫克/克(干重),叶绿素a/b值在0.4-0.6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