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用量,絮凝温度和pH值对发酵液絮凝除杂质及过滤的影响。获得较好的实验条件为:在适度的搅拌下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008%质量浓度,絮凝温度为35℃,pH值为3,该研究为发酵工业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分离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732和D30l树脂对发酵液提取过程中的一次母液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动态实验研究了对一次母液的分离效果,732强酸性树脂对镁离子杂质去除率达96%以上,D301弱碱性树脂几乎可以把一次母液中阴离子杂质除尽,而衣康酸的损失量小于1%。  相似文献   

3.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Ⅲ.实际发酵液的萃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乳化液膜分离法,对苯丙氨酸的实际发酵液进行了间歇式单级萃取,拟三级逆流萃取和连续微分逆流塔式萃取。考察了三种操作形式下液膜萃取效率及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了液膜分离的可行性及塔式操作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4.
产苯丙氨酸解氨酶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苯丙氨酸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酶法转化是目前生产L-苯丙氨酸的主要方法。为了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产量,对可高效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JM105进行培养,对发酵过程中pH值对工程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控制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可显著提高菌体产量,当控制pH值为7.0左右时,菌体量比对照高87%。在初始pH值为7.5的情况下,培养10h后将培养液pH值分别调整为5.5、6.0、6.5、7.0、7.5和8.0,则以pH值为7.5时的菌体量最高。10L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液pH值为7.5,菌体密度可达A600=20mol/L(DCW=11g/L),比不控制pH值高出33%。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该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酶法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苯丙氨酸的分离提取对于促进酶法制备工艺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络合萃取分配系数、分离选择性高的特点,对苯丙酮酸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进行了研究。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和稀释剂的种类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利用D2EHPA-正辛醇体系对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转化液进行了络合萃取研究,经4次萃取和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萃取率达到98.15%;经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收率达94.33%。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检测发酵液中苯乳酸和苯丙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5μm,4.6×250 mm),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发酵液中的苯乳酸和苯丙氨酸能够完全分离。苯乳酸在0.05~0.5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5%,加标回收率99.26%~100.23%,苯丙氨酸在0.1~1.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相对标准偏差(n=6)为1.99%,加标回收率为99.65%~100.52%。该方法可以同时快速有效检测发酵液中的产物苯乳酸和底物苯丙氨酸的含量,对苯乳酸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 Ⅰ.膜的配方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从发酵中分离和浓缩苯丙氨酸(Phe)的液膜配方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既能保持较好的膜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分离效率的膜组成:载体二(2-乙基己基)磷酸5%,表面活性剂(EM-301)5%,膜溶剂(工业煤油)90%。内相试剂选用1.6mol/L的HCl溶液。采用高强度(>3200r/min)制乳,能够有效地控制溶胀和破损率。对Phe的萃取结果表明:80%以上的Phe能够从外相浓缩到内  相似文献   

8.
选取不同菌球形态的楸树内生真菌FSN002作为菌种进行发酵,对其菌球发酵液的抗癌活性进行测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发酵液中黄色物质由具有中等疏水性抗癌活性成分和其他杂质组成;具有周生菌毛的大菌球A可以产生黄色抗癌活性物质和无活性的黄色杂质,且其产量较高;而具有小头、长尾的乌贼状菌球D产生的活性抗癌成分较少,但所产生的黄色杂质也较少且纯度高,有利于后续活性抗癌成分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对稳恒磁场中的金属杂质颗粒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杂质颗粒的运动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它们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处于不同流场内的最终运动速度·根据铝熔体的不同的流动状态,分别采用柱塞流模型和轨线模型计算得出了磁场力对杂质颗粒的分离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杂质的运动速度与分离效率和自身的体积、流体的流动状态、杂质颗粒的磁化率、磁场强度及分离通道的宽度密切相关·在相同的熔体流动速度下,杂质颗粒越大,分离效率越高;降低流体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凝聚和絮凝原理,研究了无机盐和高分子絮凝剂加入量对枯草杆菌BF 7658α-淀粉酶分离液澄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钙可使α-淀粉酶发酵液的ζ电位降低,分离液的澄清度增加,用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来处理发酵液,则其分离液的澄清度较单用氯化钙为大,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如海藻酸钠加入量对分离液澄清度也有一定影响。实验中还发现,澄清的发酵液在10℃下贮存可保持澄清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11.
纳滤膜对氨基酸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NTR7450膜对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水溶液进行了纳滤分离过程研究,讨论了不同pH下氨基酸的透过特性.在pH=5~8时,NTR7450膜对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截留率分别为0和90%.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可以被有效地分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等压串联双塔间歇精镏过程,该过程能获得相当于两塔理论板数相加的分离效率,但各塔釜压力却保持各自串联的值,建立了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操作方式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系统中间塔釜的初始存液量对分离无不利影响,而且当产品采出塔的液气比给定时,中间塔釜的初 存液量存在最优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进行乙醇连续发酵时,利用反渗透法(RO法)和渗透气化分离法(PV法)进行组合,对发酵液中的乙醇进行分离时,每隔一定时间将循环发酵液排放一部分,再补加相同量的新鲜培养液,在连续72小时的发酵实验过程中,发酵温度为30℃,发酵液酒精浓度稳定在7%(wt)左右,透过液乙醇浓度也基本稳定在98%(wt)以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进行乙醇连续发酵时,利用反渗透法(RO法)和渗透气化分离法(PV法)进行组合,对发酵液中的乙醇进行分离时,每隔一定时间将循环发酵液排放一部分,再补加相同量的新鲜培养液,在连续72小时的发酵实验过程中,发酵温度为30℃,发酵液酒精浓度稳定在7%(wt)左右,透过液乙醇浓度也基本稳定在98%(wt)以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用乙醇作为沉淀剂,对鞘氨醇单胞杆菌Sphigomonas sp.WG产威兰胶的提取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考察了发酵液加热处理、固液分离方式、乙醇用量、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对威兰胶提取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威兰胶溶液粘度的影响。优化后的威兰胶醇沉工艺为:发酵液与乙醇的混合比例为1∶5.5(体积比),乙醇沉淀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6 h,威兰胶沉淀物采用过滤分离,最后经真空冷冻干燥获得成品。  相似文献   

16.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正向除渣器中3%的纸浆悬浮液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采用相间耦合的离散相模型计算浆渣颗粒的运动轨迹和分离效率。结果表明:正向除渣器内部流场具有小幅度的不对称性;从除渣器壁面到中心轴处的总压最大压降在4 500 Pa左右。根据不同截面上轴向速度的分布特征可以发现,正向除渣器内部纤维浆料流场主要由中心区域的内旋流和外围的外旋流所组成;粒径在0.02 mm时的重杂质和轻杂质的分离效率都维持在50%左右,粒径大于0.2 mm时的重杂质分离效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提高,而轻杂质分离效率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粒径接近1 mm时,相对密度大于或等于石子的浆渣颗粒的分离效率已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自制的水力旋流器研究了入口流量、入口浓度、分流比、密度差和温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炼油污水进行了处理。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有利于提高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鼠李糖脂在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驱油体系单一和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性能研究。室内发酵出以单、双糖环鼠李糖脂为主的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评价了其界面性能、润湿性、洗油效率和驱油效率。研究发现,鼠李糖脂发酵液耐温抗盐性强,1%发酵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为0.2~0.5 mN/m。润湿性和洗油效率评价显示,双糖环鼠李糖脂润湿性改善更突出,洗油效率比单糖环鼠李糖脂提高15.0%,达到90.1%。分析认为,鼠李糖脂能将原油与基底间黏附功由30.3 mN/m最低降至0.059 8 mN/m(双糖环鼠李糖脂),是发酵液提高洗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驱油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双糖环鼠李糖脂发酵液在水驱效率42.16%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12.3%,展现出较强的现场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酒精发酵是一个伴有物质传递的生化反应过程。本文对强制循环发酵液的酒精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循环发酵液的方法可以促进传质过程,利于糖化酶对作用底物的水解和改善酵母细胞生长状况,为高浓度糖化液发酵生产酒精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实现了提高发酵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性质的产物发酵后提取纯化工艺技术不同.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紫杉烷提取过程中,常常受到色素的干扰,特别是紫杉醇前体10-deacetylbaccatinⅢ(10-DAB)通过HPLC的C_(18)分离柱保留时间与色素峰十分相近,难以分离.为了便于分离纯化产紫杉醇菌株B19发酵液中紫杉醇、10-DAB等成分,研究了B19发酵液的脱色条件.首先比较了大孔树脂NKA-9,AB-8,D3520,颗粒性活性炭和粉末性活性炭等5种材料的脱色效率,发现粉末性活性炭是紫杉醇发酵液的最佳脱色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色及10-DAB疑似分子X回收的最优条件:活性炭用量1%(质量体积比),温度60℃,时间30 min,pH 8.0.在此条件下,B19发酵液脱色率为(62.8±0.7)%,X的回收率为(87.2±5.3)%.建立了紫杉烷发酵后的关键除色素步骤,可为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