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野 《创新科技》2012,(1):34-35
<正>他一生研究的学科几乎不为大众所知,他一生从事的事业直到很多年后才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他作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一直在为改变中国传统的"以粮为纲"的农业结构而奔走呼吁。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被称为"草业袁隆平"的任继周院士。2011年度CCTV三农人物颁奖典礼2012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88岁的任继周院士再次当选。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08,(5):6-6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刘宝珺知识渊博,简直是个"全才"。他精通英、日、德、俄四国语言,喜欢自然科学,也爱好社会科学;他会拉二胡,会唱京剧,甚至会说相声段子;他喜欢  相似文献   

3.
<正>月当选中国工程院18位新当选的外籍院士之一,这次他代表的不是微软,而是"第四代核电"技术——行波堆。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和《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在这份名单中,让人最关注的无疑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4.
正在河南,吴养洁是"第一"——他是建国60多年来,河南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位科学院院士。而10年后的今天,他的学生——丁奎岭,当选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师生双院士,堪称佳话。现年47岁的丁奎岭是2013年上海新增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河南永城,曾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后赴日本作博士后研究,并在东京工业大学担任UNESCO研究员。1998年,在时任上海有机所所长林国强院士的举荐下,丁奎岭举家回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09,(10):32-33
他的培养和教育影响了新中国几代数学家,他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院士、美国科学院120多年来第一位中国籍院士。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他"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国际上以他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一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一嘉当一华定理"、"华氏算子"、"华一王方法"等。他就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解放后第一个从国外回归新中国的世界著名学者华罗庚。他出生在金坛,其父为取"进箩避邪,同庚百岁"的吉兆,取名罗庚。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9,(10):42-43
<正>许多医务人员向记者说道:"谁都有个家,钟院士心中有个‘大家’。"钟南山心中的"大家"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社会;二是他所在的战斗集体。他懂得,要取得抗击非典型肺炎战役的胜利,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医务队伍。  相似文献   

7.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还是保加利亚、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建筑学会的资深会员、文化骑士、院士、教授、顾问,头衔多得数不胜数;1989年他主持规划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实验项目荣获国内多项大奖后又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颁发的"优秀设计金质奖章",1989年国际文化理事会确认他"杰出的艺术事业及对人类艺术遗产有价值的贡献"并颁发荣誉证书,1993年在联合国总部由应届联大主席授予他"世界人居奖",1999年他负责起草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第一部宪章:"北京宪章"等等,荣誉也多得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赵玉芬院士、江桂斌院士应邀做客西北大学"杨钟健讲座",在长安校区为西北大学师生作系列学术报告。高岭副校长及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出席报告会。报告会开始前,高岭向4位院士颁发了西北大学"杨钟健讲座"纪念牌并致辞。随后,陈洪渊院士作了题为"创新是科研的灵魂"的学术报告、张玉奎院士作了题为"色谱进展"的学术报告、赵玉芬院士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9.
①我国有位为导弹和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航天老总",他就是著名导弹火箭专家、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  相似文献   

10.
<正>"杰拉西发明的避孕药改变了许多女性的生活,也为女性提供了自己决定生育的选择。避孕药的发明也改变了杰拉西的生活,让他更关注科学是如何改变社会的"卡尔·杰拉西:(1923~2015),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化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斯坦福大学荣誉化学教授,曾先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成员,主要贡献是开发口服避孕药,被称为"人工避孕药之父"。  相似文献   

11.
吕斌 《创新科技》2012,(4):42-43
<正>最近,在清华大学,笔者拜访了我国焊接事业奠基人之一——潘际銮院士。今年85岁的潘老,现还在科研一线工作着。他有一大串炫目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南昌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材料科学与工程评审组组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机械系主任等职。他研制成功的"QH-ARC"法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984年),"焊接用双向激光自动跟踪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984  相似文献   

12.
<正>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在汕头挂牌,众多高端研发团队参与实验室建设。其中,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也加入这支"梦之队",他的研发团队既有基础性理论研究,也涉及从化学源头上到产业应用的贯通式研究。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是  相似文献   

13.
<正> 院士并非都是天才少年剖析大多数院士坎坷的人生与成才的经历,几乎同我们常人没有什么异样,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并不是什么"尖子生"、"小天才"……不少院士在青少年时代倒是典型的调皮捣蛋鬼。但是,他们一旦有"悟",便分外努力,这倒是不少院士突出的共性。  相似文献   

14.
<正>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绕日运行的小行星,它的国际编号是199953,它被命名为"闵乃本星"。闵乃本是谁呢?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2.1935年8月9日,闵乃本出生在江苏如皋。他从小就出类拔萃,成绩十分优异。19岁时,他从机械职业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相似文献   

15.
吴文俊院士获得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年逾八旬的他还坚持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同时,他还从获得的奖金中拨出巨款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多个科研项目.他为祖国的科学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说这是"还债",是科学上的"债",是对党和国家的"债".他的这些举动体现了一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无私奉献.吴院士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曾经处于世界的巅峰,他呼吁中国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吴院士还对年轻的学者们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开放的思想,有坚强的毅力,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的成功与工业生产并不是一回事……科学实验有1/100的成品率就给成功带来希望;工业应用有1/100的废品率就无法投产。而实现后者比前者不知要多付出多少倍的劳动,甚至包含着失败。"这是胡正寰院士对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关系的形象比喻。胡正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零件轧制专家,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对轴类零件轧制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20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吴征镒先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精神遗产。"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这是从事植物科学研究60多年的吴征镒院士送给年轻科学家的一句教诲,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真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工作报告中回顾院士队伍建设成绩的同时,也坦言院士增选工作受到了诸如"助学"、"拉票"以及"集成"、"包装"等行为的干扰。徐匡迪也指出,应特别关注院士队伍年龄偏高的发展趋势,根据今年1月的统计数字,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年龄为73.1岁。(据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杨嘉墀爷爷是谁吗?告诉你们吧,他是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和航天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是"两弹一星"功臣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二三事吧。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我国著名香料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学报主编孙宝国教授成为北京市属高校当年惟一入选的院士。在世界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孙宝国教授对科学研究始终保持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三项成果成为他成功的基础。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期间,孙宝国带领的科研队伍以国内资源丰富的源于农副产品2-甲基呋喃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