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岳晓萍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38-39
康熙大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和彼得大帝几乎是同时代的封建君主,为自己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由于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因而其作用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康乾盛世”的出现,与康熙对实学思想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密切相关。从调处民族关系,到维护祖国统一;从改革赋税制度,到察处贪官污吏,无不体现出康熙实事求是,以实心行实政的精神。在宗教问题上,康熙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同宗教采取不同的政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黄庆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2)
人物题材是青花瓷画的重要表现内容,到清代康熙时已达到了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绘画精湛,表现手法也灵活多变。作为青花瓷画人物题材的“高士图”也在康熙时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康熙一朝的禁海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早期侧重严禁,中期侧重弛禁,晚期侧重局部禁海。本文着重研究康熙朝中期的弛禁政策,分析其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过程、及其内容。从而更好地领会当时执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彭利芝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29-33
以蒲松龄康熙二十六年留存作品为出发点,兼顾是年前后之作品,探讨蒲松龄是年生活与心理状况,以期更深入了解蒲松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贫穷、灾荒、疾病、愁闷对蒲松龄的影响,也可以感触其一生挥之不去的科举失意之凄怆与强烈的生命意识之悲叹。 相似文献
7.
王锺翰从事清史与民族史研究,既继承了中国史学重视考据的传统,又较多地在唯物史观思想指导下运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考察历史人物。王锺翰深入分析了一些学者对康熙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更深刻的看法,对于理解和认知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长泉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9-34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开展了边境管理活动,通过勘界立碑、巡边、设置边境管理的机构、对边民和贸易物品实施检查和管理、加强与俄罗斯正常的交往等活动,确立和行使着国家的主权。清政府的举措适应了边境地区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启了后边境管理的基础,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以及边境管理活动的初始性使得清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考虑不周详的情况,如边境管理的措施较为简单、缺乏具体的边境管理实施细则、忽略综合治理的措施等,给以后边境管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康熙十年前后京师词坛异常活跃,词学中心出现了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以“秋水轩唱和“为代表的词学唱和活动乃是“稼轩风从京师推向南北词坛的一次大波澜“.本文从特殊背景下词人的群体聚合、京师词坛的唱和活动、词风的转变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词坛做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钱志坤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3-67
发生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内部的"礼仪之争",最初是从文化层面展开的,它表明的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如何相互理解、相互阐释的沟通问题.但随着罗马教廷和康熙皇帝的先后介入,"礼仪之争"成为他们争夺中国教会控制权和受教信徒的工具."礼仪之争"最终导致了康熙晚年的禁教. 相似文献
11.
宋代存在文武举互换现象,文举改换武举是有“文人武化”的基础,而文举难考和经济条件限制是促因。武举改换文举成功者多以文武双全自居,体现出其根深蒂固的“文人”身份认同感,故宋代禁止武举试换的举措未能成功。但只有中武举后试文举的,却没有中文举后再试武举的。这些都是宋代“文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孙孝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42-45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尉闭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土范围扩大列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孙孝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3)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时间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士范围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是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选官制度,它与科举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之处.借鉴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彰显出公平、公正、秩序等法律价值内涵,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念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75-76
宋代的科举制度承袭唐制,但相比又有所发展,有自已鲜明的特点。宋代的科举制度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重文轻武等各项措施紧密相关,宋代对知识分子的宽容政策及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夏卫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84-87
从清代乡试阅卷官员的任用程序和政府对阅卷时间的限定这两个角度,分析由于考官素质得不到保证及阅卷时间的紧迫,决定了科举制度下阅卷结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正。 相似文献
18.
丁锋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7-99
探寻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西方公务员制的共性及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两者个性的差异,研究了两者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以求为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现行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考试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红飞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5):52-55
本文通过对科举制废除前后,士绅阶层的转变,来观察科举制的废除对士绅阶层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变迁所产生的作用。通过查证史料及相关书籍,本文得出以下三种观点:(1)科举制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废除的方法值得商榷;(2)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绅士阶层发生了大的转变;(3)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社会结构存在的士绅参与的"双轨形式"管理体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