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并相互促进的。应当注重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系统的高度思考民族和谐的对策,而且要实现民族与社会和谐,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和谐发展,认为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内在的系统性,是系统发展和系统范式。通过分析认为经济和谐发展是非平衡发展,是非线性发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经济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差异协同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结合能力都来自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差异性相互作用下的协同。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内涵来看就是一个具有系统质的差异协同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协同中的和谐;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平衡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差异中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是差异、协同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社会共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构建运动,因而也具有社会实践的本体论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自身社会运动的系统特征,它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思维的社会实践诠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系统思维方式的指导,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动过程中必须贯彻系统思维的开放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复杂性原则和能动调控的实践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自组织理论意义上说,技术发明与演进是技术系统内部物质要素、知识要素、主体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学意义上说,技术发明与演进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结果。技术发明的条件分析表明,技术发明就是应对技术内在矛盾而产生的,技术问题是由技术内在矛盾运动而产生,技术发明的序参量是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组织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组织是复杂性的特征之一。自组织产生出复杂性。复杂系统通过自组织作用,经过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过程,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自组织演化方式是复杂多样性的。随机涨落能够诱发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机制系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往往是从实现民主政治、经济与生态、人与社会等纵向方面加以论述,是一种用正确设想来设计发展过程的方法。基于逻辑上完善性和科学性,我们应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横向分解成发展层面,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考查。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看,层面系统包括理论层、机制层和实践层三个层面,理论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导,机制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制度设计,实践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与自组织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自组织复杂巨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理论升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规律,自觉推进和谐社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思想史,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解范式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和谐社会的历史性、地域性、系统性和涌现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阐释了和谐社会理解的系统性、认知主体的层次性,在认识论维度、本体论维度和伦理维度下阐述了和谐社会理解系统的基本范畴及其辨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解范式。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复杂动态的网络系统,其构建也是在复杂动态的运行机制系统中进行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必须健全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控制系统,包括健全社会预控机制、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强化安抚疏导控制机制、加强监控机制、强化法治外控机制、加强道德内控机制。只有建立了有效的控制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才能梅建并始终又好又快地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系统,有着与自然系统所不同的性质与特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也不例外,并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内涵与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系统思维发展观,在实践中坚持改革开放原则、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整体协调发展原则、民主与法制构建原则和自觉的有序调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良性健康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形成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系统回顾社会秩序及其构建途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考察了和谐管理理论对建立、形成和谐社会秩序这一发展主题的系统性启示及其价值,并以该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及分析工具,运用系统工程视角,从政府设计规划职能的优化与完善、环境诱导下社会系统的自主演化以及二者围绕发展主题的有机整合等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从而探索出一条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和谐社会中预期的人造秩序、演化的增长秩序乃至最终完整秩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涌现机制的构建,必须认识和把握社会有机系统的合理性逻辑的中心虹吸效应,社会有机系统的多层次有序的多元协调的序化效应,社会有机系统公共理性的聚焦效应。  相似文献   

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长株潭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目前来看,国内对于"两型社会"建设水平的评价,较少从市民生活满意度的角度进行研究.基于此,论文将顾客满意度引入到两型社会建设水平的测评中.论文在分析SCSB(瑞典顾客满意指数),ACSI(美国顾客满意指数)和ECSI(欧洲顾客满意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型社会市民生活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计技术中的偏最小二乘(PLS)路径分析方法对指数模型中潜在变量之间以及潜在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本文所建立的两型社会市民生活满意度指数模型拟合得较好,并根据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复杂性研究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杂系统的特征:社会复杂系统要素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社会复杂系统中的多层次、社会复杂系统的整体性、社会复杂系统的开放性、社会复杂系统的反馈性、社会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社会复杂系统的动态性、社会复杂系统的主动性和社会复杂系统中关系的广普性。  相似文献   

16.
从复杂性思维看和谐社会及其评价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和谐社会成了理论界最热门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旨在从复杂性思维的角度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评价进行研究,以使人们对和谐社会有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