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于香花岭矿田的尖峰岭矿床是在湘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花岗岩型Li-Nb-Ta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成矿作用与尖峰岭岩体关系密切,是开展湘南花岗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研究的最佳天然基地。针对湘南稀有金属花岗质岩浆演化、构造背景及其成因机制以及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成矿等问题,选取与稀有金属成矿关系紧密的尖峰岭岩体为对象,对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尖峰岭花岗岩为高硅(w(SiO2)为72.98%~77.36%,其中,w为质量分数)、过铝质(w(Al2O3)/[w(CaO)+w(NaO)+w(K2O)]≥1.11)、富F(平均w(F)=1.08%)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均呈现“逆向演化”趋势,绿泥石化可能造成部分正长花岗岩w(Na2O)极低(0.03%~0.05%);Nb、Ta、Li、Rb等微量元素富集,Sr、P、Ti亏损,w(Sm)/w(Nd)(0.27~0.32)表现出幔源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出略微右倾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草陇地区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的特征及成因,对草陇地区地质背景、伟晶岩特征、矿体特征以及成矿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草陇地区大地构造隶属歇武—甘孜—理塘构造带,在草陇地区发现有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具有锂辉石伟晶岩,且品位较高;伴生铍、铌、钽、铯、铷等元素并达到综合性矿石。岩浆演化具有结晶分异、气成热液交代、热液-流体交代的特征,锂、铌钽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流体交代阶段,含锂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锂云母,含铌钽矿物为铌钽铁矿。草陇地区伟晶岩可能形成于燕山早中期;含矿伟晶岩是花岗岩浆演化到后期的、富挥发分的残余熔体的产物,具有岩浆分异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赣西北武宁县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钨资源量占矿集区钨资源总量的67%,其中细脉浸染型钨矿体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74%,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石门寺细脉浸染型钨矿产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间一致,矿石硫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反映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细脉浸染型钨矿提供了钨金属,控制了矿体的成矿时间和产出空间。石门寺矿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岩双桥山群含钨量高达9.16×10-6,部分熔融时钨金属趋于进入岩浆。富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残留岩浆中钨金属得到进一步富集,该残留岩浆汇集到岩体顶部,出溶成矿流体。岩浆出溶的成矿流体使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发生云英岩化,导致岩石中铁、锰和钙等元素析出;这些铁、锰和钙与成矿流体中的钨金属结合,形成细脉浸染状黑钨矿和白钨矿。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矿体产出的空间,云英岩化的范围指示矿体产出的位置,岩体接触带和云英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紧邻矿体的、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顶部的具有流体出溶性质的似伟晶岩壳岩性特征明显,野外极易辨认,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层。富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小岩体及控岩构造是找矿的区域标志。  相似文献   

4.
藏北羌塘南缘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青草山花岗岩体由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 目前缺乏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来约束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用 LA-ICP-MS 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 206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1 Ma (MSWD=3.9), 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114.6±1.2 Ma (MSWD=1.1), 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含白云母、堇青石, 无角闪石, 具有富铝(A12O3 含量: 14.81%~15.86%)、贫钙(CaO 含量: 1.10%~2.44%)、总碱含量高(K2O+Na2O 含量: 6.86%~8.80%)的特征, 铝饱和指数 A/CNK 为1.06~1.20, 在 CIPW 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1.20%~2.86%), 未出现透辉石, 表明该岩体为一套强过铝质亚碱性 S 型花岗岩。(La/Yb)N=3.24~16.20, LREE/HREE=4.37~12.4, 在配分曲线上显示左高右低的特征, 富集Rb, Th, U, K, La, Ce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Ta, Nb, P, Ti, Y 等高场强元素, 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 青草山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背景下, 上地壳杂砂岩质成分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扩大沙洲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成果,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铀矿体的分布特征、矿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总结控矿因素,分析找矿潜力。结果表明,铀矿体整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南西,倾角为60°~70°,以脉型、群脉型为主。铀矿石中铀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铀黑、磷铀矿、钛铀矿等;伴生矿物有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磷灰石、萤石等。铀矿石中U含量与CaO、P2O5、Na2O、Fe2O3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SiO2、K2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铀矿体的控矿因素主要为岩性接触界面和断裂构造。在10-12线附近发现了矿化富集区,矿化往深部延伸有规模变大、品位变富的趋势,沙洲矿床深部及南部外围可作为今后找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狮尾洞及周边的典型矿床进行稀土分布模式、微量元素蛛网图、矿物岩石及化学成分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类型主要有两种:含钨石英脉、含钨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斑状白云母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黑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等;控矿构造为大湖塘-同安北北东向大断裂,该断裂控制了区内燕山期岩浆岩带和矿化带的展布;晋宁期花岗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围岩,是间接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7.
广西全州越城岭花岗岩体东部地区成矿条件好,钨锡(钼)矿化普遍、矿化点密集分布,迄今除个别矿点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达到详查外,大部分矿点皆只限于地表矿点勘查或普查,至今只有一个仅具有地方工业价值的小型矿床,其余皆为矿(4C)点。此次的钨锡(钼)成因类型可分高-中温热液型、矽卡岩型二类,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还有含锡矿、绿柱石及铌钽的伟晶岩型。可初步预测预测该区钨〉10万吨.锡〉5万吨,铅锌〉10万吨。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首个地下大型水封油库——黄岛油库为依托,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进行花岗岩单裂隙水岩相互作用试验,分析花岗岩单裂隙水岩反应特征和雷诺数对花岗岩表面可溶矿物溶解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花岗岩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矿物为榍石;水岩之间发生的最主要化学反应为CaTiSiO5+4H+→TiO2++H4SiO4+Ca2+,H2O+CO2HCO-3+H+和TiO2++2H2O→H2TiO3↓+2H+;0~10d内水岩化学反应最强烈,随后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平衡;流体流动能显著提升榍石的溶解速率,相比Re=2500工况,Re=500工况下流体流动对榍石溶解速率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较高的流速降低了溶质运移速率,使得宏观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华南花岗岩类中锂、铷、铯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华南三十八个花岗岩体中的锂、铷、铯含量,并根据所获得的定量分析数据,阐述了华南花岗岩类中锂、铷、铯的分布状况、它们在造岩矿物中的分配特点及其有关的元索对比值特征,进而讨论了锂、铷、铯与钨锡、铌、钽等金属的矿化关系。研究表明,华南为一锂、铷、銫的重要富集区,花岗岩中的云母类矿物是其主要富集矿物,随岩体形成时代变新,岩石和云母类矿物中锂、铷、銫含量均趋于增加。利用锂、铷、铯的含量特征和Li/Mg、K/Rb等元素对比值的变化规律,可以从一个方面来区分花岗岩的时代和不同成因以及评价岩体的含矿性等。  相似文献   

10.
为加深对北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 选取位于甘肃北山南带、敦煌地块北缘的桥湾北花岗岩体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桥湾北角闪石花岗岩体锆石LA-ICP MS年龄为303.7±2.4 Ma, εHf(t)为-1.2~5.8, εNd(t)相对较高(-0.40~-0.06), (87Sr/86Sr)i =(0.704524~0.705062)。 桥湾北花岗岩体K2O含量为4.09%~5.58%, 属高钾钙碱性岩石, A/CNK值在0.92~1.04之间, 为I型花岗岩; 微量元素较富集LILE, 相对亏损HFSE, 有明显的Nb, Ta负异常。岩体具相对富集的微弱分馏的轻稀土元素, 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 基本没有Eu异常。由Hf, Nd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 桥湾北花岗岩体为壳幔混合成因, 其形式可以是底侵的幔源岩浆再分异, 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根据区域构造背景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认为桥湾北岩体是北山南带后碰撞过程岩浆活动的产物, 反映出在晚石炭世北山地区的碰撞拼贴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1.
白云母是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花岗岩、伟晶岩、云英岩和变质岩中,其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具有重要的岩石学意义。选取江西大岭上钨矿区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的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大岭上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三种类型的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且岩相学特征各异。结合前人对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以及岩相学特征,认为交代型白云母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大岭上强过铝质花岗岩结晶温度为801~872℃,指示其形成于地壳浅部,压力不大的条件下,且岩浆中水分、An组分(更长石)的存在导致岩浆白云母结晶时深度较浅,只有在聚敛构造环境下才能结晶出原生白云母等条件,推断出大岭上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深度可能小于11~15 km。  相似文献   

12.
华北板块北缘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化学上富SiO2和K2O, 贫FeO、CaO、MgO和TiO2,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其(La/Yb)N=6.61~64.31,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陕西商丹三角地区秦岭群地层中发现了两个小型伟晶岩型铀矿床和数个铀矿化点。在豫西,灰池子岩体从陕西向东延伸至卢氏黄柏沟—骑马河—里曼坪一带。灰池子岩体就位于商丹断裂和朱夏断裂之间秦岭群地层。秦岭群是一套深变质岩系。灰池子岩体为Ⅰ型花岗岩。伟晶岩划分三种类型:黑云母伟晶岩、二云母伟晶岩和白云母伟晶岩。围绕该岩体,伟晶岩的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带性,岩体的内带为黑云母伟晶岩,远离岩体分布为白云母伟晶岩,介于两者之间为二云母伟晶岩。产于加里东的黑云母伟晶岩稀土元素特征属轻稀土型,具有较强的铕亏损,岩石化学特征具有高硅(73%)、富碱、K(Na,贫Fe,Mn,Mg,Ca等。副矿物为钛铁矿-独居石-晶质铀矿组合。晶质铀矿主要赋存在伟晶岩的黑云母或稀土中。形成时代为426Ma。在灰池子岩体外带的河南部分伟晶岩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特别是卢氏县的里曼坪、骑马河和黄柏沟一带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多阶段复式岩体中,第三阶段补充侵入的细粒花岗岩,是本区许多钨锡铌钽矿床形成的直接母岩。文中对它的地质产状形态、岩石学、岩石化学和交代蚀变作用等方面作了阐述。论述了成矿岩体矿化与否以及形成何种类型的矿化与岩体形态、气化热液蚀变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多阶段岩体成矿元素的演化和富集程度等有密切关系,探讨了成矿模式,并指出它对找矿勘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略阳县安林沟地区正长岩型铌钽矿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略阳县安林沟——仙台坝一带,分布着东西长20 km,南北宽2~3 km的加里东期到华力西期十余条正长岩体和正长斑岩,岩石呈细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及铌钽等稀有金属含矿性调查和研究,认为正长岩和正长斑岩普遍存在有铌矿化,其中黑云母正长岩(ξ31-1,ξ31-2号)为成矿母岩,已达工业利用品位,全岩矿化明显,即岩体就是铌矿体.并伴有镧铈稀土金属矿化,还可综合回收利用.经初步预测,该区铌远景资源量(Nb2O5)可达超大型(50万t).若能在选矿工艺上有所突破,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厘定云南腾冲地区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锂、铷的赋存状态以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并为区域关键金属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选取水城矿区代表性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矿石自动测定系统,开展单矿物化学成分、物相、元素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粒度等岩矿相学及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主要赋存在云母类矿物中,Rb主要赋存在长石以及云母类矿物中;云母主要为铁锂云母,其次为白云母,多为形态较规则的片状,与长石、石英相互之间的镶嵌关系较简单;长石以钾长石居多,其次为钠长石,均与云母的镶嵌关系较简单,预计经适度磨矿后云母与长石即可获得较充分的解离;经理论计算,云母精矿产率为5.76%~6.60%;Li2O和Rb2O的品位分别为0.62%~0.73%和0.53%~0.55%;Li2O和Rb2O的回收率分别为91.11%~91.30%和38.20%~39.56%。云母具有不均匀中细粒嵌布的特点,所以选择74μm的磨矿细度较为适宜,此时样品中95%左右的云母可获得解离。云母与石英、长石相互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低,有...  相似文献   

17.
华南某些含锡斑岩体的化学成分以富硅、贫钙、镁、铁、富碱为特征。其分异指数(DI)一般在90%以上,固结指数低于3,属张裂性花岗岩。根据闻广提出的含锡岩体b值在1~8之间,s值在79~84之间的看法,含锡斑岩的b值和s值均位于锡矿化区间。含锡斑岩体的微量元素以高氟、富铷、贫锶、贫钡为特征。铌钽比值近于1。稀土元素分析表明:∑REE含量较高,相对富集重稀土,铕出现显著负异常。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6)Sr/~(87)Sr)_i等于0.711~0.716。说明含锡斑岩体的岩浆系由下部地壳物质重熔而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行了花岗岩中铌钽的直接光谱测定。同时观察了基物组成改变对铌钽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线对采用Nb2927.8A/Mo2930.5A及Ta2685.1A/Mo2683.2A.测定的浓度低限为0.03%(以氧化物计算)。均方误差铌为±11.0%(浓度0.1%)及±8.1%(浓度1%),钽为±15.9%(浓度0.1%)及±13.6%(浓度1%)。在花岗岩,石英,辉石,钾长石,方解石中观察了成分变化对铌钽测定的影响。最后用本方法进行了实物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核心级以上中英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CiteSpace科学文献计量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外伟晶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22年国内伟晶岩研究论文成果增速远高于国外,有助于伟晶岩研究的未来发展;(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发文量分别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其核心研究团队与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网络体系基本成型;(3)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可视化结果显示国内外伟晶岩研究主要集中在伟晶岩地质特征、岩石矿物结构、地球化学分析、花岗岩与岩浆演化以及稀有金属成矿等方面;(4)国内外研究具有热点重合度一般,同步性不强等特点,虽然都开展了伟晶岩理论与稀有金属成矿等研究,但是国内研究更侧重于Li-Be-Nb-Ta等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国外研究更重视花岗伟晶岩的起源与演化;(5)对当前及未来伟晶岩研究可从伟晶岩的岩石成因、稀有金属成矿以及喜马拉雅花岗岩等几个方面开展,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相似文献   

20.
明水岩基是甘肃北山北带规模较大的复式岩基之一,野外调查表明,由新井岩体(早期)、明水岩体(中期)和大石山岩体(晚期)组成。其中,新井岩体侵位时代为早石炭世(314Ma),明水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而大石山岩体为中二叠世(273Ma)。通过对岩基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初步认为新井岩体属埃达克岩,具高硅(Si O256%),富铝(Al2O3≥16%)、低镁(Mg O3%)的特征,微量元素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亏损Yb和Y等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Nb、Hf和Ti等);明水岩体岩石中见白云母、石榴石等富铝矿物,A/NCK1.1,属S型花岗岩;而大石山岩体则为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新井岩体可能为晚石炭世早期,红石山洋向南俯冲过程中,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形成,明水岩体为板块俯冲结束后陆陆碰撞的结果,而大石山岩体为碰撞后陆内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