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李彩红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11-16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在法治知识和法治信仰方面有所欠缺,法治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这对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科学、法治教育队伍薄弱、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等因素,高校要作好科学设计,提供更多法治教育供给;抓好关键环节,提升法治教育实际成效;用好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课堂育人功能;注重家校共育,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红色网络德育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网络文化作为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红色文化形态,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体系在引领社会进步思潮、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社会和高校应立足大学生德育的根本机理和时代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积极构建红色资源与网络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生态文化环境,使红色网络德育机制成为一种更具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中国特色德育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大学德育思想丰富而独到,他提出了独立、健全的人格及理性和科学精神等大学德育目标,倡导、实践了生活德育和心理建设等德育实现的路径;胡适的德育思想对当前的大学生德育建设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决定了“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高校德育功能定位。体现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以德育、人性观和人格的关系为基础,为德育和心理辅导的心理功能作了区分,并对高校德育的两项心理建设功能——培养大学生理想的人性观和健全的人格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韩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78-82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是实现新时代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经由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升为民族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体现了矢志奋斗、踏实奋斗、团结奋斗、接续奋斗,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奋斗精神教育的优秀资源。高校应充分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教育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永葆奋斗的精神状态,并在实践中增强奋斗本领。 相似文献
12.
不少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在构筑德育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有效校正和完善了德育的理念、载体及方法,突显了深远的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9,(3)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崇高性和纯洁性等特点,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意识,锤炼品德修为。当前,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缺乏吸引力、教育方法上缺少创新力、教育环境缺失渗透力和教育对象缺乏内动力等困境,从而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需要构建"双性"教育资源、融合"双核"教育方式、营造"双面"教育环境和引导"双融"教育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环境育人和动力引导,真正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果与实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资助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还具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功能.从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发展历程和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入手,分析了资助体系潜在的德育功能并就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德育管理具有政治方向性、组织开放性、效果后显性、隐形性等特点。当前影响高校德育管理实效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经验管理普遍、形式主义泛滥、管理意识淡化、队伍建设滞后等方面,需要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评估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为基本方法,重点分析在大学生中推进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体育课程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我国领域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主要以德育过程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基本路径,认为将正面性与批判性、计划性与即时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进行聚合,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研究主题.探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德育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应成为新时代德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