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解析愚公移山精神中蕴含的解放哲学,既是对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与揭示,也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更是以其追求真理、以人民为中心、艰苦拼搏、开拓创新的特点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理论资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1,(1):129-133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链条中最初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其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追寻"红船精神"的足迹,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致力于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网络教育四个方面探索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42-146
革命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蕴含了献身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革命风范,其精神的传承对于教育人、培养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革命文化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道德品格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推进革命文化教育进校园,营造革命文化教育和传播的氛围;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那么,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本意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人本思想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蕴含着丰富人本内涵:首先坚持人民至上思想,坚持文化发展目的为了人民;其次,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再次,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人本意蕴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拓展了科学发展观人本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9,(2):135-138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第二课堂,是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把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新时代坚定革命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革命文化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回归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既在以文化人中感召青年一代,又与时俱进地构建革命文化的当代话语体系,并在立德树人中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努力塑造自觉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揭示了党的阶级属性或物质生产层面上的本质;“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的经济基础与先进的上层建筑统一起来,揭示了党的意识属性或精神生产层面上的本质。而二者的统一则体现了党的科学理性追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文明的创造者与文明的享用者统一起来,揭示了党的社会属性或价值层面上的本质,体现了党的价值理性追求。而科学理性追求与价值理性追求的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就是对党的本质的最高概括。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重大胜利,一个制胜法宝就是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精神力量,具体体现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脱贫意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脱贫决心、重在"精准"的脱贫方略.中国人民凭着这种精神力量,最终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重大胜利,一个制胜法宝就是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精神力量,具体体现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脱贫意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脱贫决心、重在"精准"的脱贫方略.中国人民凭着这种精神力量,最终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在小说《赖柏英》的创作中,主动汲取中国文化之"和",吸纳基督精神之"和",援引西方文化之"乐",构建"和乐"精神的三个维度。林语堂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小说的叙事等方面,以"和乐"为价值评判的最高标准,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乐"精神包含和睦、知足、简单,成为林语堂文学创作中常见的逻辑起点,也是林语堂人生哲学的现代表述。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那么,在企业深入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经济建设呢?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工作只有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变"两手抓"为"连手抓",把企业文化工作同现代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大会各项议程,于1月14日下午在郑州胜利闭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去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新年伊始,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再次发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号召,全省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基于彰显政党属性、赓续红色血脉、应对风险挑战等多重意涵,习近平重提"赶考精神"。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具有敢于斗争、自信自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心系群众、民心为本,居安思危、谦虚谨慎等层面的科学内涵,兼具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斗争性的时代特质。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对踏上第二个百年赶考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优异成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文化是教师教育信念、专业精神、创新思维方式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教师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文化障碍:保守的文化传统;"专业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职业倦怠与沉默;部分教师的人格缺陷等."流动的马赛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社会教师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确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师文化为我们认识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正如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谚语也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必要和常用的谚语对学好一门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段炼 《河南科技》2005,(19):46-47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迈入一个以数字化革命为中心的新时代.全球网络化的实现,传统图书馆将向网络化、虚拟化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方向发展,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将成为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常常把电子阅览室与社会上的"网吧"相混淆,其实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中心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外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SCI检索、信息深加工、信息传播、通讯、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政治哲学关注的首要价值.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及其原则,为人们把握正义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当代中国,正义的实现有助于确保公民的平等与自由、催生公共理性、达成道德共识,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方面体现正义的精神和要求,以促进正义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婼瑶 《河南科技》2011,(19):26-27
<正>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深受道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在古代先民眼中,同其他日用品一样,建筑也需要不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一、中国传统设计风格1.中国古典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设计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中国的设计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现端倪。马家窑舞蹈纹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旅游成为了接触大自然的方式,并成为了一种文化。本文对于"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进行辨析,并探索关于其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成果,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剖析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五个原则,并结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旨在鼓舞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努力把高校建成"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摇篮",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