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4):86-87,96
修辞界将修辞从研究语言要素修辞到非语言要素的汉字修辞,是修辞研究的重大突破。曹石珠的汉字修辞理论主要是从汉字的形体产生的修辞现象来研究的,本文则要从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来探讨由汉字产生的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不仅具有称名功能,而且还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语言修辞手段.姓名艺术在俄国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整体审美价值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宗保 《皖西学院学报》2023,(3):146-152+156
庐剧语言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根据已有的庐剧剧本可以挖掘其中的相关词汇、修辞和语法等语言特征。词汇特征主要包括指称与方言词两方面,修辞特征包括析词修辞、语音修辞和混合修辞三类,语法特征则可以从词的用法特征与结构表达特征等两个角度来考察。庐剧语言的相关特征与方言、近代汉语及戏曲语体本身特征有密切关联。相关考察有助于庐剧语言及戏曲语言的语言学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在共同语,尤其是共同语中的辞格。方言修辞的研究,包括方言语音的修辞研究几乎为零?本文以不少方言中普遍存在的入声为例,提出纠正这一研究偏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语义修辞是中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修辞方法,语义修辞同语汇系统的语义有密切联系,主要研究语词的具体意义,即语词运用中的意义。包括本义修辞、同义修辞、精确义修辞。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简练性。  相似文献   

6.
以Walter Fisher的叙事修辞为理论框架,对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进行叙事修辞解读。新闻发言人发言中所涉及的修辞情景要素以及它的修辞运作模式揭示了该发布会旨在影响受众,使他们积极的行动起来参与到抗震救灾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14,(6):670-670
1来稿要求 1.1稿件要素 稿件内容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所在省份和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非必选)、参考文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学》2014,(5):F0003-F0003
1来稿要求 1.1稿件要素 稿件内容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所在省份和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非必选)、参考文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4,(3):217-217
正1来稿要求1.1稿件要素稿件内容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所在省份和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非必选)、参考文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海苹 《科技信息》2009,(16):107-107
修辞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精读课文中大量出现。本文从修辞与文化及交际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分析修辞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修辞鉴赏力和根据英语修辞规律进行组词造句与布局谋篇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典故携带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意蕴贯穿了整个文学创作的历史,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定型为汉语言中一类特殊的语料群。早期对典故的体认在修辞学的框架中起步,虽时人对其态度褒贬不一,但随历朝用事实践的发展,古代诗话、文论中亦不乏对其运用细则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运用的方法、要求和禁忌方面。进入20世纪,学人继而对典故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涉及到内涵界定、与成语熟语等的关系、典故辞书编纂及其文化蕴含诸方面,并且对文学作品中具体的典故运用实践从不同角度予以了分析、评价,多具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中英姓名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姓名是社会结构中个体的区别性符号,中英姓名分属中西方两种文化,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相似之处。从姓和名两个角度探讨中英姓名的文化蕴涵,可以了解隐藏在姓名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词的转类是指在不改变该词词形的基础上,把某一词的功能直接转换使用为另一词的功能.这一语法现象扩大了意义层面和表达层面之间的弹性空间,增添了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为句式修辞扩大了使用空间,是非常活跃的语法修辞手段,有很强的语用意义和修辞功能.同时,这一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藏机器翻译中汉族人名翻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器翻译中,对于人名的翻译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仅对汉族人名翻译成藏文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是以修辞方式造出的,它们形象生动,在表达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更鲜明地表达出词汇的色彩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表意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汉字表意体系的很好体现。如何有效规范这些词在结构、语义、语用方面的问题,使它们更好地被人们理解、接受,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同时,我们看到,修辞不仅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造词方式,是与词汇系统的发展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中英广告修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中英文广告用语的修辞情况。中文广告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应重点放在民族文化的挖掘上。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词的临时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词的临时义既非该词语言义的具体体现 ,亦非该词的联想义、社会义或色彩义 ,而是指该词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 ,由于特定的语境和用法的制约 ,随情应景产生出来的 ,与其语言义不相吻合的临时性意义 ,是偏离其语言义的言语义。这种临时义主要是通过辞格运用 ,词类活用 ,施受同词等方式来实现的。某词的临时义受该词的语言义 ,语音及语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从英汉姓名及称谓语的文化对比入手,对翻译时如何达到姓名及称谓语的语用对等进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策略是:结合具体语境,明确姓名及称谓所传达的语用意义;保证特定语境中最重要意义优先传递;尽可能做到入乡随俗(即尽量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19.
简化和繁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然现象。简化是为了控制社会用字的数量和书写更为便捷;繁化是为了社会用字的词义更为准确。在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制措施,必须依靠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整理规范语言文字,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整理规范语言文字的根本目的。要确定现代汉语规范通用汉字,前提是颁布相关规定制定必要措施,整理、规范和限定“人名用字”、“生僻的地名用字”、“方言用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汉语谚语的研究主要从修辞、文化、社会等角度进行,而对其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Fauconnier(1997)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及其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可以被用来深入细致地分析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和推理机制。研究人员以意义具有双层性的汉语谚语为研究对象,根据概念整合模式从认知层面将它们分为四类,并对每一类谚语意义构建的幕后操作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揭示谚语在线理解过程中这种无意识的、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从而进一步地证明了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较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