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虚拟装配的碰撞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快速的碰撞检测对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和增强虚拟环境的沉浸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虚拟装配环境的复杂性、实时性和精确性又对碰撞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对基于虚拟装配的碰撞检测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了面向虚拟装配的分层精确碰撞检测算法,并对该算法中的面片层碰撞检测算法和精确层检测算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虚拟装配系统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为虚拟环境下的装配工艺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虚拟装配环境中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碰撞检测速度,网络延时和网络带宽对碰撞检测的限制是分布式虚拟装配系统中碰撞检测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碰撞检测解决方法,并对该方法中的同步方式、碰撞模型生成和几何元素间的相交检测进行了详细论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时性能够满足分布式虚拟装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仿真零部件的装配过程,给出了一种基于公差约束的碰撞检测方法及响应策略:首先给出了虚拟零部件的层次模型表达构建方法;其次提出了基于体分解的空间层次包围体表达方法,给出了压缩包围体冗余空间的算法;再次给出碰撞穿透深度的计算方法,通过比对最大穿透深度值与零部件间公差范围,产生不同的碰撞响应策略;第四以孔-轴装配为例,给出了虚拟空间中未受约束与受约束零部件的装配方程最后通过仿真给出了孔-轴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装配的碰撞检测过程中引入公差约束信息,可以增进装配仿真的真实感,提高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4.
快速碰撞检测算法是虚拟环境下组合夹具装配设计的关键,针对组合夹具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元件级空间分割与包围盒检测相结合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F-CD),通过建立检测区域的分层投影模型(LPM)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进行碰撞检测的元件对数,同时避免了建立复杂的层次模型树,降低了系统内存开销,提高检测效率。对LPM的建立和基于分离平面的包围盒干涉检测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与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5.
虚拟手术仿真中碰撞检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拟手术仿真是虚拟现实技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快速精确的碰撞检测是虚拟手术仿真的基础。现有的碰撞检测方法虚拟手术仿真中人体组织模型变形和拓朴结构变化等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方向凸包包围盒的碰撞检测方法,它不仅在速度上较以往的方法有一定的提高,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虚拟手术仿真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成军  周以齐  杨红娟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0):4704-4707,4720
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检测的触觉渲染优化方法,根据触觉设备的运动状态,在主线程中动态构造一个包围盒,使用方向包围盒(OBB)碰撞检测方法裁减掉大量的不可能“触摸?’到的三角面片集,只渲染可能“触摸’,到的三角面片来。实例分析表明优化后的触觉渲染算法占用时间基本不受场景中三角面片数量的影响,适合虚拟装配场景的触觉渲染。  相似文献   

7.
高颖  邵亚楠  许志国  郭淑霞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2):6209-6213,6217
虚拟装配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对虚拟装配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发动机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和虚拟装配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基于数据手套的虚拟手操作、实时碰撞检测、装配路径和装配顺序规划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将虚拟装配与发动机教学实验相结合的虚拟发动机装配教学实验系统的构想。最后还展示了利用发动机三维可视化虚拟装配教学实验系统完成虚拟装配操作的实例,并分析了该虚拟装配教学实验系统与传统装配相比较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装配任务的虚拟装配工艺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检华  宁汝新  姚珺  唐承统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9):2163-2166,2170
面向过程的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对装配工艺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虚拟装配工艺规划过程中的工艺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层次装配任务链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表达虚拟装配工艺规划过程中的工艺数据,同时给出了由产品层次装配任务链模型向虚拟装配工艺模型转化方法,建立了虚拟装配工艺模型。开发了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系统VAPP,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虚拟装配中基于数据手套的虚拟操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虚拟装配中,采用数据手套对虚拟物体进行虚拟操作,是进行虚拟装配的重要手段。首先给出了数据手套的虚拟操作流程,探讨了虚拟操作中存在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碰撞检测问题、手的穿透限制问题、手的抓取和拖放问题。然后对这三种关键技术逐项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算法面向对象的基于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基于面片的穿透限制算法和抓取与拖放算法。最后构建了虚拟装配试验系统对这几种解决方案进行了验证。这几种算法能够保证虚拟装配系统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较好地解决了虚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虚拟装配技术旨在真实还原设备和物理场景,在真实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与物理世界进行信息交互。针对已有虚拟装配系统的真实感受限于单一感官人机交互方式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感官融合的信息交互方法,以提升沉浸感和操作性。提出一种在待装配体零部件体积差异性大的情况下的改进八叉树AABB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提升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减少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操作性和沉浸感方面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复杂虚拟环境下的实时碰撞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共享存储系统的并行碰撞检测算法。利用AABB包围盒的优点来构建任意物体的混合包围盒层次,利用并行模型来并行遍历混合包围盒层次,进一步加速碰撞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经典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效率、精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满足交互式复杂虚拟环境的实时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综述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马登武  叶文  李瑛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4):1058-1061,1064
对基于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中的轴向包围盒法、方向包围盒法、离散方向多面体法、时空包围金法的检测原理和检测效率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包围盒的简单性和它包裹对象的紧密性是一对矛盾,包围盒越简单其包裹 紧密性越差,如何更好地兼顾简单性和紧密性成为包围盒法的关键;离散方向多面体是介于轴向包围盒和凸包之间的包围盒,只要合理地选取平行平面对的个数和方向,就可以在碰撞检测的简单性和包裹物体的紧密性之间灵活取舍。研究结论对于虚拟场景的动态建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层次包围盒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粒子群的快速碰撞检测方法.算法首先利用层次包围盒方法快速减小物体间可能发生的碰撞检测区域,并基于随机碰撞检测核心思想将问题转变为物体特征对间距离机制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在建立的层次拓扑结构基础上,结合多智能体系统技术和粒子群算法的进化策略,设计了一种多智能体粒子群算法来求解碰撞检测问题.通过仿真测试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搜索效率和寻优性能,能够满足碰撞检测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合层次包围盒的实时碰撞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各种层次包围盒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球状包围盒(Sphere)结构与有向包围盒(OBB)的复合层次包围盒的碰撞检测方法。将复合包围盒树分为X、Y、Z层,X层节点为球状包围盒(Sphere)结构,Y层为OBB-Sphere混合结构,Z层为OBB结构。上层节点间的相交测试采用Sphere与Sphere或者OBB的方式,以此快速排除不可能相交的物体;下层节点间的测试采用OBB与OBB的方式保证精确的判定距离较近的物体的碰撞状态。实验通过与OBB算法的性能比较,证明了复合包围盒能有效地应用于复杂场景的实时碰撞检测。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算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讲述了碰撞检测的基本算法和碰撞检测领域中经常用到的几大类碰撞检测算法:包围盒层次法、距离跟踪法和空间剖分法,对包围盒层次法中的AABB、包围球、OBB、k-dop算法,距离跟踪法中的Lin-Canny算法、EnhancedGJK算法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验数据比较了各种算法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的运算速度,结果显示k-dop算法与EnhancedGJK算法是相对较好的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16.
虚拟装配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装配是虚拟现实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虚拟现实技术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在设计一个虚拟装配平台时所要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和解决办法,包括虚拟装配平台的装配关系表示、装配对象管理、实时碰撞检测等问题。最后本文还展示了用该原型系统完成虚拟装配操作的一个实例并分析了该系统有等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虚拟环境中,由于实体和化身通常分布于不同的仿真节点,所以碰撞检测应具有完全性和唯一性,即碰撞对方对一次碰撞应做一次仅且做一次响应。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算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它能保证分布式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的唯一性,并能与DR技术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