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一直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留学国外的经历、复杂的成长环境及其自身对西方小说的偏好,使他成为中国当代最富后现代色彩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小说始终以一种反"乌托邦"精神姿态彰显着对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奴役的反抗,从而达到对各种时代的不同社会进行揭示和嘲讽,使小说呈现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菩萨蛮》是苏童转向现实的代表作,叙述视角独特,内涵深厚。现从"乌托邦"的概念出发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分析看出苏童在《菩萨蛮》中有一种反乌托邦情结。在"反宗教乌托邦"、"反阶级乌托邦"论述的基础上,来看作者的"反个人审美乌托邦"情结,而这正是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是作家对人的存在、人的孤独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为,在短篇小说《受戒》中,汪曾祺极力渲染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梦境。这是一个清新明丽的梦境,展示的是作家淡泊和谐的心境。  相似文献   

6.
克莱齐奥曾建构了一个叫坎波斯的乌托邦。通过剖析坎波斯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形态,会发现处处体现着自由与平等的精神,这与卢梭对教育和社会契约的建构思想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卢梭对克莱齐奥有深刻影响。但是,在没有强权和法律的坎波斯,维持乌托邦运行的社会契约是建立在道德自由的基础上的,因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社会却是很脆弱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处在一个商业主义弥漫的语境中,物质文化的勃兴使一直处于潜在的、被压抑的实利主义价值观不断上升,并对启蒙主义这种具有理想主义乌托邦色彩的文化背景构成巨大的解构和挑战。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既是乌托邦小说,也是反乌托邦小说,因此被称为"反乌托邦的乌托邦"。本文立足"江南三部曲"的反乌托邦书写,在精神分析法、社会历史批评和叙事学的研究背景下展开,深刻呈现乌托邦解构的深层内核——不完美的人和不完美的世界,并进一步探寻乌托邦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乌托邦文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演变都与乌托邦思想中两层固有矛盾的作用息息相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使两种文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具特色.20世纪,当人们实践乌托邦理想受挫,个人利益取代社会整体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乌托邦文学由于批判现实的功能弱化逐渐丧失了魅力,而反面乌托邦文学则顺应了矛盾发展的趋势,迎来了全面兴盛.  相似文献   

9.
乌托邦小说是西方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然而在中国的古代小说中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的体制和文化等存在差异.可以说,资本主义思想的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压迫的产生,是乌托邦产生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始终停留在萌芽阶段,所以难以产生乌托邦小说.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但当现实社会的种种习俗规范制约着本能欲望随意发泄。当本能受到压抑,痛苦即便产生。这种痛苦,并不一定就酿成灾祸;相反,痛苦的产生,希望也就随之产生了。人们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这种痛苦的产生和希望的追求,作家们则以不同的视觉记录着这种英雄主义的演变。但是建立在现代战争和机械文明基础上的虚幻的英雄主义最终只能使希望破灭,所以现代人的“美国梦”在作家的笔下更多的是以悲剧结束。本文试图通过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发表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分析来阐释现代英雄主义幻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自由观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萨特以“存在即自由”为基础提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人具有的天然属性,被后人称为“绝对自由”观。然而这种自由是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本文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来分析萨特自由观中存在的“不自由”,以反思萨特的绝对自由是否真的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2.
古典功利主义因其追求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为终极目的而饱受道义论者的批驳,并被认为是主张多数对少数的自由权利的剥夺。通过对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探究,认为理论上功利主义能够达到与个体权利的谐调。  相似文献   

13.
早期维新派虽然主张在中国实施政治体制改革,提倡学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但他们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康梁维新派进一步宣扬西方的自由思想,促进了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严复提倡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深深地抓住了英国式自由秩序的精髓。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他们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改革运动。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使许多中国人认识到了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系统讨论了法的理念及其现实化的内容。而抽象法是法直接性的初步显现的阶段,在对抽象法的论述中,黑格尔分别阐述了所有权、契约以及不法三个环节的内容,这三个概念可以看作是黑格尔对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关系及特殊意志与法本身关系的综述。自由由此而获得抽象性,进而凭借自由的抽象性,意志不断的实现自我否定,并获得规定性及定在的形式。黑格尔通过抽象法、道德以及伦理这三个定在形式逐渐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活动趋于正常化。但是宗教的发展仍然难以适应信教群众的要求,同时宗教发展中涌现的种种负面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挑战。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的适应就必须反思传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重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论基础,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律化,同时加强对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将作者比喻为"灯",充分肯定作者的想象力,并提出"天才"说;萨特坚持作家"介入"文学,"介入"社会,进一步肯定作家的创作主观性;而巴特,早期坚持"零度写作",希望作家摆脱一切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文学创作,追求形式的自由,否定文本的内容和意义,试图建立文学的"语言乌托邦"。晚期的解构主义思想,促使巴特更注重读者对文本的自由解读、拆解、重构,读者成为了文本的手术师。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一位有极强现实关怀的浪漫主义者。为了结束当时人们的倒悬状态,庄子通过含弘光大的思想系统和汪洋恣睢的语言文字,提出了由养生到逍遥的悬解之路。他的理论旨趣在于实现个体逍遥进而人人得以自由,最终达到天下大美的状态。而他顺道而行、静观默赏的自然美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简爱》作为一部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小说,以成功塑造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简爱而备受世人的推崇和喜爱。解读简爱历尽磨砺的生活经历和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解析简爱理智与情感交织共融的心路历程,这些都是其最终获得完整、高尚爱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盲目崇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等原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缺失。提高当代大学生礼仪文明素质的对策包括把提高礼仪素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把社交礼仪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以后,反乌托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卡尔·波普尔对乌托邦思想的批判尤其激烈。他认为:乌托邦工程的哲学基础和立足点是站不住脚的“本质主义”,它蕴涵着通往极权主义的危险因素。卡尔·波晋尔对鸟托邦思想的批判存在诸多问题,他对乌托邦思想也存在一些误会。事实上,卡尔.波普尔仅仅是对极权主义进行批判而已,它并不能构成人们去反对乌托邦的充分理由。甚至,在他的思想里,依然存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