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建筑防震减灾一直是当今国内外研究中具有重大科学和社会意义的重要课题,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结合国家、上海市建筑防灾和城市安全的需要,“城市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新技术学科”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形成以下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1)城市建筑结构抗震防灾能力预测与模拟(成员:刘建新,梁本亮,张志宏,阂志华)  相似文献   

2.
海岸和近海工程学科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21世纪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需求及其给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里着重对一个世纪人类在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方面所依赖的海岸和近海工程学科中应重点研究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一些探讨,诸如:海洋动力因素及其与海岸的近海工程建筑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海洋土力学与海床动力学研究,海岸和近海工程新结构及其设计理论,可行性和耐久性研究,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抗灾减灾工程措施,海洋工程抗震防灾机理和减震技术研究,海洋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环境与保护研究,冰区溢油及海冰力学研究等课题都将是21世纪初我国科技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的内容、特点和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方面的缺陷,如缺少实用的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不全面或不深入等问题.从科研和实际工程系统两方面出发,归纳出生命线工程系统防灾减灾研究的发展趋势.即生命线工程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学科的相互靠近和融合,建立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场地危险性评估方法、重大生命线工程破坏机理的分析方法、工程系统的设防标准、性态设计与优化分析方法、地震预警与应急和恢复策略、地震功能失效分析方法、地震灾害损失估计与控制方法,研制防震减灾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开发符合实际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特征、可以在线运行或实时监测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模拟软件等,从而为直接指导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规划、建设,防灾减灾,控制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震灾的残酷无情使我们反思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要建立完善的防震减灾体系是一项庞大的教育课题。通过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防灾教育,使灾难来临时起到一定的功效,防灾知识与技能便牵扯到一条鲜活可爱的生命。我国的防震减灾教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特别是学生防震防灾知识的丰富和防震防灾意识的提高需要从国外的借鉴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福州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4月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6.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33(1):F0003-F0003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兰州理工大学创办最早的学科之一,2006年被评为省级高校重点学科。学科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6个二级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交流地震工程领域近年来在产、学、研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地震工程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加强地震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推动我国地震工程事业的发展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解决,经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研究,拟定于2018年8月22—25日在上海市召开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8.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从细分走向综合,通过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移植,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大材料科学。在我国217所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中,涵盖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应用型三类学校。当前我国材料学科的发展得到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培养创新性和适应性人才和做好大材料背景下的通识教育是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与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防震减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普及地震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校园教育中融入地震科普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水平。主管校园安全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校在防震减灾教育中能做到领导重视、设备完善、强化宣传、定期演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技能。但深入思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校园的推进过程发现,所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仅仅停留在"课后宣传"这一层面。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加上没有专职老师,其他学科教师教师对于防震减灾知识并没有一定的了解,无法在教育中融入地震安全相关知识。如何才能将防震抗震知识有机地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呢?我通过一节科普课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福州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4月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要叙述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提出我国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产业应加强联合协作,打破条块分割,制定国家战略,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人才培养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目标,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保证。防灾科技学院始终把握目标定位特色,以培养防震减灾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以特色吸引整合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加强教学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初步构建了防灾减灾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等有效措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土木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1999、2006、2011年连续三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1998年岩土工程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年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14.
徐志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火灾科学、建筑火灾结构损伤鉴定及修复、城市公共安全及综合防灾、重大危险源评估理论及方法、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为“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消防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两个学科的第一责任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5.
吕斌 《创新科技》2012,(3):36-37
<正>近年来,在我国汶川、北川及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些致力于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更深感责任重大,他们以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相继研究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防灾减灾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分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和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一级学科,正面临良好发展的机遇期,思考和规划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理解学科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高校发展定位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土木工程专业是烟台大学的优势学科,拥有山东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及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3个硕士点,现有教师46名,其中教授8名,副高职称2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名,其中博士后4名;在国内外高校聘请兼职教授18人,兼职院士1名.  相似文献   

18.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依托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等4个广东省重点学科,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的建设,形成了综合实力雄厚、部分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群,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广泛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体系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距离。基于国内各院校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探讨了工程管理学科特征;基于调研与分析结果研究了我国工程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问题,指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提升工程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各自办出特色;调整与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国家目标,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