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铜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不研究了铜电极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对浓碱溶液中的电流峰的归属进行了指认,并进行了动力学特征的分析,探索了扫描速度与温度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铝在 KOH 溶液中析氢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恒电位集气、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的方法研究了铝在KOH溶液中阴极析氢的电化学行为,推导了铝电极表面可能的析氢基元反应过程.铝电极表面析氢过程以单电子转移步骤为控制步骤,理论得出的阴极析氢的Tafel斜率和实验得到的Tafel斜率基本一致,由交流阻抗方法计算的和曹氏弱极化曲线拟合电化学反应参数bc值相等,说明交流阻抗方法可以消除溶液电阻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 本文肯定了银在碱性溶液中恒流阳极极化时在某一临界电流密度(1.5~3ma/cm~2)以上将出现相当于Ag_2O氧化成“Ag_2O_3”的充电第三平阶(Q_2~′);并发现充电第一平阶(Q_1,相当于Ag→Ag_2O)和第二平阶(Q_2,相当于Ag_2O→AgO)间的“小高峰”可以有各种过渡形态,相当于Ag_2O→AgO和Ag_2O→“Ag_2O_3”的竞争和排斥过程。 [2] 肯定了在小电流密度下AgO也可氧化成“Ag_2O_3”。 [3] 发现“Ag_2O_3”可分解成Ag_2O,也可分解成AgO。视条件而定。 [4] 发现大电流充电时,在Q_2~′终了后延长出O_2时间,则先促使“Ag_2O_3”继续形成,继又使它因分解减少,又不论电流密度大小,以及出氧时间长短,在出O_2后总能发现电极上存在有。“Ag_2O_3”。故推测在碱性溶液中,银上出氧时可能必须有“Ag_2O_3”的存在。 [5] 本文认为“Ag_2O_3”是价态高于二的银氧化物,在25℃的KOH溶液中极不稳定(0℃时较稳)。故它的成分不易确定。文献上常把Ag_7NO_(11)和“Ag_2O_3”混为一谈,本文对此问题是作了澄清,并讨论了两者电势相等的原因 。  相似文献   

4.
三种铁基合金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石墨和三种铁基合金在浓NaOH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发现三种铁基合金在浓碱中的电化学行为有较大差异,用理论电位-pH图对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作了解释,同时讨论了浓碱腐蚀的阴极去极化过程,分析了高温下合金腐蚀速度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放射性同位素分离,制备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超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某些特殊行为。但是这些特殊行为往往取决于它们在溶液中的状态(包括离子、络合物,分子和胶体状态)。因此,研究放射性同位素在不同条件下所处的状态,是放射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放射性钇—90在溶液中的状态,对于了解放射性希土元素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库巴托夫(Kurbatov)等首先用滤纸过滤法测定了Y~(86)在过滤时被滞留在滤纸上的量与溶液的pH,钇的浓度,以及其他电介质的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讨论了放射性钇  相似文献   

6.
AZ31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3 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挤压加工成形的AZ31镁合金,由于合金内部组织沿水平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层移,位错和缺陷增多,致使侧面和截面的耐腐蚀性能比表面稍差.阻抗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在合金表面沉积,对基体金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铝在90 ℃下,3.5%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特点.结果表明,经阳极氧化法处理后的纯铝的耐蚀性远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对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样品,沸水封孔的试样耐蚀性明显优于未封孔的试样;在相同处理时间,不同电流密度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样品点蚀电位不断增加,试样的抗点蚀能力增强;在相同电流密度,不同处理时间下,试样的点蚀电位随时间的增加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点蚀容易发生.最终得到,在阳极氧化电流密度为2 A/dm2,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试样表面处理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8.
9.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测量,研究了在含CO2的溶液中NaCl含量对N80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I含量的增大,N80钢的腐蚀电位正移,抑制了腐蚀过程的阴阳极反应,降低了N80钢的腐蚀速率.分析表明,Cl-在N80钢表面的吸附为Temkin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交流阻抗(EIS)法和单线性扫描(LSV)法研究X70钢在乳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乳酸浓度和温度对X7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乳酸溶液浓度的增加,X70钢的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自腐蚀电流先增大后减小,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乳酸的浓度不变时,随着乳酸溶液温度的增大,腐蚀电位逐渐正移,自腐蚀电流逐渐增大,其腐蚀速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用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弱酸性溶液中SO2的存在、溶液酸度、温度、浸泡时间和极化电位对X7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X70钢在含有SO2的弱酸性溶液中的腐蚀反应过程是受阳极控制的;SO2的存在促进了X70钢腐蚀反应阳极过程的进行;增加酸度和提高温度,主要促进了X70钢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极化电位的增大,X70钢腐蚀反应的阻抗的模值逐渐减小,高频端相角最大处逐渐向高频方向漂移,相角最大值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稳态极化曲线法研究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与硫脲(TU)复配对X70钢在0.5moL/L硫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研究发现:随着CPB浓度的增加,缓蚀率增加,在浓度为10mg/L时,出现极值现象;CPB与TU复配后缓蚀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DDT在土壤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研究:Ⅰ.DDT在亚热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冬和1990年夏在广州分别选取旱地和淹水大田,用有机玻璃管(PVC)进行表面处理,并模拟农业生态,研究DDT在土壤中的残留和去向,结果表明:DDT的消失率较大,经236天,在旱田中的消失率为53.32%,T50为215天;在水田中的消失率为63.78%,T50为161天,淋溶的损失很少,在PVC下层的残留量旱田为6.94%,水田为1.51%,经薄层层析(TLC)和放射自显影(ARG)鉴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从菠 菜叶中提取、分离叶绿素a,b,在0.1mol/LNaClO4(含0.3%丙酮)水溶液中用单扫示波伏安法测定了含量,可与吸收光谱法的数值相比较。叶绿素分子结构复杂,从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求出表面吸附反应速度常数k^0和参考水溶性金属卟啉及支镁叶绿素的电还原行为,认为在0.1mol/LaClO4中,叶绿素的一个单扫示波还原峰是由环上不可逆还原和环V上>C=0基的可逆或准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了信号平均技术与锁定放大技术,对其他作者所用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设计出一系列实验线路,测出极微弱的光电响应信号,所得结果含义明确。 在可见光谱段,首次测出反映自然状态下1Cr18Ni9Ti不锈钢/溶液界面的光响应。进而又首次测出其在单色光激励下的光响应。光响应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为研究各种不同金属/溶液界面结构和钝化膜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现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稳态极化法研究了A3钢在醋酸-醋酸盐缓冲液中的腐蚀行为,讨论了酸度、H2SO3浓度和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Ac—NaAc体系中,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促进了腐蚀反应阴极过程的进行,加快了A3钢的腐蚀速率;向溶液中加入H2SO3,会促进A3钢腐蚀反应阳极过程的进行,使A3钢的腐蚀速率加快;升高温度会同时加快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进行,使A3钢的腐蚀速率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RD—Ⅰ型热导式自动量热器测定了无水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已二酸、酒石酸和二水合草酸在盐酸中的溶解热,并计算了草酸的水合热。实验结果表明,二元羧酸溶于盐酸是一个吸热过程,溶解焓为正值,且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减慢,对于碳链相同的二元羧酸,羟基的引入,使得溶解焓减小。  相似文献   

18.
N80油管钢的CO_2高温高压腐蚀电化学行为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温高压釜中模拟油气井腐蚀环境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测试技术 ,研究了N80钢在温度为 10 0℃ ,CO2 分压为 1.18MPa条件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和阳极与阴极反应机理 ,实时监测了腐蚀产物膜对腐蚀行为和腐蚀反应机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N80钢的阳极反应过程服从Bockris机理 ;N80钢的阴极反应以H2 CO3的还原为主 ;反应中间产物吸附与腐蚀产物膜覆盖的竞争导致交流阻抗谱随腐蚀时间而变化 ,影响着钢的腐蚀行为 ,产物膜对钢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无电镀镍浸金处理电路板在模拟电解质溶液(0.1 mol·L-1 NaHSO3)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结合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形貌、组成和镀层失效机制.无电镀镍浸金处理电路板在NaHSO3溶液中的耐蚀性较差,浸泡12 h试样表面局部即发生变色,伴随有微裂纹的产生.电解液能够通过裂纹直接侵蚀Cu基底,并在微裂纹周围生成较多的枝晶状结晶产物,其主要组分为Cu2 S.该结晶腐蚀产物的不断生成使局部区域中间Ni过渡层与Cu基底结合部位存在较大的横向剪切应力,最终造成Ni镀层的脱离与鼓泡现象.  相似文献   

20.
水玻璃锌酸盐镀锌是一种镀锌新工艺。该镀液性能稳定,镀层质量优良,可与氰化物镀液媲美。本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以及极谱等方法对水玻璃碱性镀锌原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锌在水玻璃碱性液中电沉积的电活性粒子仍然是Zn(oH)_2、Zn(oH)_3~-,而且电沉积反应受电化学步骤和前置转化步骤共同控制。水玻璃增大镀液的阴极极化作用是由于锌能与硅结合成混合配体络合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