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对氮素化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不同肥力土壤上麦茬水稻施用氮素化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低肥土壤增产效果最佳.氮肥区产量是无肥区产量的函数,其回归方程为(?)=1/(0.003921+0.000004108x),根据无肥区产量可以预测氮肥区麦茬水稻最高可得产量,预测值的机率达到99.2%.15个试验平均,无肥区产量占氮肥区(每亩氮素8公斤)产量的70.1%,它表明在获取氮肥区产量中土壤基本肥力产生的作用占70.1%,施用氮素化肥产生的作用占29.9%,由此可见,培肥地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达国家,农作物对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可达40%~45%,我国仅为30%.据统计,每年我国仅氮素化肥一项损失就达800多万吨.因此,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成为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介绍几种技巧.尿素与草酸混施 据试验,在每公顷土地施用200公斤氮肥、140公斤磷肥、60公斤钾肥的情况下,施用5公斤草酸,可使氮化细菌数量下降63%,固氮菌数量增加4.6倍,可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7.3%.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肥料的需要,特别是对氮肥的需要数量日益增加。氮肥的生产往往满足不了农业的需要。因此,使有限的肥料吸取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成为肥料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生产上采取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深层施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等措施。近年来国内外研制较多的缓效肥料或者叫长效肥料,即:采用有机、无机物对肥料颗粒涂层;用聚合物和化肥混合制肥,比如制成尿素甲醛肥料,离子交换树脂肥料等,也是减少肥份损失的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更直接的办法是在氮肥中加入增效剂即硝化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就是能抑制土壤中硝化微生物活动的一种药剂。  相似文献   

4.
流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必要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化肥的利用率,而且氮素流失极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氮素通过不同介质相互转化,影响着农田和水体沉积物中氮的含量,从而通过不同途径迁移转化到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查找国内关于流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相关文献,对流域中氮素的形态分布、污染特征和氮素迁移转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简述了氮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河南地区夏玉米在水肥管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在各生育期内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投入氮肥可以使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但是增加不是没有限制的,当水分不足时,过多的氮肥反而会造成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的下降,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也符合这个规律.因此,肥料用量在配合适当水分的条件下,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氮素的吸收、累积,而且能够提高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有利于玉米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肥料、施肥都是千百万农民最关注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贡献占50%左右;在农民的生产投资中,化肥的投资也占将近一半。然而,我国当前化肥的利用率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尤其是氮肥的利用率相差10%-15%。不仅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而且由于肥料的损失往往造成水系、土体和大气污染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水稻宜香1577和Ⅱ优838为材料,主要针对不同时期植株各部位氮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品种的植株所需氮量和土壤供氮能力对杂交水稻生产中的氮肥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时期植株体内氮质量分数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部位氮质量分数的差异上.不同品种从播种到成熟的过程中,植株体内氮质量分数不断增加,说明植株一直在吸氮.杂交水稻生产所需氮肥除了靠施化肥供给外,土壤也能提供比较丰富的氮素养料,在施氮肥时必须结合土壤供氮这一因素,综合考虑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平衡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氮素化肥中添加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lnhibitors),我国统称氮肥增效剂,抑制土壤中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减少硝态氮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CP、AM等产品在美国、日本已分别登记注册,在某几种作物  相似文献   

12.
氮素化肥,特别是铵态的化肥施入土壤后,很大一部分氮素经硝化细菌作用,由铵态氮变为硝态氮,而硝态氮与土壤胶体的亲合力又很弱,往往使作物不能得到充分吸收而大量淋失。因为这种损失首先是由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引起,所以五十年代后,许多国家开展了土壤硝化抑制剂的研究,目的在于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活动,提高氮肥利用率,一  相似文献   

13.
氮肥利用及其提高利用率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低下,肥料损失的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包括国内外传统的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方法.传统的方法注重外在条件的改变,即在施用方法上进行改进;而现在的新科技方法则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肥料本身上,即在肥料中添加新型抑制剂来减缓肥料中氮素的释放速度,以此达到提高其利用率的目的.此种方法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对蔬菜的农药污染,尤其是有机氯的污染,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使用,使农药污染有所缓和,但是,一个新的隐患——“氮素污染”却随着滥用化肥(氮肥)和人们对氮素污染认识的加深,也日益使有识之士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15.
合理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介绍几种国内外施肥新技术。一、灌溉施肥法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喷灌或滴灌机械,使水、肥同时进入土壤。此方法不仅可节省化肥的消耗量,还能明显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表明,滴灌施肥可节省氮肥44~57%,喷灌施肥可节省11~29%。一般施肥法,氮肥利用率只有50~70%,而利用灌溉施肥,氮肥利用率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可解决水稻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控氮增磷增钾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成穗率,促进生长和抗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水田使用化学氮素肥料,因挥发、土层渗漏、排水、脱氮作用而引起肥分损失,降低肥效。如果把肥料施入土层内部就可以避免脱氮而肥分损失。根据省肥料工作会议的要求,1975年起,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农场、生产大队组成化肥深施试验协作组,统一试验方案。供试肥料:以硫酸铵、氯化铵为主,结合尿素、氨水、碳酸氢铵。分别在青紫泥、小粉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长期实行浅耕旋耕作业,过量施用化肥,有机物料投入少,导致土壤结构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分层施肥4种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其中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效果较好,2020年玉米产量提高了17.68%,并且该处理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产量增加了4.65%。秸秆还田处理明显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尤其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处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钾含量,但分层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可见,秸秆还田+分层施肥有利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2、3、5—三氯—三氯甲基苯(简称HCT)与氮素化肥混合使用,可延长氮肥的肥效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经研究发现,它对土壤中的硝化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HCT作为硝化抑制剂的研究工作,已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碳酸氢氨、氨水和尿素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氮肥。这类肥料在施用中突出的问题是容易分解成氨气而损失,降低了肥效。近年来推广的化肥深施技术是减少肥料损失的好方法。但是,影响这类肥料分解的因子很多(例如环境温度、湿度、施肥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氨量等),要想用一般的田间试验技术,找出一个减少氨气损失的合理施肥方法,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