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n个命题变元的合式公式A(P1,P2,…,Pn)组成的集合M关于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构成的商集M/←→{CA|A↓B∈CA包含M,A←→B}关于如下代数运算∨和序关系≤是一个特殊的双格半群,即F格半群:CA∨CB=CA∨B;CB=CA∧B;CA≤CB当且仅当A的每一成真赋值都是B的成真赋值(A↓CA,CB∈M/←→),这里的∧运算是∨的对偶运算,而M上的∧、∨运算分别是逻辑“或”逻辑“与”,同时给出了它的分子结构,并指出该F格半群与n元真值函数集构成的F格半群是同构的。  相似文献   

2.
据何断定选言判断选言支间相容与否,涉及到不同的逻辑哲学本体论的承诺。现代逻辑形式系统与传统逻辑应用系统所预设的本体层次是不同的。作为逻辑教学体系的普通逻辑对选言支间相容与否的本体判定,是传统逻辑应用层次的事实存在裁定;现代形式逻辑中之所以没有严格析取的判断形式,是用合取与析取的综合方式进行了取代;不相容选言判断是对思维实际的抽象概括,具有非形式性质,运用形式化析取符号表述排中律,存在矛盾;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不只有(p∧q)∨(┐p∧┐q)一种形式,还应有(p∧q)∨(┐p∧┐q)的形式,从思维实际论,(p∧q)∨(┐p∧┐q)的形式,更贴近日常思维,更利于研习者理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流行的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把负不相容选言命题和负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等值命题看作是由两个联言命题为选言肢所构成的相容选言命题,如: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普通逻辑)就认为:"并非(要么P要么q)"的等值命题是"(q并且q)或者(非q并且非q)",即qVq什(pAq)V(户八万)O;"并非(当且反当p才q)"的等值命题是"或者(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即灭了万0(pAl)V(lAq)O。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它们的等值命题应该辨正为以两个联言命题为选言肢所构成的不相容选言命题。一、关于负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等值命题我们知道,一个不相容选言命…  相似文献   

4.
我国逻辑界对复合命题的定义、选言命题的定义以及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身份这三个理论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应从“真假决说”角度来定义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是其中还包含命题,而且其真假由所包含的命题决定的命题;应采取给联言命题、假言命题下定义同样的“反映说”方式来定义两种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事物情况可以同存并且至少有一个存在的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事物情况不能同存,至少有一个而且至多有一个存在的选言命题;应持“两立说”来对待不相容选言命题,不能对V进行结合运算,这是f10这一真值函项本身的性质使然,不影响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流行的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把负不相容选言命题和负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等值命题看作是由两个联言命题为选言肢所构成的相容选言命题,如: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普通逻辑)就认为:"并非(要么P要么q)"的等值命题是"(q并且q)或者(非q并且非q)",即qVq什(pAq)V(户八万)O;"并非(当且反当p才q)"的等值命题是"或者(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即灭了万0(pAl)V(lAq)O。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它们的等值命题应该辨正为以两个联言命题为选言肢所构成的不相容选言命题。一、关于负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等值…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 t-范数和对偶的 t-余范数引入了一族并超运算∨p,然后得出了并超运算族∨p的一些性质,最后得到了超结构(X,∨p,∧)类似于一个超格.  相似文献   

7.
解决现行的集对联系函数四则运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与逻辑谬误.分析联系函数与模糊隶属函数在表达事物之间联系的相似性,借鉴模糊逻辑的基本方法,定义了以联系度为真值形式的集对命题,进而给出集对逻辑的析取、合取、取否运算法则,建立了集对逻辑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集对逻辑运算的七大运算定律:对合律、幂等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和摩根律,由此证明集对逻辑运算构成的代数(S,,,)为软代数.  相似文献   

8.
全功能运算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命题演算中五种运算的集S∨={L,∧,∨,→,},及其扩大集S=S∪{↑,↓,∨-,→}论述了全功能的运算集,主要结果是定理1及定理2  相似文献   

9.
传统直言命题A、E、I、O作为“命题形式”其逻辑语义没有规定清楚,逻辑结构尚未完全定型,因而至今还存在种种逻辑理论上的问题.我们根据主词S外延的不同将传统直言命题二分为外延命题和内涵命题两大类.当直言命题的主词S的外延是可进一列举的有限集时为外延命题.与A、E、I、O相对应的外延命题依次为:P(e1)ΛP(e2)Λ…ΛP(ei)Λ…ΛP(em),P(e1)ΛP(e2)Λ…ΛP(ei)Λ…ΛP(em),P(e1)∨P(e2)∨…∨P(ei)∨…∨P(em),P(e,)∨P(e2)∨…∨P(ei)∨…∨P(em).当主词S的外延是无限集、不可进一列举的有限集或空集时为内涵命题.与A、E、I、O相对应的内涵命题依次为:S(x)P(x)、S(x)P(x)、S(x)!P(x)、S(x)!P(x).已经验证了,四种外延命题和主调可空而不自相矛盾的四种内涵命题全都满足传统的推理格式.  相似文献   

10.
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及归纳推理的形式化刻画是归纳逻辑留下的两大难题。深入考察归纳推理的各个环节就可发现,归纳不是一种单纯的思维方法,而是综合、抽象、虚拟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的复合方法。它在本质上是对单称命题的综合,其运算形式是一种加法;抽象为它提供前提中的性质命题,并为它进行归并运算提供可能;由想象补充的"虚拟前提"使不完全归纳演变成完全归纳,确立了归纳方法的合理性。由此得到归纳推理的通用演算形式:s1 p+s2 p+s3 p+〈n〉(s p)=×(s p)。  相似文献   

11.
以模糊逻辑系统中公式的真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模糊逻辑方程概念,从而实现了方程思想与模糊逻辑的结合;并在 G(o)del逻辑系统中选取形如τ(p→X)=α的一类模糊逻辑方程,展开方程解的性质讨论,其中,p为原子命题,X是待定的公式,由此得到如下结论:模糊逻辑方程τ(p→X)=α有同型解当且仅当α=0或1;有m-同型解(m≥2)当且仅当α∈{i/(m+2)! |i=0,1,2,…,(m+2)!}.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引言逻辑推理是一种思维形式。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命题推导出新命题的过程。逻辑代数中的命题运算正是由一个或几个命题构成一个新命题的过程,所以,逻辑推理实质上是一种命题运算。但是,命题演算得到的结果是可真可假的,而我们要求推理的结果是一个真命题。所以,“逻辑推理是指一种符合逻辑的正确的推理,利用它应当推出正确的结论”[文(1)]。因此,有些人称它为“有效推理”[文(2)]。(这里文(1),文(2)指参考文献(1),……,下同。)  相似文献   

13.
命题的属性包括结构属性和值属性.命题的结构决定了命题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只是一个由命题的结构决定的值属性,并不能代表整个命题.逻辑运算是命题的运算,不是真值的运算.多值逻辑中,命题逻辑运算结果由命题的关系决定,真值相同的不同命题,逻辑运算结果的真值不一定相同,逻辑运算不是处处同态于某一个或某一簇真值函数(算子),有时复合命题的真值不能被它的成分命题的真值完全确定,所以多值逻辑的联结词并不总能定义成真值函数(算子)的形式.多值逻辑的命题公式不能再看作真值函数,命题公式是关于命题的函数.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逻辑推理的严格性以及它的结论的确定性。那末逻辑推理的确切涵义与根据是什么呢?本文试用逻辑代数的观点给以阐述。数学中推理的有效性数学中的命题,大都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或者,更简单些可以表为“若p则q”,其中p,q是命题。命题“若p则q”称为“条件命题”或“假言命题”,在逻辑代数中表为“p→q”,p称为前提(条件),q称为结论(终结)。命题p→q的真假由下表给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三种不同情境内容的可兼析取和不可兼析取共6种大前提,加上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的小前提,构成12个演绎推理题,对10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以检验Johson-Laird(1992)提出的演绎推理的新模式理论.结果证明,大学生的推理并不符合新模式理论的预测.本研究就被试在演绎推理中如何对前提进行语义加工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U,N)-蕴涵的基础上,从经典蕴涵算子p→q=?p∨q的对偶形式p→q=?(p∧?q)出发,用合取一致模U取代?(p∧?q)中的∧运算,用一般模糊否定N取代?(p∧?q)中的?运算,生成了一类新的模糊蕴涵,称为(N,U)-蕴涵。(N,U)-蕴涵是一类不同于(U,N)-蕴涵的蕴涵算子,与(U,N)-蕴涵形成了互补,丰富了蕴涵算子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讨论并举例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命题逻辑推理,包括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尽举选言推理(尽举相容选言推理、尽举反相容选言推理、尽举不相容选言推理)、非推导逻辑定理(不矛盾定理、排中定理)等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在科技管理中应用逻辑定理理论会更有利于搞好科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积分语义学中的积分相似度与伪距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积分语义学理论的相似度与伪距离 ,对特殊公式In=p1∧p2 ∧…∧pn,Un=p1∨ p2 ∨…∨ pn 的真度值进行了计算 ,给出了F(S)中的积分相似度和F(S)上的伪距离的一些性质 .得到了 :( 1 )在任何一个逻辑系统中τ(In) =1n 1 ,τ(Un) =nn 1 ;( 2 )在Lukasiewicz逻辑系统中 ,对公式A和正数ε ,存在公式B ,使得1 -ε<ξ(A ,B) <1 ;( 3)在Lukasiewicz逻辑系统中 ,(ⅰ )设C为矛盾式 ,则 ρ(A→C ,B→C) =ρ( A , B) ,(ⅱ ) ρ( (A→B)→B ,(C→D)→D) =ρ(A∨B ,C∨D) .  相似文献   

19.
设A是一个 de11-析取矩阵, B是一个 de22-析取矩阵.按字典式方法作A、B的直积.给出了一个 de-析取矩阵的新构作,其中d=min{d1,d2}, e=(e1 1)(e2 1)-1.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数学命题的真值形式和集合形式出发,探讨了数学反例的证伪实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种构造反例的典型方法;1.交集方法;2.子集方法;3.类比方法;4.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