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灰钙土是有效锌含量很低和施用锌肥有效的土壤 ,但是 ,锌又是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长期或高剂量施用锌肥 ,都能使锌在土壤中积累而污染土壤 ,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影响食物链的质量。因此 ,适量施锌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 ,我们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设置盆栽试验 ,研究了盐化灰钙土的适宜施锌量和非盐化灰钙土的最大允许施锌量 ,为灰钙土上玉米合理施用锌肥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土壤为耕灌灰钙土 ,取自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景滩村麦茬地 0 -16cm ,经风干、破碎、过筛(3mm)后备用 ,土壤含有机质 7.15g/kg、全氮 0 .5 4g/kg、全磷 0 .5 2g/kg、碱解氮 5 2mg/kg、速效磷 7.5mg/kg、速效钾 2 15mg/kg、有效锌 0 .3 9mg/kg ,土壤PH8.4。供试盐结皮含盐量 2 3 5 .7g/kg ,属硫酸盐盐结皮。供试锌肥 (ZnSO4.7H2 O)、氮肥 (NH4NO3 )、磷钾肥(KH2 PO4)均为化学试剂。供试盆钵为黑色塑料桶 ,每盆装供试风干土 10kg。指示作物为中单 2号玉米。1.2 盐化灰钙土的适...  相似文献   

2.
土壤速效养分变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颖  张丁娜  宋庆英 《黑河科技》2002,(3):F003-F003,60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土壤结构好与坏,供肥能力的强与弱,作物产量的高与低。速效氮、磷、钾在土壤中呈动态变化,影响土壤速效养分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因素是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使土壤中速效氮磷钾保持在最佳相对平衡状态,既能满足作物产量需求,又不造成肥料浪费,这就是根据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作物需肥规律、作物目标产量而确定的平衡施肥。然而,多年来,我们一直走一条盲目施肥和经验施肥的路,其后果是土壤板结加重,施肥效益下降。当务之急,我们要吸取以往教训,找出相应对策,走出一条科学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辽西北干旱风沙地农田抗旱增收的问题,用化学和农田试验的方法,对辽西北风沙区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培肥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 g/kg、45.7 mg/kg、4.0 mg/kg、13 mg/kg,含量水平均较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对作物产量无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干旱年份可增产45.6%~63.5%。说明在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磷养分已不是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土壤中有效钾质量分数的下降已经上升为主要限制因子。该区农业生产上应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4.
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该项技术通过对土壤取样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在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方肥的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是一项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近时期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各地也在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有力的推进测土配方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项目中,对耿马县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与1984年土壤普查相比,耿马县耕地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大幅度增加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普遍下降。根据土壤养分现状和大量田间试验参数,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补施微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等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为了解春玉米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春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造春玉米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统计提供依据。通过试验,初步了解到了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效益最低,且高投入高产值未必就是高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底肥是施肥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对作物生长发育尤其是苗期和作物生长前期至关重要,施用底肥一般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即底肥的种类、数量、肥料品种及施用的深度。种类: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厩肥、绿肥和饼肥)最适宜作底肥旋用,此外氮、磷、钾和微肥也皆适合作底肥。数量:要确定底肥施用数量尤其是化肥施用量,必须考虑土壤肥力高低,在有机质低于1.2%的土壤应施用3立方米/亩以上的有机肥。当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低于作物施肥有效临界值时,就应首先选择底施这些肥料,选择最佳施肥时期。对生长期较长的作物,除施用基  相似文献   

8.
南阳盆地施肥调查与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网格法结合村庄地块采集土壤样品,调查农民施肥状况.土样分析数据表明:南阳盆地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63g/kg和68.62,16.20,76.26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土壤速效磷质量比分别提高了24.0%和200%,而土壤速效钾质量比下降了50.1%.调查资料表明:农民施肥存在肥料品种单一、施肥量、施肥方式等不合理问题,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采用复合和缓1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注意减磷补钾.  相似文献   

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继平衡施肥技术之后的推广的又一种作物施肥新技术,是平衡施肥技术的深化,其重点在于强调土壤测试及配方施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达到这一目的,验证我县测土配方施肥成果,修订各项玉米施肥指标、参数和评价体系,为肥料经济合理利用提供指导,特安排此试验。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简单概括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营养诊断,按照各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开出配方,按方配肥,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平衡施肥是以技术原理命名的。是指通过施用配方肥,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连续27年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调整和改善土壤PH;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无机肥混和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强度,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13.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14.
河南玉米氮磷钾肥料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玉林 《河南科学》2012,30(5):580-583
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从2006—2009年在河南省68个县(市)安排的781个玉米"3414"试验分析表明,全省玉米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全肥区(N2P2K2)产量平均为分别为5447,5994,6840,7094,7661 kg/hm2.在优化施肥条件下,N、P、K、NPK增产率平均分别为32.05%,13.53%,9.70%,53.83%;N、P、K、NPK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1.07%,10.29%,6.53%,29.10%;N、P、K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8.59,10.85,7.81 kg/hm2;N、P、K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8.46,100.73,101.93 kg/hm2.通过一元二次函数拟合表明,全省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263和211 kg/hm2,最高产量施磷量和经济最佳施磷量(P2O5)平均分别为77和68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和经济最佳施钾量(K2O)平均分别为78和66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对广西田阳、田东、钦州和防城果主要产区的代表性果园(16个)进行土壤农化性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N、P、K、Mg田间施肥试验,试验小区5个,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株,重复4次。土壤调查表明,供试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1.44~12.09,全N量(g/kg)0.53~0.92,全P量(g/kg)0.20~0.38,全K量(g/kg)5.14~18.43。速效P(mg/kg)0.8~26.2,速效K(mg/kg)33.9~5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N、K配镁肥,能改善果植株的营养状况。施钾配镁肥,落果率可减少20.87%。在试验施肥条件下,单株产量提高0.85千克/株。增施N、K配施Mg肥,单果重达323g,此外施K,可提高果实粗蛋白和VC含量,可食部分略有增加。N2PK2Mg处理的果在室内气温26.5℃~32.5℃,64%~89%的相对湿度下,可贮藏23d。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无机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和石灰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松脂产量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探明最佳施肥处理,以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肥+微肥+石灰配施(T1)、无机肥+微肥配施(T2)、单施无机肥(T3)、无机肥+石灰配施(T4)、钙镁磷肥+石灰配施(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马尾松生长、产脂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并利用内梅罗公式综合评价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松脂产量(P<0.05),其中T1处理对马尾松树高、材积生长量及松脂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显著,T5处理中胸径(DBH)生长量最大。撒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与无机肥+微肥配施(T1)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与钙镁磷肥配施(T5)能显著提高全磷、有效磷、速效钙、速效镁的含量;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1>T4>T5>T2>T3>CK。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速效镁是影响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的敏感性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与马尾松生长量、产脂量均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17.
郑益隆 《甘肃科技》2005,21(6):161-162,182
在用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肥耕和土壤,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栽培条件下,进行了绿色菜花的施肥技术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基施腐热羊粪1636kg/亩、生物有机肥197kg/亩和油渣的AA级、基施腐热羊粪1636kg/亩、磷酸二铵1614kg/亩和尿素29.7kg/亩的A级混配肥施技术,可使菜花花球产量分别达到2106.9kg/亩和1871.9kg/亩,较之等氮量羊粪处理,分别增产33.4%和18.5%;净产值分别达到1975.5kg/亩和2080.4kg/亩,较之羊粪处理分别增值12.1%和18.0%;花球安全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无公害食品的标准。由此得出,这两项混配技术可分别与生防技术,组配为生产相应的绿色辣椒的集成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罗军科 《科技信息》2013,(1):467-467,500
黄土丘陵地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施肥技术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A级绿色马铃薯的生产中,以基施羊粪35700kg/hm2、油渣2400 kg/hm2、尿素60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其生物产量、鲜薯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82.4%、81.0%,净产值较对照增加21.2%,同时,使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0.25g/kg、48.4mg/kg、4.4mg/kg和27.0mg/kg。该处理生产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且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无公害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作物施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新疆土壤养分状况与农业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促进新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持续性施肥的制度。施肥既要保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要培肥地力和保护环境。对作物施肥,必须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化肥投入,合理增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有针对性地施用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积极提高施肥技术水平,以持续提高肥料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传统施肥春秋两季相比,0~2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23.2%和20%,而20~4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48.8%。铵态氮对施肥模式变化极为敏感,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秋季的铵态氮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模式。传统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0.25 mm和0.5~1 mm的团聚体中;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25~0.5mm和0~0.25 mm团聚体中。研究证实了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减少了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影响暗棕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