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6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造影前、后的指导及护理配合等。结果通过护理指导,所有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检查。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运动平板实验(Exercise Testin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患者,男性2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4岁。对运动实验阳性的5例,阴性的2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运动实验阳性的5例中冠状动脉造影4例显示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1例冠状动脉正常;阴性的2例中l例为小血管病变,l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论运动实验是早期诊断冠心病重要的检查,运动实验阳性冠心病可能性大,多为大血管病变。实验阴性冠心病可能性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少数为小血管病变。应结合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对可疑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112眼)AMD的患者行FF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发病年龄为(62.0±8.4)岁;FFA图像显示112眼中,萎缩型85眼,占75.89%;造影早期玻璃膜疣呈透见荧光,晚期背景荧光减退;渗出型27眼,占24.11%,渗出型中有典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0眼,隐匿型CNV3眼,瘢痕期4眼。结论:对AMD患者早期应用FFA检查有助于发现CNV,并显示其范围和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比剂实时跟踪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血管造影对较长的下肢血管只能分段进行摄影显像,主要是由于肢体血管行程长,增强器视野小的矛盾所致。对比剂实时跟踪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段摄影的问题,本组通过66例下肢静脉对比剂实时跟踪造影,达到一次造影而获得下肢血管全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眼络膜、视网膜、视盘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中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眼挫伤患者进行眼底务管造影检查。结果:16眼视盘缺血性改变(g42.1%),视网膜震荡伤23眼(占60.5%),脉络膜破裂10眼(占26.30%),1例视神经撕脱伤。结论:FFA可显示眼挫伤后视盘、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对眼损伤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儿童肢体深部血管疾患较常见,而临床体格检查难以确定病变范围、深浅、与邻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我院自1971年至1995年间共施行了32例儿童肢体深部血管疾患的造影检查,7例行动脉造影,25例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是造影剂显示病变清晰良好,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VIS支架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自2015年6月至 2020年6月应用LVIS支架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15例,其中14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4 例,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3例瘤颈不完全栓塞,其中1例术后5 d再出血,停用双抗后1个月造影复查完全栓塞。单纯支架植入1例,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造影剂滞留,1个月造影复查完全栓塞。15例3个月造影随访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无远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LVIS支架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好,但其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仔细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冠状动脉造影常规进行。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0例中有血管病变的25例,占83.3%,心肌桥1例,占3.3%,正常4例,占13.3%,病变血管中10例行PTCA加STENT。例,占83.3%,心肌桥1例,占3.3%,正常4例,占13.3%,病变血管中10例行PTCA加STENT。  相似文献   

9.
对经病理证实的100例肝内占位病变碘油肝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碘油不仅能积聚在多血管恶性肿病中,也能积聚在多血管良性肿瘤内,其影像无差别,但碘油在病灶内滞留时间则明显不同,在恶性肿瘤内碘油能长时间滞留(1月以上),而良性肿瘤,除血管瘤外,碘油在3周内消散。利用碘油滞留时间不同这一特性,可对肝脏多血管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脊线检测实现视网膜图像血管中心线的精确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精确有效的基于脊线检测的视网膜图像血管中心线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脊线检测得到候选视网膜图像血管中心线,然后对原始图像进行照度均衡和多尺度形态学增强处理,最后对各个尺度增强图像在视场ROI区域内进行Otsu双阈值分割或单阈值分割,并将各个尺度的分割结果求和再与脊线检测结果算术相与得到最终的血管中心线。通过对25张荧光造影视网膜图像以及部分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测试和分析,该算法不但能够检测出低对比度血管和微小血管的中心线,而且提取的血管中心线整体连续性好。将文中算法的结果与血管手动分割血管的细化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中心线吻合率平均达到83.5%,且算法性能优于Hoover算法以及保守专家手动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共2 436例眼底病行FFA检查的患者,按时间段分为A组(未使用护理干预)与B组(使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以了解有效应对FFA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未应用护理干预前发生不良反应者占6.32%,经过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生不良反应者占1.40%。结论:充分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或减轻FFA不良反应能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静燕  王慧 《科技信息》2009,(13):387-387,373
以Elmo系列产品血管造影仪上的应用介绍Elmo系列产品,介绍CAN总线控制方式的优点,以及应用Elmo Maestro对血管造影仪定位控制。  相似文献   

14.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的造影图像心血管边缘提取方法——最大成本法.通过微分法建立边缘成本空间,利用中心线对血管边缘进行区域划分,采用动态规划理论提取边缘区域内最大成本曲线作为血管边缘.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适用性强,提取边缘连续等特点,有助于造影图像血管直径测量和心血管狭窄病变部位检测.  相似文献   

16.
DSA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3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28例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分别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科诊治3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方法:39例均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36例行B超检查,为眼球内实质性占位。18例行CT扫描,示眼球内有不同形态的高密度块影,CT值增高。21例行睛球除后经病理证实。结果:39例均为单眼,好发于中年以上。36例眼底可见边界较清楚的球形实性隆起,周围有实性视网脱离,6例在肿瘤远处可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27例肿瘤呈棕褐色,28例肿瘤表面有不同形态的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数字减影技术对肢体电烧伤后血管损伤程度的判断。方法 :局麻下采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大动脉 ,置入造影导管 ,对患侧肢体由近至远分段造影 ,并对 DSA图像进行分析 ,以此判断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结果 :根据 DSA造影表现可分为 3种不同的图像 ,代表 3种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结论 :将数字减影技术应用在肢体电烧伤——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上 ,为我们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准确掌握截肢平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中浆的病理改变是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主要为渗漏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本文就以上内容分析了506例中浆的发病机转,并提出了中浆急性期、中浆迁延期、中浆间歇期和陈旧性中浆四种诊断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影像资料,其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40例,回顾性扫描组40例,均采用ECG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直径≥1 mm)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所有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①回顾性扫描组的个人总辐射剂量1.862~9.772 mSv,平均辐射剂量为5.47 mSv;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的个人总辐射剂量0.862~2.996 mSv,平均辐射剂量为1.27 mSv.②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40患者评价冠脉543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5.44%,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89.57%.回顾性扫描组40患者评价冠脉576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7.82%,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90.66%.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应用可提供优秀的、满足临床诊断的影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应用是减少辐射剂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