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价值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重要地区之一。洛阳古代墓葬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有助于推动艺术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丰富中国的文化宝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洛阳的经济发展创造效益;洛阳古代墓葬古老而奇特,具有潜在的、重要的开发价值。洛阳古代墓葬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洛阳的知名度,推动洛阳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登这部分内容着重评介辛亥革命前后至“二七”斗争失败这段时期的洛阳历史概况。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两度建成反动军阀的军事重镇,洛阳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和工人阶级、革命人民的斗争在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在汉语表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洛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作为河南方言的一个小的分支,除了和普通话有着相似点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依据范晓先生的三个平面原理,洛阳方言中程度副词的特点明显:感情色彩比较丰富;语气肯定,夸张意味明显;常用与省略或倒装;常用于口语当中。  相似文献   

4.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洛阳历史源远流长,洛阳文化灿烂辉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河洛文化内容繁多,归纳出"洛阳历史与文化的十大要点(或十大亮点)":天下之中;文明原点;文化根脉;民族圣地;多姓源头;千年帝都;丝路起点;运河中心;客闽祖地;牡丹花城。  相似文献   

6.
河流对于一个城市选址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处理好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才能使这个城市接受历史的考验。洛阳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它的兴衰与其洛阳盆地的河流网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周时期洛阳城市的兴起,汉魏时期洛阳城市的发展,隋唐时期洛阳城市的繁荣,以及后代洛阳城市的衰败,都与河流水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庙会所在地也是河洛民间文化的聚集地;洛阳庙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历史变迁.从美学角度考察洛阳庙会的发展,可挖掘不同时代庙会的审美内涵;传承庙会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当代人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关于洛阳牡丹来历的两则错误说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洛阳牡丹的来历,许多人在同文同书中既主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又主武则天贬长安牡丹于洛阳说,所依据的是古代小说中的情节。两则说法不仅在时间上自相矛盾,而且考察小说的资料来源,古代牡丹的发展状况,以及古人对牡丹的记述,可知荒诞不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丁长胜  蔡焱 《科技信息》2011,(27):I0295-I0295
进入21世纪的洛阳园林,如何提升园林的生态功能、景观(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构建自然山水生态和文化的城市大园林,不仅是园林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洛阳市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七大古都之一的洛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和地域优势,构建有洛阳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洛阳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量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央大学。洛阳大学是当代仅有20年校龄,规模较小的地方普通高校。洛阳太学对洛阳大学发展的重要启示在于:必须承继洛阳太学的辉煌,构建规模大、规格高的新洛阳大学。同时也探讨了新洛阳大学崭新的管理模式,用人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要继承、发扬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之精华,立足于本土的文化传统,发展民族的音乐文化教育。其中3点尤为重要:中西并重;德乐并重;舞乐并重。  相似文献   

12.
短信媒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和研究视角的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在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第五媒体"的积极作用,才有利于把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人格教育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从结构上看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人格教育是高校德育其他要素的基础,因此,高校德育必须重视人格教育,从多个渠道、多种途径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4.
对生态道德的内涵及其对传统道德的重新定义进行阐述,着重指出目前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三个问题,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是对个体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纵观我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历程,大致经历了缘起、探索、重建与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反思,立足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中,要着眼于推进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通过公民道德教育促进公民身份认同,通过开发和利用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资源保持公民道德教育的文化特色,以及增强公民的批判性思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造成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失效"的原因,提出从确立高职德育价值取向,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和改变德育评价方法三方面来提高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从而铸就了优良的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代都对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应认真研究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征,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义,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应营造社会大环境,加强道德教育,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8.
汪苏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99-1601
个体的道德性养成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针对道德性概念的现代性理解与阐述却陷入了被大部分社会哲学家看作现代社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哲学理论之一的物象化问题。据此,在道德教育中什么被创生,又有什么被埋没了呢?在此通过对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红林伸幸教授的学术论文《物象化理性与道德性问题》的研究,以期能为与"道德性""自律"相关的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过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是当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亟需突破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的优秀德育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教育方面,古代中国为今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德育传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对德育过程的科学认识,对德育原则和方法的一系列精辟见解,继承这些优秀德育传统是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