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毕业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空巢”现象,分析了出现“空巢”现象的诸多因素,其是由学生、高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提出针对毕业班教学改革的三种模式,以期改善毕业班的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2.
解读“长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人们谈到民营经济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新乡长垣县遍地开花的民营、个体企业。长垣县飞速发展的非公经济,被很多专家和媒体称为“长垣现象”、“北方的温州”。“长垣现象”何以形成?是什么因素造就了“长垣现象”?就这个问题,笔者到长垣县进行了调查,从政府  相似文献   

3.
大四“空巢”是现今多数高校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更多压力,因此“空巢”现象更为普遍。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理论上深入解析大四空巢现象,分析大四“空巢”出现的深层原因,探索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改革与大四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找到就业与上课间的平衡点,使毕业班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能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最终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超 《科技信息》2007,(18):14-15
咨询是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就有的一种智力交流活动,旨在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随着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咨询活动也就有简单到复杂,由个体到群体逐渐开展起来。同时,咨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智能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老龄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其社会适应问题也日益凸显。以安徽老龄群体为例,探讨其在智能媒体背景下的社会适应现状,通过定量分析提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经济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路径选择,为老龄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从而有效地帮助安徽老龄群体缓解社会适应压力,增强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孙明春 《科技信息》2009,(31):I0140-I0140,I0099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全面渗透,也逐渐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一方面生活并参与于现实社会之中,另一方面又将网络作为满足其学习、工作、娱乐甚至情感寄托需要的主要平台,他们某种程度上游离于现实社会,又时常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而这一群体又以青年人为主,故笔者暂且将这一群体统称为"虚实两界之间"的青年群体。而在这一群体身上所折射出的诸如道德失范等问题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尝试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现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希望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打拼,成为"空巢青年".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寄托、安全感逐渐下降、失去归属感等成为空巢青年的主要特征,由于各种原因,空巢青年在独居时遇到很多困扰.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从个人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对空巢青年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空巢青年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文章通过分析该群体当前状况、遇到的困境及产生原因,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帮助空巢青年减缓压力、增强幸福感.文章建议空巢青年运用优势视角,挖掘自身潜能;多与亲朋沟通,使身边亲朋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负面情绪;相关研究人员要深入了解空巢青年需求,申请关于空巢青年的研究项目;政府应给予空巢青年更多的支持及相关福利补贴.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不断冲突、校正、互为制衡的“教育的钟摆”现象。其根源是一个人性发展的理智与欲望之间的钟摆现象。大学教育需要摆脱“钟摆”现象,实现理智与欲望契合,实现学生在和谐的分量与比例上兼得“谋食”与“谋道”的能力。要实现这个良好的大学教育的目标,关键在于狭义的教育之外,在于大学本身需要拥有契合理智与欲望的办学理念和使命,即:构建强大的功用与非凡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从众心理是人类群体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众”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的从众心理是盲目的、丧失个性的心理顽疾。本文试图浅析消极的从众心理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从而使人们正视这种心理现象,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尽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凸现.相对于城市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更为严峻,其养老问题与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关联.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武陵山片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面临的困境,并就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祥梅 《科技资讯》2007,(10):197-19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减员增效而引起的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而有的家庭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岗失业”或“无业”人员,我们将这样的群体称为“两下”群体。本文从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年龄分布等三个方面分别对“两下”群体作了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社区教育的开展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是我们国家必须关注和理解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不断的趋向老龄化,老年伦理问题显得极其突出.老龄人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冲突,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被提上日程,而这之中所体现的伦理问题则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对河南省光山县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窘迫、生活照顾缺位、医疗费用高、精神生活单一、孤独感强烈等问题。因此从加强孝文化建设,发展社会助老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给出相应的解决当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郭秀丽 《科技信息》2011,(34):467-46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才是取得良好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建设工程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工程投资系统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投资管理的各个阶段不够完善,相互脱节,导致工程投资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这些现象称为“三超”现象。为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投资,分析“三超”原因,并从中找出解决“三超”现象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提出合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考试期间出现的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故障,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克拉克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翔实的田野调查,从青松村“尤勉”族群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谈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是指或由于群体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群体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群体文化任何方面的改变。任何群体以及所处的环境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体现群体特征的文化特性也随之变化。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教育的不断普及,青松村“尤勉”“新老”(即,传统与革新)一代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现象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产生,按照荷兰人类学家皮尔森的观点.“文化”这个词。意指一个某种实体.这种实体更多具有了动词的含义,意指一个过程。因此人类产生后。所进行的劳动、交换、分配等一切实践活动都是文化产生的根源。人类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文化的创造。商贸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群体的活动.它的每个行为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社会成员的文化心态,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所说:“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所以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它不是僵化地单指某种实体.而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作为与行动。是不同文化主体不断相互互动、背离的过程。这表现在闽台商贸文化上犹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是适应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新的服务供给模式,但在推进过程中却频频引发邻避冲突。究其原因,老龄歧视、自利意识以及程序公正性的缺失等文化、经济、制度因素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我们应当通过实施积极老龄化的制度,以及客观公正宣传老年人形象的舆论来缓解老龄歧视,通过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长效补偿机制来提升公众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学模型讨论社会经济现象中两类群体在互动中的扩散现象规律,指出这种现象是否保持取决于内增长率,当内增长率小于零时,扩散现象消除的平衡点总存在,并且这个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从而扩散现象逐渐消失,当内增长率大于零时,这个平衡点变得不稳定,但保持扩散现象的平衡点存在惟一,在平衡点,当两类群体人数相等时,它们的接触率与感染率相同,由此推出当内增长率大于零时,扩散现象保持,且在一定条件下有惟一的吸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