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生越桔(Vaccinium scopulorum W.W.Smith)系越桔亚科越桔属植物。生长在云南省怒江州。岩生越桔具有抗菌消炎等功效。我们曾报导从岩生越桔中分出一些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现我们又从其根中得到甾醇及其甙类、脂肪酸酯等七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该七个化合物分别被确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Ⅱ)、β—谷甾醇—D—葡萄糖醛酸甙 (β—sitosterol—D—glucutonide) (Ⅲ)、正—(?)脂肪酸乙酯  相似文献   

2.
兔儿伞中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兔儿伞全草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波甾醇(2)、β-谷甾醇-3-Ο-β-D葡萄糖苷(3)、豆甾醇(4)、7?-羟基谷甾醇(5)。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回心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云南省大理州产的大叶藓属植物回心草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三十三碳烷、棕榈酸、木栓酮、表木栓醇、菜子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4.
马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河南省西峡县采集的马桑为原料,经乙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柱、高效液相制备柱对氯仿段进行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豆甾醇、β-谷甾醇、高级脂肪酸及其酯,其中,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在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指导下,对尖萼金丝桃(Hypericum acmosepaiumN.Robson)全株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得到3个口山酮类及3个甾醇类成分,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是:Calycinoxanthon D(1);Isojacareubin(2);6-Deoxyjacareubin(3);β-谷甾醇(4);豆甾醇(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刺梨又名天赐梨、文光果等,因其果形似梨而表面密生细小芒刺,故名为刺梨。刺梨具有特殊香味,初嚼时,味酸略涩,继后渐变甘甜,主产贵州等省,据测定,每百克刺梨果肉中含维生素C2500毫克,比水果之王猕猴桃高10倍,维生素P1200毫克,其C、P含量压倒一切水果蔬菜。它还含有其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可从鲜刺梨果中提取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具有防癌、抗衰老、防辐射等多种功能。目前,从刺梨果肉中还可提取出3β—谷甾醇重要化学物质,β谷甾醇有治  相似文献   

7.
混合甾醇乙酰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测试了混合甾醇的乙酰化产物,定量分析了不同配比β-谷甾醇乙酯和豆甾醇乙酯的混合物,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甾醇酯化反应完全,β-谷甾醇乙酯和豆甾醇乙酯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面积比与两者的含量比成线性关系。利用此法测定标样中豆甾醇乙酯的含量,相对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十雄角果木(Ceriops decandra)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丁香树脂酚 (1),(-)-松脂酚 (2),β-谷甾醇 (3),豆甾醇 (4),棕榈酸 (5)和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 (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菱角中甾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萃取法首次从野生菱角皮和菱角仁中提取到甾醇类化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液中总甾醇含量和其中β-谷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通过实验优选出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以95%乙醇为提取剂,在微波功率为420 W,料液比为1:5(mg/mL)的条件下提取60 s.液相色谱分析采用HRC-ODS(150 mm×4.6 mm 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0.96:0.04,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甾醇类化合物在6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经检测菱角皮及菱角仁中总甾醇含量分别为0.624和0.813 mg/g,其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0.508和0.716 mg/g.该方法测得菱角皮和菱角仁中β-谷甾醇含量的精密度分别为0.596%和0.268%.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方法从壮药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齐墩果酸(4)、3-乙酰基齐墩果酸(5)、蒲公英赛醇(6)、白桦脂酸(7)、蒲公英赛酮(8)、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9)、2α-羟基齐墩果酸(10)。其中化合物5-8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分离并鉴定了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中的12个萜类及甾体化合物.实验采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醇提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分别经硅胶柱色谱反复层析,以石油醚-醋酸乙酯及三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款冬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检测、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款冬酮(Ⅰ)、14-acetoxy-7-β(3-ethyl crotonoyloxy)-1-α(2-methyl-butyryloxy)-notonipetranone(Ⅱ)、正三十五烷醇(Ⅲ)、正三十烷醇(Ⅳ)、硬脂酸(Ⅴ)、β-谷甾醇(Ⅵ)、麦角甾醇(Ⅶ)、豆甾醇(Ⅷ)、α-菠甾醇(Ⅸ)、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Ⅹ)、胡萝卜苷(Ⅺ),和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Ⅻ).其中化合物Ⅲ、Ⅳ、Ⅴ、Ⅶ、Ⅷ、Ⅸ、Ⅹ、Ⅻ均为首次自款冬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在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指导下,对尖萼金丝桃(Hypericum acmosepaium N.Robson)全株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得到3个(口山)酮类及3个甾醇类成分,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是:Calycinoxanthon D(1);Isojacareubin(2);6-Deoxyjacareubin(3);β-谷甾醇(4);豆甾醇(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中药血散薯中分离得到6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包括3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1)、豆甾醇(2)和α-波甾醇(3);1个三萜类化合物:β-乳香酸(4);2个黄酮类化合物:芦丁(5)和槲皮素(6)。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和4为首次从血散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霸王鞭系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民间药用,具散瘀消炎、清热解毒之功效.通过使用多种分离手段和波谱技术,从该种植物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五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I),无羁萜醇(friedelanol,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III),豆甾醇(stigm asterol,Ⅳ),胡萝卜甙(daucosterol,V).  相似文献   

15.
瓜馥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广西特色植物瓜馥木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等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5,6,7,8-四甲氧基黄酮(5,6,7,8-tetramethoxyflavone,)、(-)-表儿茶素((-)-epicatech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大黄素甲醚(physcion,)、豆甾醇(stigmas-terol,)、胡萝卜苷(daucou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其中化合物为首次从瓜馥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和为首次从瓜馥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旋覆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柱层析、HPLC等分离方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学方法技术(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槲皮素、α-菠甾醇、山奈酚、伊谷甾醇葡萄糖苷、α-葡萄糖。  相似文献   

17.
从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种皮(桂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硬脂酸豆甾醇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十六烷酸甘油三酯、3-capryloxytetradecanoic acid tetradecyl ester、三肉豆蔻酸甘油酯、1,3-十四烷酸甘油二酯、β-谷甾醇、肉豆蔻酸甘油酯、月桂酸、β-胡萝卜苷、蔗糖、己内酰胺。其中硬脂酸豆甾醇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十六烷酸甘油三酯、3-capryloxytetradecanoic acid tetradecyl ester、三肉豆蔻酸甘油酯、1,3-十四烷酸甘油二酯、肉豆蔻酸甘油酯、月桂酸、己内酰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分析考察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超分子等反应介质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NRRL B-3683)降解植物甾醇生成雄甾烯酮AD(D)的生物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和吐温80等表面活性生剂作为反应介质的转化反应的转化率较低,而在含有环糊精的超分子反应介质中植物甾醇的转化率和转化速率均大幅度提高.采用直接添加的方式加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反应168 h,植物甾醇转化率达89.8%,比对照提高了2.9倍.转化48 h时加入与植物甾醇摩尔比为2:1的HP-β-CD,72 h时转化率达到87.5%,此时同期对照转化率为27.6%,缩短了反应周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壮药香艾纳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咖啡酸(Ⅳ)、没食子酸(Ⅴ)、槲皮素(Ⅵ)、木犀草素(Ⅶ),其中豆甾醇、β-胡萝卜苷、咖啡酸、没食子酸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银杏叶中的甾醇进行分离,重结晶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植物甾醇.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甾醇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HP5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度N2,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温度300 ℃;柱温285 ℃,每分钟升高5 ℃,320 ℃保持30 min;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00 ℃;检测电压350 V;进样量1 μL.经GCMS确定了其中丰度较大的5种物质及其结构,分别为菜油甾醇、豆甾4,22双烯3β醇、β谷甾醇、豆甾3β醇和岩藻甾醇.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分析银杏叶中甾醇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