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采用拉曼光谱研究了空心银纳米球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层层组装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通过层层组装法制作的基底对p-ATP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单层基底对p-ATP的不同振动模式的增强因子分别可以达到2×106和6×107.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不同偏压下对组装在金表面的巯基苯胺分子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偏压下,巯基苯胺分子膜表现出不同的形貌特征,同时这种形貌对偏压的变化具有可逆性,在高偏压下巯基苯胺分子膜的形貌变化特征能够在低偏压扫描下继续保留,说明这种高偏压下的形貌特征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这种现象可能来自于巯基苯胺分子在金表面的吸附状态受到外加电场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通过单一调控AgNO_3的用量制备了长度为(80±18)nm、长径比为2.1~4.0、长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波长为600~900 nm的金纳米棒;研究AgNO_3诱导生长剂对金纳米棒的影响,探讨金纳米棒的生长机理.以对巯基苯胺作为探针分子,运用拉曼光谱对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收波长为790 nm的金纳米棒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最强,这主要是因为拉曼光谱仪的激发波长与金纳米棒的长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波长实现匹配.该研究成果为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的SERS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下水系统中,孔隙介质比表面积大,研究核素运移时应该考虑发生在固-液表面上的化学反应.表面络合理论能很好地描述固-液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解释固-液界面吸附作用.本文研究了存在表面络合吸附作用情况下地下水中核素U(Ⅵ)的运移情况,并以我国南方某尾矿库为例成功实现了对浅层地下水中核素U(Ⅵ)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模拟固-液比相对较大的地下水系统中溶质运移规律时,考虑表面络合作用是必要的;在该研究区内表面络合吸附作用与pH值呈非线性关系,当pH为6~7时,孔隙介质表面对U(Ⅵ)吸附量较大,且pH为6时地下水中U(Ⅵ)浓度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以正丙醇和1,4-丁二醇为二元致孔剂,在毛细管内由热引发进行原位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毛细管整体柱.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在整体柱材料孔表面并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分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uNPs形貌、吸收光谱及吸附AuNPs前后整体柱的形貌进行表征.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采用波长为633nm的激发光作为激发光源,研究不同粒径AuNPs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的在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性能.结果表明,该整体柱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SERS增强效应.随着AuNPs粒径的增大,基底的SERS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具有荧光/表面增强拉曼光散射(SERS)双成像能力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简便制备方法.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上4-巯基吡啶,再在其表面包裹聚多巴胺膜并吸附罗丹明6G.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获得了良好的细胞的荧光和SERS图像,研究了肿瘤细胞的荧光/SERS双成像与药物释放.这种具有荧光/SERS双成像能力的复合纳米粒子有望在生物体成像和药物控释等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末端带OH、COOH、NH2、CH3的巯基化合物自组装于金片表面形成膜,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实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金片表面自组装膜上的非特异性吸附研究.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方法探究了膜在表面的形态.通过测量膜表面对水的静态接触角表征膜的形成及质量.SPR实时监测得到BSA在自组装膜表面的结合强弱顺序为:CH3>NH2>COOH>OH.同时还研究了形成自组装膜物质的链长对其抗非特异性吸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光接枝表面改性聚丙烯膜固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表面光接枝改性,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聚丙烯膜表面分别接枝一层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和马来酸酐(MAH),然后分别在上述接枝层表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固定。采用称重法、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水接触角测试仪、紫外 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表面改性效果和固定的蛋白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经MAH、AA和AM接枝改性过的聚丙烯膜表面可以固定BSA。而且固定效果率比较为:MAH>AA>AM。  相似文献   

9.
基于油润滑条件下的纳米单元表面优化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摩擦化学反应和作用模型的建立,研究了油润滑介质中纳米单元表面优化作用机制,认为纳米粒子油润滑表面优化行为是以下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摩擦副表面短程作用力导致摩擦副近表面纳米粒子在表面富集,使表面润滑层(膜)的厚度增加、强度增大;表面富集的部分纳米粒子在摩擦条件下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学转移膜;纳米粒子在摩擦过程中填平、抛光表面等。  相似文献   

10.
巯基酸是一种常用的量子点表面配体,对量子点的光电属性和催化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用宽带和频光谱(BBSFG)研究巯基酸分子(HS-(CH2)n-COOH,n=2,5,10)在Au膜和CdS量子点表面的排列方式.结果表明:在Au膜表面,3种自组装巯基酸单分子膜都是较有序的排列,可以检测到与巯基和羧基相连的2个亚甲基的C—H振动和频谱峰.而在CdS量子点表面,短链的巯基丙酸和巯基己酸处于较无序的混乱包覆状态,检测不到C—H振动和频谱峰;但长链的巯基十一烷基酸在CdS量子点表面呈较有序的类似反胶束状的排列,可以检测到与羧基相连的亚甲基的C—H振动和频谱峰.  相似文献   

11.
空穴界面传递阻力过大是影响α-Fe2O3薄膜光电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通过调控薄膜表面纳米结构从而优化空穴界面传递动力学的可能性.基于简单的电化学沉积路线,制备了表面纳米结构可调控的α-Fe2O3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别研究薄膜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能;采用斩光计时电流(I-t)、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开路光电压演变(Voc)等光电化学测试技术对影响样品光活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尖锐突起纳米结构的表面相比于平坦表面更加利于空穴的界面传递,从而减弱了由于空穴积累而导致的复合加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方法,对HCOOH分子在Pd(110)表面bridge,bidentate和unidentate三种形态吸附位进行吸附结构、Mulliken布居和振动频率等性质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HCOOH在金属态表面bidentate为最稳定的吸附位,电极表面unidentate为最稳吸附位;HCOOH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远大于金属态表面的吸附能,表明电化学反应比普通化学反应容易进行.电极表面吸附的结构和频率分析显示,吸附过程中O—H、C—H键均伸长,v(O—H)键和v(C—H)振动频率均发生明显红移,表明H原子在吸附过程中容易断裂,脱离HCOOH分子.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表明在电吸附过程中电子由HCOOH分子向Pd(110)表面进行转移,有利于电催化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苯胺灵分子和接一个Ag和三个Ag原子进行拉曼光谱计算,得出光谱图,进行特征峰指认与比较,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强化研磨是一种金属表面处理的新型精密加工工艺,文章采用对轴承套圈表面进行强化研磨加工工艺,通过X射线能谱仪对强化研磨加工前后试样表面化学元素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经过表面强化研磨处理过的试样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元素种类增加,原子百分比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如B、N元素含量增加,这为研究强化研磨加工工艺能否在套圈表面形成含B、N化学物理膜层(B2O3、BN、硼酸酯铁、含氮有机物等)提供了相关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光散射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光散射方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进行了探讨,研制了表面粗糙度的测量装置.利用该装置对用不同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表面粗糙度(R_a=0.02~10μm)进行测量.此外,由于采用了光调制技术,从而克服了照明光、背景光及电噪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故该装置可用于精密切削过程中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6.
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乙醇作为分散介质用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在乙醇中达到纳米级的分散;且偶联剂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7.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对竹材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MWP)对竹材进行了表面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甘油和脲醛树脂胶在其表面的接触角,以此评价竹材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随MWP处理时间延长和试件距反应腔距离减小,竹材表面接触角呈降低趋势;竹材试件距反应腔距离40mm时,用甘油作测试液体在接触15 s时测试,MWP处理30 s即可将竹材表面接触角降低49%~59%;甘油所测竹材表面接触角较脲醛树脂胶所测值低,测试液滴到样品上15 s所测竹材表面接触角较5 s时低;在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砂光与否对竹材的表面性能影响不大,砂光后再经等离子体处理,比直接进行等离子体所得到的改性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表面官能团均一化及其表面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空硼氢化钠(NaBH4)、四氢铝锂(LiAlh4)对氧化后碳纤维表面官司能团的还原作用,借助X光光电子能谱、表面能测试,研究氧化、还原后碳纤维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变化,以及其与表面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氢铝锂还原有利于获得表面官能团较均一的碳纤维,且不影响碳纤维表面能。碳纤维的表面能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有关系,但并不与具体哪种官能团有明显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Gd原子在Ba_2RCu_3O_(7+8)(R=Y, Ho)高温超导体表面上引起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该超导样品表面上蒸镀的Gd原子被氧化,超导体中对超导特性起重要作的Cu-O链遭到破坏,其中一部分处于Cu~(2+)态的Cu元素被还原,超导体内其它各元素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当样品表面上Gd覆盖度达到22A(R=Y)和30A(R=Ho)时,界面上的化学反应不再继续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表面氧化还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空气氧化碳纤维,研究硼氢化钠和四 锂对氧化碳纤维的还原作用,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X光光电子能谱,研究碳纤维表面氧化,还原后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可使CF表面的≡C-H部分转化含氧基因,而NaBH4的还原可使CF表面官能团=C=O部分转化为-OH,LiIH4还原可使CF表面官能力-CO-,-COO-部分转化为-OH。从而获得表面官能团-O盼望产高的碳纤维,可望为其复合界面化学研究提供一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