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自2002年创建以来,浦江学科交叉论坛实现了民主党派相互沟通、学科合作,并为上海市科技创新和发展建言献策的目标。"十五年来,浦江学科交叉论坛紧紧围绕全市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科技系统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学术研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步拓展,已经成为科技系统统战工作的重要品牌,成为科技创新与统战工作紧密融合的典型范例。"今年6月,上海市科技党委副书记陈龙在浦江学科交叉论坛十五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说道。自2002年创建以来,浦江学科交叉论坛基本实现了民主党派相互沟通、学科合作,并为上海市科技创新和发展建言献策的目标。未来,浦江学科交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1日,上海市科技系统各民主党派约200位人士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技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新大楼报告厅集聚参加第八届"浦江学科交叉论坛".  相似文献   

3.
张蕊 《华东科技》2013,(11):57-59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于2008年,论坛以"创新"为主题,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需求,服务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致力于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官产学研互动平台和最新政策发布平台的高层次国际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已举办五届,回顾这五年,也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五年。2012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徐美华在2012浦江创新论坛的发布会上指出,世界科技正处于群体性突破和加速化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技术融合趋势加快,成果转化周期缩短,科技整合应用的新模式不断出现。技术进步诱发产业变革,世界产业结构持  相似文献   

4.
胡玉华 《小学科技》2012,(3):35-I0001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从1997年被评为首届“闵行区科技敦育特色学校”至今,先后获得“上海市绿色学校”“闵行区创新型科普示范学校”等称号,并在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中屡获.殊荣。  相似文献   

5.
刘垠 《今日科技》2023,(9):48-49
<正>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改革政策的知晓度超过90%,对科技评价导向的认可度达到95.6%,对破“四唯”等举措的认可度也达到80%……9月10日,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创新体系与科技评价”主题论坛上,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用一组数据说明了我国科技评价改革取得的成效,“我们连续5年对科技评价改革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集聚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环境,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委联合设立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  相似文献   

7.
因致力于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而广受关注的“浦江创新论坛”,2011年9月将再一次于上海拉开序幕。“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强调“创新首要的是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8.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浦江创新论坛”10月24日开幕。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和企业家600余人聚首上海,围绕“经济全球化与自主创新”的主题,就建没创新型国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论坛主席徐冠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开幕式由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主持。  相似文献   

9.
<正>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浦江创新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创始于2008年,今年已迎来第十届。多年来,浦江论坛始终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需求,着力搭建创新领域交流、先进理念传播、学界思想争锋、官产学研互动、最新政策发布的平台,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国际科技创新论坛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俞崇武  郭霞 《华东科技》2011,(10):42-43
一年一度、以“创新”冠名的国内最高规格论坛——浦江创新论坛,9月24日、25日在上海东郊宾馆隆重举行。 作为一个致力于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的高端交流的平台和思想交汇的舞台,“浦江创新论坛”至今已是第四届,前三届论坛分别以“创新型国家之路”、“经济全球化与自主创新”、“绿色·转型·创新”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徐匡迪市长和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的共同倡议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东方科技论坛(Eastern For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FST),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面向全国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技术研讨会。论坛面向科学的前沿,面向科学未来,激励创新意识,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创造学术自由讨论的环境,促进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论坛以国家和地方重点发展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中有重大影响的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及其技术中前沿与关键问题为重点,同时还就工程技术、环境、现代农业和基础科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论坛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求是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弘扬学术上的平等、自由思考,自由讨论和自由争论的精神,支持创新思想 论坛自1998年2月成立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11次学术研讨会。 本刊从1999年第10期起,特辟“东方科技论坛”专栏,根据论坛会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其热点问题进行了逐期报道。  相似文献   

12.
11月3日,2012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指出,近十年来,我国的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据统计,2011年全社会研发支出8160亿元,  相似文献   

13.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2,(6):29-30
上海浦江创新论坛理事会2012年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近日,浦江创新论坛理事会2012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会议通报了浦江创新论坛理事会组建情况和2012年论坛筹备情况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修订后的浦江创新论坛章程。专题论坛采取合作举办机制是本届论坛的另一创新举措,通过与科技部有关机构、上海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联合承办分论坛,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论坛组织形  相似文献   

14.
<正>5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浦江创新论坛将在上海召开,主题为"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新加坡已受邀成为2019浦江创新论坛主宾国。2019年是中国、新加坡建交29周年,两国多年来保持经贸往来、科技发展、人才交流的良好合作关系。早在1992年,双方就签署了《中新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并成立中新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支持的联合研究项目,涉及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为"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在沪开幕,英国和浙江省分别担任本次论坛主宾国和主宾省,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开幕演讲。上海市市长杨雄,本届论坛主宾国代表、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主宾省代表、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区域(城市)分论坛上,浙江省关于"集聚创新要素,打造特色小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正> 2010浦江创新论坛开幕2010年11月6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年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主持论坛开幕式、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本次论坛以"绿色、转型、创新"为主题,与会嘉宾和专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谋划和发展、创新文化与创新人才、低碳时代全球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汽车业创新与转型等专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29日,由上海市青浦区科委、青浦区知识产权局和我社联合举办了“自主知识产权助推企业发展论坛”。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上海市青浦区副区长张汪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党组副书记季振坤,青浦科委主任、知识产权局局长顾啸流在论坛上畅谈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8.
构架创新的新时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天锡 《华东科技》1999,(10):12-18
东方科技论坛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和主办,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体的面向全国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科学技术研讨会(详见本刊1999年第7期“东方科技论坛——科学家的喉舌”一文)。本刊从1999年第10期起,特辟“东方科技论坛”专栏,根据论坛会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逐期报道前沿科学、未来科学及我国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本专栏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学术办公室主任兼东方科技论坛办公室主任曹天锡同志、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办公室副主任励爱芬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事业,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紧迫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07,(7):6-6
日前,在上海市举行的“2007创新人才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院士对城市发展,特别是通过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