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学和艺术都依赖于人的头脑中创造力火花之闪现,并共同追求真、善、美的普遍真理。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思维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艺术不仅是科学家所应当具有的素质,更是科学创造中所必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人们在世界范围内协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以之为基础,互联网艺术家致力于创造为艺术交流、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所需要的协作性网络。这种协作性网络有助于沟通艺术联系、创造新的作者身份与多声部艺术。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人类文明之光,而艺术创作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从艺术本体的概念入手分析认定艺术作品的要素,从艺术创作的起源以及创造性进化的角度进行论述,通过创作方法论与创作实例举证,探究艺术创作心理对艺术创作行为与结果的决定性作用。无数艺术家在创作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究其原因是保持初心去观察世界,并真诚地在艺术作品中完成情感表达。真实表达成就优秀的艺术创作,艺术的真实性是一种多维度的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创作结果的观察与辨析,发掘创作行为在人类活动中的本质意义,启发后继创作者在探索艺术创作思维的道路上回归初心。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析了人类七个层次的心理需求,并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我们认为这一理论把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的理解引入到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深处,为探讨艺术的本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艺术对工业设计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艺术的理想主义精神造就了工业设计,艺术对开拓新时代的文化起重要作用,艺术的创新意识,艺术家普遍具有“人本主义”价值观,艺术中的色彩感是造型过程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艺术在工业设计中起许多正面作用,但是艺术并不等于工业设计。如果艺术家从事工业设计,必须改变纯艺术的美学观,转变职业行为方式,拓宽专业知识,了解心理学,改变对素描的理解等。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3):40-42
本文从数字装置艺术的交互体验入手,通过对数字装置艺术的案例分析对交互体验中的情感进行多方位研究阐述。艺术家运用交互体验进行数字装置艺术创作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利用交互体验进行数字装置艺术创作和展示的过程中,艺术家利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与观众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使得作品服务于观众,满足观众感官需求和心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产业化时代,艺术市场获得了空前的繁荣。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中介,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廊推进艺术家与消费者,传统藏家与资本投资的关系,促进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换,也进一步促成艺术创作的社会认同和经济效益,扩大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生产的深刻变化:艺术创作从过去的个体独立行为变成市场中的社会化组织过程;艺术家从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转变为庞大的艺术生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滋生出了专业的艺术中介人;引发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置换。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的特征是非常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许多理论家、艺术家都对此问题伤过脑筋,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见解。最主要的有这样两种观点:自我表现论与人类情感表现论。 自我表现论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自我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自西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之后,这个看法就为许多艺术家所坚持。从英国浪漫派华兹华斯、雪莱到中国的浪漫诗人郭沫若都持这种看法。著名音乐家勋伯格也是主张“自我表现”的,他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即这一派观点的论者认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只能是自我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这一观点有它合理的东西,那就是就艺术地把握世界而言,艺术家只有通过自己情感的全部投入、燃烧,才能照亮眼前的现实,才能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9.
老挝爱国战线党文工团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从他们战斗的歌舞艺术中,我们看到了老挝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和侵略的昂扬斗志,我们也听到了中老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的友谊的故事。从他们的充满老挝人民生活气息的艺术中,我们看到老挝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正确的道路。在战斗中成长的老挝爱国战线党文工团,继承了老挝人民优秀的艺术传统,并在老挝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汲取艺术题材,创造了反映老挝人民生活和斗争、理想和信念的新艺术。这是战斗的艺术,因而是健康而纯朴的;这是生活的艺术,因而是纯真而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哲学的模仿、创新说与诠释学视角出发,探讨翻译的对等性、译作与原作关系以及译者的作用这些基本的翻译问题,是构建翻译学元理论的一种初步尝试。原语和目的语诸层面的差异以及文本的开放性使得翻译的完全对等性是不可能的。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如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译者的作用是画师而不是摄影师。译作与原作之关系,犹如艺术作品与自然作品之关系一样。  相似文献   

11.
文艺创作中艺术思维的民俗心理机制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艺术思维离不开形成人类民俗心理结构的民俗思考原型;它的三个层次(类化思维、自觉思维、艺术思维)都与民俗心理积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俗心理中的野性思维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发艺术思维的民俗心理结构的思考原型在创作中体现为两重作用:一是制导作者构思的整个过程;二是定位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之艺术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文艺创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农村文艺创作中,既要注重"百花齐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同时,又要牢牢把握住文艺创作"求真"、"向善"、"崇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不违背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发展和繁荣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学说属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新形势下西藏地区艺术生产超出了哲学和经济学的范畴,研究西藏地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对于促进西藏地区艺术与经济的融和,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认为艺术生产受众不仅是艺术消费者,也理当成为艺术生产者,理想的艺术生产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神思》是创作论的第一篇,专门论述创作思维与艺术思维活动的名篇。“神思”是指写作中以语言活动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即所谓“言为枢机”的语言心理观念。文章从《神思》的艺术思维、艺术的层面内涵、创作阶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艺术创造和鉴赏的过程大多可以归结为通过艺术形式这一中介创造和发现意境的过程。从动态角度对意境的生成和转换作一技术上的分析 ,以期理清意境关系的脉络及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诗要有体是艺术创作规律的必然,是诗歌有效传达与新诗发展之必需。在当下这样一个非诗盛行、诗歌写作标准混乱、新诗出现危机的时期,强化新诗的体式自律十分必要。强化新诗体式自律,首先应走出对新诗的一些认识误区;其次应坚持以自由诗体为主,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自由体诗;第三应更多地从民族诗歌中汲取营养,探讨出舍乎民族审美心理需要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17.
神巫文化是沈从文创作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深入探索其创作文化意义的重要关注点。作为现代文坛中最具边地色彩的作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立场上,频繁借用极具风情的文学意象,进行精美绝伦的“神性”书写。他笔下人物归于神性的命运,一方面挑战着主流文化的规约和城市生命的萎顿,另一方面也寄予了作家对民族文明在现代社会命运归宿的深忧隐痛。  相似文献   

18.
"情"亦称"情感移人",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无生命的对象以主体的情感使事物和艺术形式具有人类的情感性质。主客体通过移情作用得到统一,自我与对象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运用于线描、赋色等创作过程中,从"应目","会心"至"畅神",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完全的融合,达到"物我合一",创作主体进入物我相忘的"物化"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境是由移情产生的。"移情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思维作为艺术实践中深层的思考方式在艺术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任何艺术实践活动中。动画艺术短片也不例外。文章阐述了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的模糊性思维,探讨了这种思维活动在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的各个阶段以至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对审美活动心理的研究,是个相当复杂的命题。审美心理,表现为文艺创作和接受活动中的心理机制。艺术接受以认识活动为前提,又包含自己独特的心理规律。接受者认识活动中的"心"是求真,鉴赏者在审美活动中的"心"是求美。"心"智向"心"境的提升必须依赖一定的境域性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