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镉(Ⅱ)、汞(Ⅱ)离子催化四苯基卟啉钴(Ⅱ)的生成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钴(Ⅱ)与四苯基卟啉H2TPP在DMF溶剂中生成CoTPP的动力学以及镉(Ⅱ).汞(Ⅱ)离子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反应机理,并研究了温度对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求得基元反应的活化参数△Hm≠、△Sm≠及平衡步的△Hmφ△Smφ。  相似文献   

2.
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与钴(Ⅱ)配位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度法研究了5-[p-(β-蒽醌酰亚胺)甲氧基]-10,15,20-对甲基四苯基卟啉(H2TPP)在DMF溶剂中与金属钴(Ⅱ)离子配位反应的动力学以及镉(Ⅱ)离子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反应机理,并研究了温度对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求得基元反应的活化参数△rHm^≠、△rSm^≠及平衡步的△rHm^θ、△rSm^θ.  相似文献   

3.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ΔH≠、Δ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H^≠、△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镉(Ⅱ)催化四苯基葸酿卟啉钴(Ⅱ)的配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22型分光光度法对镉(Ⅱ)摧化四苯基葸醌卟啉与钴(Ⅱ)配位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表观速率常数和动力学相关参数,并据此提出了反应机理,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了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及其单醚类化合物,作为相转移催化剂(PTC),研究了由硝基氯苯(Ⅰ)合成硝基苯烷醚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催化剂存在下,合成反应遵循假一级动力学关系:-d[Ⅰ]=k[Ⅰ],反应活化能为E_2=71.43 kJ/mol,求得了该反应的活化参数△H~≠、△G~≠和△S~≠,并与季铵盐作为PTC的反应结果做了比较。在本反应体系中,PEG和相应的单醚类PTC,其催化活性大体一致,主要取决于分子链中的有效(?)CH_2CH_1O(?)单元数。此外,还初步研究了反应机理,认为相转移催化反应过程中形成一反应中间体络合物[PEG-Na]~+OH~-。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吸附剂(CS/HA),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溶液中Zn(Ⅱ)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求出了吸附活化能.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S/HA对Zn(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得到了△Hθ,△Sθ,△Gθ等一些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为初始原料合成磺胺嘧啶的Co(Ⅱ)、Fe(Ⅱ)配合物和磺胺甲噁唑的Co(Ⅱ)、Fe(Ⅱ)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时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合成过程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Co(Ⅱ)配合物均分别选用水和甲醇作反应溶剂,得到成键模式相同的不同配合物;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Fe(Ⅱ)配合物则选用了水作反应溶剂得到产物.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取代四苯基卟啉蒽醌与钴(Ⅱ)配位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度法研究了非对称取代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与金属钴(Ⅱ)离子在DMF溶剂中配位反应的动力学以及镉(Ⅱ)离子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探讨了温度以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PM3计算了卟啉分子的前线轨道能量差△E和卟啉环中两个氮原子(=N-)的净电荷。从理论上分析和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根据25℃,PH=9.50Cu(Ⅱ)和Mg(Ⅱ)与络合剂CLG的络合物与EDTA之间的络合取代反应的不同的反应速率,实现其同时测定。该法可用来测定Cu(Ⅱ)和Mg(Ⅱ)的标准混合物以及河水、井水和矿泉水。  相似文献   

11.
用722型分光光度法对镉(Ⅱ)催化四苯基蒽醌卟啉与钴(Ⅱ)配位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表现速率常数和动力学相关参数,并据此提出了反应机理,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了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锰(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钼酸铵而形成铟蓝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锰(Ⅱ)的新方法.方法灵敏度为2.7×10~(-10)g/ml锰(Ⅱ),检测范围0—11μg/25ml.用于测定中药内的微量锰(Ⅱ),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树  张涵 《江西科学》1990,8(1):49-52
本文研究了硫酸介质中,Cu~(2+)催化H_2O_2-KIO_3-中性红的褪色反应及最佳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新方法.本方法灵敏度为3.6×10~(-11)g Cu~(2+)/ml  相似文献   

14.
无机配合物双水杨醛乙二胺合钴(Ⅱ)[Co~Ⅱ(Salén)]具有可逆载氧能力,是天然氧载体的模型化合物。本文采用差热(DTA)、热重(TG)和红外光谱(IR)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加热过程中的载氧作用和分解,求算了与其有关的热力学、动力学常数:E~*=22kJ/mol,Z=5.01×10~7 S~(-1),△S~*=-27.45J/kmol;测定了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最终分解产物是Co_3O_4。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温度和水相介质浓度对HEH[EHP]煤油从硫酸介质中萃取Mn(Ⅱ)、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等元素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反应式、萃合物组成和萃取平衡常数;计算出萃取反应的△H°、△G°及△S°;对HEH[EHP]萃取金属的顺序和Co(Ⅱ)、Ni(Ⅱ)的萃取分离中的某些问题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乙醇处理褐藻海带得到其生物质残渣(Residue of Laminaria japonica,简称ROLJ),探讨了ROLJ对水溶液中Pd(Ⅱ)的吸附性能.实验考察了溶液pH、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Pd(Ⅱ)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ROLJ对P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为3~4范围内,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80min;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Pd(Ⅱ)在ROLJ上的吸附特性,303 K 时ROLJ对Pd(Ⅱ)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4.12mg/g.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ROLJ对Pd(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和熵值增加的过程.用0.1M HCl+5%硫脲溶液可洗脱回收Pd(Ⅱ),ROLJ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钯吸附回收材料.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金属胶束催化的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吡啶类Zn(Ⅱ)和Ni(Ⅱ)配合物在CTAB存在下对PNPP水解的影响,得到了PNPP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k'N,kT,kM),定量地讨论了pH值对PNPP水解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金属胶束相中PNPP水解的动力学参数(kN)。结果表明吡啶类Zn(Ⅱ)和Ni(Ⅱ)配合物对PNPP水解的催化作用达60 ̄10^3倍,且Ni(Ⅱ)配合物的催化作用比Zn  相似文献   

18.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单取代5-氟尿嘧啶卟啉与锌(Ⅱ)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并用温度系数法求得该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函数△rⅡm^θ,醒和△rSm^θ探讨了不同溶剂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及体系反应前后电子吸收光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锰(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在酸性介质中及活化剂氨三乙酸存在条件下,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酸性品红褪色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利用此性质,建立了测定痕量锰(Ⅱ)的新体系.确定了反应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方法的灵敏度为5.24×10-11gMn/mL,锰(Ⅱ)的浓度在0.20~19.9ng/mL范围内,△A与Mn(Ⅱ)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用于池塘水及面粉中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苯甲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得到了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活化能E_a、活化熵△~≠_rS、活化焓△~≠_rH,并对催化反应的机理提出了初步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