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名利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旨在分析这两位女主人公只是一个人物的自我分裂的结果,而这种分裂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雌雄同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广告传播中的性别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性别定型是刻板印象在社会角色方面的反映。广告传播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其中女性形象是基于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一种规范。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偏离和不公正的表达,通过心理暗示引导女性用广告隐喻的女性社会形象来塑造自己,同时也直接影响正在进行社会化的儿童社会性别意识的正确建立。  相似文献   

3.
以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建议"让妇女回家"引起的讨论为例,运用性别刻板印象理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性别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并从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化、女性自身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建立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性同体在译者身上的体现——以《紫颜色》两译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王慧敏 《科技信息》2011,(3):I0028-I0028,I0030
目前,在翻译研究中,性别意识成为翻译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以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女性主义小说《紫颜色》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个性别不同译者中译本的分析,说明双性同体在译者身上的体现及如何影响着译文。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作为建构性别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的“隐蔽教化”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研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进行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教科书显现出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痕迹。这与“性别公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鉴于此,本文尝试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现行教科书在性别公平建构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刘亚波 《科技信息》2010,(5):195-195,179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代表作,人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本文作者另辟蹊径,选取作为边缘人典型的莉丽为阐述的主要视角,通过分析这个一直在追求自己独特个性的独身女子,展现传统男权社会的两性对立和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学兰 《科技信息》2012,(33):262-262,282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它使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自卑、依赖、从众等不良心理,最后作者提出了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努力实现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对策: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女大学生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与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吴青  皮筱娟 《科技信息》2011,(7):I0153-I0153,I0102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根据性别将职业进行分类而形成关于某类人从事某些职业的固定印象。国内外已有关于职业性别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但护士职业性别内隐刻板印象研究仍为空白。现有的研究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可为其提供指导,且该研究对于医学高校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代表作,人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本文作者另辟蹊径,选取作为边缘人典型的莉丽为阐述的主要视角,通过分析这个一直在追求自己独特个性的独身女子,展现传统男权社会的两性对立和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双性同体”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伴随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真理性和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中,“双性同体”的蕴涵也不断发展变化,并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除涉及哲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学等不同领域,也涉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范畴。本文仅列举中外部分有关成果,为目前的研究状况勾勤一个简单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职业性别偏差的发展阶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方法考察了初中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普遍具有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他们对男性和女性所从事的职业认识符合传统的职业性别分工,IAT和SEB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商业化社会中,大众传媒领域也存在着对女性的性别成见、贬抑甚至歧视成分的报道和表现。大众传媒将女性刻板泛化为观赏的对象,进一步加深了女性的“他者”角色。社会性别的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结果。因而,我们在审视大众传媒时,需要用社会性别的批评眼光进行反省,同时需要女性积极行动为自身呐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众的构建平等社会性别意识,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3.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早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鲜明而充分的表达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到性别歧视和传统束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分析了伍尔夫阐述的女性获得独立和解放的途径:运用手中的笔,通过女性的独特语言和表达方式,表现女性的价值观念和独特声音;探讨了伍尔芙缔造两性和谐世界的双性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14.
双性同体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率先把双性同体引入女权批评的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倡导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和谐统一。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她的三部作品中塑造了四位双性同体人物:少女米克和弗兰琪迫于父权社会的压力接受了传统角色的既定模式从而使双性同体特征消失殆尽;爱米利亚和辛格拒绝妥协并保留双性同体特征至成年而最终导致人生的悲剧。可以认为,作品中的人物是卡森.麦卡勒斯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5.
《美杜莎的笑声》作为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代表之一,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女性写作都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对该作品的阅读,本文力图在综观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走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身体写作”这一概念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中有4个男性关键人物。他们中既有单一气质的代表,又有双性同体的典型,不同的气质组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和结局。根据双性同体理论,只具有单一气质的男性逐渐在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而双性同体则可全面发挥自身潜能,拥有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17.
韩照静 《科技信息》2009,(26):I0143-I0143
《占有》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及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伍尔夫是英国女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本文从拜厄特对伍尔夫的女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挖掘小说深刻的女性主义主题和其中所反映出的对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中有关译者的翻译立场入手,结合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译文探讨译者的翻译立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影响。阐明从译者翻译立场来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社会青年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内隐投射测验考察了社会青年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态度。结果表明:社会青年在投射测验中存在刻板印象,社会青年倾向于男性应该从事专业技术行业,女性应该从事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编制的CSRI量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性别角色的类型分布的研究分析。该量表的编制过程是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称许性为基础,同时使用了正性量表和负性量表。研究调查了武汉市的三所高校598名大学生,有效问卷507份。发现全体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化类型占23.9%,女性化类型占21.1%,双性化类型占30.0%,未分化类型占25.0%。通过研究发现:(1)大学生专业与性别角色类型差异不显著。(2)是否是学生干部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性别角色类型为双性化的大学生相比非双性化大学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所占比例更大。(3)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上分布存在差异。(4)家庭居住地在城市与家庭居住地在乡村的大学生在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