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64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到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我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是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成就为中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的“两弹一星”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蓝天、白云,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十月清晨。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十月是辉煌的、璀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8,(9)
现今40岁以上的人都不会对这张照片陌生。一向持重的我国开国总理周恩来难得以这样完全形之于外的自豪、喜悦的飞扬神采呈现在公开场合。这是周总理在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宣布这一消息时的情景。在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后,经过2年8个月,1957年的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爆炸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核试验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1939年就着手研制核武器,经过6年多的时间和用去20多亿美元之后,于1945年7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苏联在1949年8月29日也试验了原子装置。继美苏之后,英、法分别于1952年10月3日和1960年2月13日进行了核试验。我国是在1964年10月16日首次核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9,(11)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那一声巨响,就没有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距今35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在我中国大西北的戈壁滩上,一声巨响震撼了五洲四海,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提前实现了毛泽东在1958年6月关于"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的预言。"两弹"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振我军威,扬我国威,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全国沸腾了!  相似文献   

6.
姚明勤 《世界知识》2014,(20):24-27
每逢10月16日这一天,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50年前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那硕大的蘑菇云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1964年9月,天山南北秋高气爽,正是丰收的季节。辽阔的戈壁滩,白天金光闪闪,夜晚天空特别明亮。在离小山10多公里、十分广阔平坦的荒野,建起了100多米高的铁塔,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将在这高塔上爆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从仿制、改进“东风—1”导弹,到独立研制成功“东风—2”和“东风—3”导弹,从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到“导弹、核弹”结合发射试验成功,最后规划向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进行研发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曹来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6):F0002-F0002,123
当前我国对GPS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又面对GPS信号随时被关闭的威胁,我国应像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试射第一枚洲际地对地导弹、成功远航第一艘核潜艇那样,加快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9.
据朝鲜裁军与和平研究所提供的资料:金正日同志生于1942年2月16日。1950年9月~1960年8月读完小学、中学和高中,1960年9月~1964年3月进入金日成综合大学学习并毕业,其间他发表了多篇著作。自1964年6月起,他曾历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指导员、科长、副部长和部长等重要职务。1973年9月,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74年2月,被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在1980年10月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六次党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师范教育会议: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951年8月27日至9月11日);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1953年9月28日至10月13日);第二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1956年3月23日至4月4日);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1960年4月23日至5月2日);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1961年10月25日至11月13日);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1980年6月15日至6月28日)。回顾六次师范教育会议在师范教育改革问题上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及其得失,对于搞好当前的师范教育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3月21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4月的某一周 全国各地的爱鸟周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6月4日 受侵略戕害无辜儿 童国际日6月5日 世界环境日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 干旱日6月25日 中国土地日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8月9日 世界土著居民国际日9月16日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10月4日 国际动物日10月14日 国际减灾日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 根除贫困国际日10月24—30日 裁…  相似文献   

12.
早在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就已开始研制中子武器,到1977年才成功地用“长矛”导弹试爆了一枚中子弹头。1978年4月,当时的卡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决定暂时不生产中子弹,但中子弹的部件,特别是关键部件——氚储存器的生产,从未停止过。今年8月6日,里根政府宣告正式生产中子弹,只是把已生产的部件组装起来罢了。  相似文献   

13.
1978年4月7日,太原重型机器厂研制成功15 000 t橡皮囊油压机,为我国航空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7月6日,全国农学会主办的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在太原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裴丽生出席会议。9月中旬,太原无线电仪表厂与太原工学院协作,试制成功SQ-23型内触发取样试波器,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4.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三十多年过去了,试验全过程中的困难、艰辛、风险与酸楚,时时犹在眼前。从蛛丝马迹中探索氢弹的奥秘 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成功地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后,科学技术人员激发出向研制氢弹奋斗的极大热情,但当时也只知道氢弹的一般原理,即用原子弹当扳机,先将原子弹起爆,爆炸产生的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将使氢弹的热核材料产生剧烈聚变,释放出更大的原子能,使温度和压力极度升高,因而产生更大当量的爆炸。但更深层次的原理和…  相似文献   

15.
1978年 4月7日,太原重型机器厂研制成功15 000 t橡皮囊油压机,为我国航空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7月6日,全国农学会主办的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在太原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裴丽生出席会议. 9月中旬,太原无线电仪表厂与太原工学院协作,试制成功SQ-23型内触发取样试波器,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6.
1996年4月1日清晨,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上、一枚“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成功地送上了轨道,从而揭开了观测全球大气的序幕,把先进的空间技术,引入了气象科学领域。三十六年过去了,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170颗气象卫星,并相应建立了22O多个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每天从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网接收卫星云图和各类卫星观测资料。 1988年9月7日和199O年9月3日,我国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极轨气象卫星,1994年又发射了“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除利用卫星云图和卫垦资料监视和预报灾害性天气外,还逐步扩展到旱涝、病虫害、林火、海水滥测和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4,(20):14-24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整.伴随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升上了罗布泊的天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一天.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  相似文献   

18.
《天津科技》2004,31(6):39-40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戈壁大漠的上空升起了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爆炸后不久,几位空军飞行员驾机穿越蘑菇云执行了取样任务。当年穿越蘑菇云的飞机如今静静地停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当年执行取样任务的32岁的机长郭洪礼,如今已是72岁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东方号”宇宙飞船。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苏联著名字航员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东方号”飞船,用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先后三次入侵温州:第一次是1941年4月19日至5月1日;第二次是互942年7月回日至8月15日;第三次是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17日。本文试就温州第三次沦陷的背景、经过及其特点略作探讨。一、温州第三次沦陷的背景日寇第三次入侵温州是在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走下坡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43年底至]944年6月,从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形势来看,苏联红军于1943年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伟大胜利,由防御转向大反攻,对德国法西斯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