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夏玉米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多与冬小麦倒茬种植,其生长期短又适逢雨季,由于降水时间和数量分布不均,生育期中往往出现干旱,以至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因此,掌握夏玉米生长及耗水规律,因地制宜,及时适量灌溉,对夺取夏玉米高产,低成本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来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条件是上断天雨、下绝地下水、中上等肥力的测坑中进行的,并结合大田试验。设四个处理,其土壤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  相似文献   

2.
肥茬与瘦茬轮作 麦类、谷类、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棉、麻、烟等经济作物在生长中吸收的养分较多,地力消耗大,种植这些作物的地块叫做瘦茬或白茬。各种豆类和绿肥作物,既能固定空气中的氨素,又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素和钾素,种植这类作物的地块叫做肥茬或油茬。肥茬与瘦茬轮作,可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  相似文献   

3.
应用花药培养的技术,进行单培体育种,是育种方法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它能够使隐性基因迅速表现出来,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速度,因而国内外对这项技术都非常重视。我国在花药培养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烟草和水稻等作物上已经育成了新品种。然而,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冬小麦,由于花粉植株诱导频率低,难度大,至今还很少有育成花培冬小麦新品种的报导。省农科院生理室和小麦所从1976年开始用花药培养新技术应用于冬小麦育种研究,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一个综合性状优良、耐旱、耐寒、早熟、适合中上等肥力水平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现将其研究方法、培育过程和产量表现等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天水日光温室气象条件及适生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1年11月-2002年2月和2002年11月-2003年2月2个温室生产季温室气象条件监测,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天水日光温室生产季气象条件分布规律和不利天气气候条件对温室作物生产的影响;用当地温室生产季日平均气温≥0℃的累积日数、海拔高度、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平均气温为区划指标,做出了天水市节能型日光温室适生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4~2013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及农业投入等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碳源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碳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3年黑龙江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作物碳吸收量比例明显大于经济作物和果蔬作物;碳排放总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化肥施用是主要排放源.碳源汇相关性分析表明,碳吸收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有显著正相关,与葵花籽、麻类和瓜果类作物产量显著负相关;碳排放与化肥施用、农用能源消耗、喷滴灌灌溉面积和渠道防渗灌溉面积有显著正相关,与低压管灌灌溉面积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收潜力,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2500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仅占3%左右。随着小麦、水稻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农业部已把推广玉  相似文献   

8.
<正> 玉米是我省重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500万亩以上,产量占秋粮总产的50%左右,不少县区达70%以上。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栽培技术的优化,单产、总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不少千亩亩产500公斤;万亩亩产400公斤和小面积亩产7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但就全省而言,玉米产量仍是中低产水平。近几年来,玉米单产一直在225公斤左右徘徊,这与我省的自然优势和生产条件不相适应,没有发挥玉米高产的潜能。玉米是个四碳作物,具有生育期短、光能利用率高、肥水效应显著、增产潜力大的特点,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饲料之王,而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作物生长、环境控制和经济分析置于一个大系统下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光合速率子模型、环境控制子模型和控制成本子模型.根据三个子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了综合动态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外界气候条件下同时满足控制效果较好和控制成本较低两个条件的最优综合环境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6个茎尖培养脱毒马铃薯品种,用春播、夏播、夏选、夏拔、原种等方法通过7年处理,6年田间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春播留种促进马铃薯病毒加重,尤其明显的是促进束顶型和矮生型的类病毒的发生和发展;连续多年春播使出苗率降低,连续7年处理出苗率为19%~49%.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和类病毒简而易行的好方法,尤其是在夏播留种田中拔除病株或选择健康单株混合留种的方法效果更佳.夏播留种应该选择高度抗病毒病的品种克新一号和克新三号,在田间连续7年夏播种植+单株混合选,各种病毒病和类病毒发病率都为0%,能与网室内生产的脱毒原种相比美,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甘肃天祝、古浪山区气候资源及分布特征,从高效综合利用上提出按当地气候条件退耕还林的区域,按牧草产量和载畜量,适度发展牧业;农业开发应用分层利用,在海拔2400-2600m地区重点发展啤酒大麦和豌豆生产基地;海拔2600-2800m地区应重点发展洋芋良种生产基地;海拔更高地区适度发展中药材生产基础。除农牧业利用外,用当地冷资源优势发展冷储加工,提高当地农产品商品价值;开发避署旅游业,用风能解决电力,利用自然降水实施集水农业解决水资源的匮乏。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试管苗结薯与光、温度、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温度、植物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的实验 ,结果表明 :马铃薯试管薯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共同调控的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茎尖优势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单节扦插和茎尖扦插进行了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茎尖扦插的田间成活率和产量明显高于单节扦插  相似文献   

14.
小麦花粉培养中蔗糖浓度外源激素对启动细胞分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外源激素等对离体花粉中小孢子细胞分裂启动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的蔗糖浓度适用于小麦花粉培养,而较高蔗糖浓度(9%)不利于花粉培养;蔗糖浓度高于9%时则不能启动花粉粒的脱分化及雄核发育.实验表明,外源激素的存在是花粉脱分化并进入雄核发育的必要条件,2,4-D在诱导花粉粒转向孢子体发育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水市夏秋作物种植布局风险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天水市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现状及受主要时段降水的影响程度。根据40a来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对现有农业布局的影响,引进影响系数,对主要夏秋粮种植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运用线性风险决策模式,对天水市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种植面积的线性规划。  相似文献   

16.
利用茎尖培养马铃薯无毒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茎尖培养技术达到彻底脱掉马铃薯病毒 ,从而培养无毒苗解决马铃薯质量退化问题 ,也解决了马铃薯产量较低的问题 ,同时提出脱毒所用试剂采用升汞 ( 0 .1 %HgCl,2 %酒精 )代替次氯酸钠溶液来筛选无毒菌苗 ,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泰山灵芝在海南春季栽培的适宜种植期,采用室内袋装栽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月29日种植的子实体生产率为9.67%,孢子粉生产率为1.25%;3月18日种植的子实体生产率为8.67%,孢子粉生产率为1.18%.它们分别比4月1日种植的子实体生产率提高4.34%和3.34%,孢子粉生产率提高0.62%和0.55%,其产量差异极为显著.泰山灵芝在海南室内袋栽适宜的种植期为2月底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白银市作物生长期降水变化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白银市4站1957年-2005年49a的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方差、变差系数、皮尔森Ⅲ型分布拟合降水保证率、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10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白银市4~10月降水量从北向南增加.南部降水量是北部各县的2倍左右.(2)4~10月降水量的平均年际变化在50~100mm之间,全市大多数地方年际变化在50~60mm之间;(3)4~10月降水量的相对变化在30%以内,靖远、会宁两县比景泰、白银两县降水量稳定;(4)在75%的概率保证下,北部各县的降水在150~180mm之间,南部至少为315mm,除几个较大的干旱年,大多数年份各县的降水偏少量不低于20%,即在正常年景以上;(5)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市北部则变化不大.全市5a左右的年际周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ACC筛选法在玉米根部提取细菌CR2和CS2,并用其菌体悬浮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后,种植于0.4%和0.8%NaCl溶液胁迫下的珍珠岩-草炭土栽培载体中,20天后测量;实验表明,在0.8%NaCl溶液的胁迫下,用CR2和CS2浸种的玉米株高、根长、干重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这几项指标变化比较明显.这说明,促生菌CR2和CS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一种强效植物生长激素——陇丰素的生物学效应。用不同浓度的陇丰素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种子处理后,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试验以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表明陇丰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苗齐、苗壮和增强抗倒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