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良友图书公司编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奇书”,而将该书各卷名家的导言集于一炉的《导言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导言集》的编选既体现了五四一代人对“历史遗迹”行将消逝的焦虑,又是历史的参与者对新文学历史的一种自我建构,对后世的文学史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学史写作实践,编著者从文学的本体出发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该著对入史作品审美特征的独到发掘以及"文体史"的编写体例等无一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该书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在1950年代以降的中国台湾现代文学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这两个杂志出现的语境、特点,它们在当时文学场域中的位置,以及对于文学生态(特别是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文学杂志》核心人物夏济安通过杂志来追问“何谓现代文学”,它跟传统与西文到底是什么关系。而《现代文学》体现出一种重造文学的冲动,也昭示出一代人的精神史。不能把《现代文学》和“现代派”简单等同。需要把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放在殖民、冷战结构,放在资本主义扩张史,放在跨文化旅行的变形和再造中来讨论,对之做出更历史化、更开放的解释,它也构成了一种“小文学”。 相似文献
5.
6.
任何启蒙运动无法只靠热情维持着.如果说五·四狂飚正是由救国救民的启蒙热情推动起来的,那么随着逐渐平静下来,启蒙热情显然已无法独立承担起时代的命题.当1921年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出台时,其恢宏的西方文学介绍,冷静的文坛现状剖析,谨慎的古典作品再评估,再加上“实地观察、照实描写”的为人生派文学创作,将一股务实的理性精神之风吹进了启蒙热情沉寂的二十年代文坛.《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的老牌刊物,创刊于1910年8月,本来是王蕴章、恽铁樵主编的鸳鸯蝴蝶派阵地.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以“灌输文学常识,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并发表个人的创作”为宗旨,易帜为文学研究令的专门刊物,并由沈雁冰、郑振锋、徐调孚先后主编,叶圣陶曾于1927年6月至28年底郑氏旅欧期间代为主编.1932年终刊于“—·二八”战火,被誉为“二十年代第一刊”. 相似文献
7.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8.
从解构主义视角,结合美国的历史文化,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天堂》,可以看到白人/黑人二元对立以及男人/女人二元对立。结合作者对天堂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要建立一个不论种族和性别的人人共享的人间天堂,必须重构白人/黑人、男人/女人的关系,即实现白与黑、男与女的融和。 相似文献
9.
10.
陈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
青年学者马建辉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回到文学理论研究的小语境中,从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历史与真实”、“反思与推进”角度,找回现代文学理论话语存在的真实细节与微观历史呈现方式,对当前中国文论史研究是一个明显的创新与推进。 相似文献
11.
黄云霞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89-91
“文学史”研究应当是全部“文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文学史的根本责任也正是要勾画出文学演进过程中所隐含的人的精神轨迹,“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确立”应当是作为独立学科的当代文学的核心支撑点,《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一书在这方面为我们现有的研究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构架。 相似文献
12.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面临着命名的紧张与焦虑。长时段的有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取代与交错,短时段的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更迭与延展,这些歧义丛生的命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长过程,呈现着“现代”的丰富内涵。不过,命名焦虑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取代式命名不断。文学在发展,文学史写作在继续,文学史命名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史家的笔下诞生,总结归纳已有的文学成就,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化对文学史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19-21
中国新学史旧有范式的局限导致了范式变革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年代学发展和学批评的多元格局决定了范式变革的多元重构趋向,新范式的建构应体现具体的向度。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的"我们",作为一个学术原点加以阐释."我们"是正在从事研究的学术活动者."我们"的整体形象是:学术文化的传递者,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学术创造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温颖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90-93
鲁迅个体生命的精神价值及艺术创作,构成了目前中国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通俗文学,他激发了当代通俗作家洞察世事、把握真实的充沛灵感,当代通俗作家以开放的艺术眼光和胸襟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创造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通俗文学。 相似文献
16.
在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学处在学的边缘地位。但在现代学史上,通俗学观念影响了海派学、解放区学、京派学等学思潮,它是一股潜在的学潮流,以它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培恒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6-12
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本已孕育着通向现代的新文学的因素,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使这一过程突然加快,形成飞跃。所以两者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而非“断裂”。通过对《红楼梦》的剖析,可以具体地论证此种联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杨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4):145-148
袁行霈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的高度,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结合等,是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专题文献导读为一身的多功能的书籍。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如第四编唐代文学部分,从教学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点,如条理欠明确、经典性或较弱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苏光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9-72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学是指1923—1949年间中国现代坛上存在的一种巨大学现象。它在这26年里经历了“革命学”、“左翼学”、“工农兵学”三个阶段,完成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流贯其问的是服务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功能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