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一般特征是左右手的费米子项通过一个新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来联结.研究了在左右镜像模型和左右对称模型中新的规范玻色子Z′通过e^-γ凝聚的产生过程,并讨论了在TeV能级的直线对撞机上探测该新粒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范围为16.23fb~206.2fb,并且左右镜像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大于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该新粒子的信号可以通过其轻子衰变道Z′→ l^+l^-来探测.  相似文献   

2.
带有单个电荷和双电荷的希格斯玻色子(H±和H±±)是希格斯三重态模型中的特征粒子.主要研究在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带电的希格斯玻色子与W玻色子的联合产生过程:e+e-→W+H+H--.计算了该过程的产生截面、末态粒子的横动量和快度的分布,并分析了标准模型的背景.结果表明,产生截面在一定的参数空间内可以达到几个飞靶的量级.只要带电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不是很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实验中可以通过该过程探测到这些带电希格斯玻色子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希格斯三重态模型(HTM)预言了类标准模型的中性希格斯玻色子h,还预言了单电荷和双电荷希格斯玻色子(H~±,H~(±±))的存在.主要研究了在高能光子对撞机上的两个三体产生过程:γγ→hH~+H~-和γγ→hH~(++)H~(--).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参数空间内,两种过程的产生截面分别达到几十fb和一百多fb,分析了主要的标准模型背景并计算了信噪比.由于较低的标准模型背景,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实验中可以通过这些过程探测到带电标量粒子H~±和H~(±±)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在希格斯三重态模型(HTM)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带电希格斯玻色子对(H~±,H~(±±))与中性的希格斯玻色子h在国际线性对撞机(ILC)上的两个协同产生过程:e-e+→h H~+H~-和e-e+→hH~(++)H~(--),并计算了它们的产生截面,讨论了相关的标准模型背景.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参数空间内,这两个过程的产生截面分别达到几个fb和数十fb的量级,在未来的ILC实验上可能通过这些过程探测到HTM中带电标量粒子H~±和H~(±±)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模型框架下,研究了中性Top-pion介子∏0t和带电Top-pion介子∏±t的联合产生过程e-γ→e-∏+t∏-t和e-γ→ve∏0t∏-t.研究表明在TC2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其产生截面可达到100-101fb的量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可产生足够多的事例.因此,这两个过程为我们在将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实验中探测Top-pion介子和检验TC2模型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这两个过程的散射截面比最小超对称下的类似过程大一个量级.因而,我们很容易把Top-pion介子同MSSM下产生的Higgs玻色子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模型框架下,研究了带电的top-pion介子Πt-在光子对撞机上的产生过程γγ→t■Πt-.研究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随质心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TC2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其产生截面可达几十个fb的量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可产生足够多的可观测事例.另外,由于存在味改变的Πt-c■耦合,通过衰变道Πt-→c■探测Πt-背景比较干净,所以通过此过程可在将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实验中探测到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7.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模型框架下,研究了带电的top-pion介子(∏-2)在光子对撞机上的产生过程γγ→tb(∏-2).研究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随质心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TC2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其产生截面可达几十个fb的量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可产生足够多的可观测事例.另外,由于存在味改变的(∏-t)cb-耦合,通过衰变道(∏-f)→cb-探测(∏-t)背景比较干净,所以通过此过程可在将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实验中探测到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8.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模型框架下,研究了中性top-pion介子∏0t和带电top-pion介子∏t-的联合产生过程e+e-→W+∏t0∏t-.研究结果表明在TC2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其产生截面可达到10 fb的量级,并且产生截面随质心能量的升高而增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可产生足够多的事例.另外,味改变耦合∏t0t-c的存在,使得实验能通过背景非常干净的衰变道∏t0→t-c来探测∏t0.因此通过此过程可在将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实验中探测到top-pion介子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9.
左右对称模型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扩展模型之一,而WR-粒子是左右对称模型中所预言的重要特征粒子.计算了WR-粒子对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epp ud e-n产生过程的贡献,并对其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B介子物理实验组LHCb基于1 fb-1的事例,精确测量了Bs-Bs混合相关的4个独立物理可观测量:质量差△M,衰变宽度差△Γ,CP破坏相角φc(c)ss和双assl子同号电荷不对称assl(like-sign dimuon charge asymmetry).Bs--Bs混合过程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框架内由箱图和企鹅图主导,因此它对新物理的效应十分的敏感,是探索新物理的良好场所. 在很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中,都给出新的U'(1)规范对称性以及伴随的新Z'规范玻色子.如果这个规范玻色子和3代费米子耦合不是普适的,经过费米子的混合后很自然的可以给出味改变的Z'耦合[1].虽然弱相互作用强度很小,但是由于味改变的Z'中性流发生在树图水平,这个新物理将对Bs-Bs混合带来非常明显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左右双Higgs模型(LRTH)中,研究了单个顶夸克在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上通过e+b→veT和γb→W-T过程的产生.对于顶夸克主要的衰变模式T→+b→tbb,这两个过程会分别产生3b+l+ET和3b+2l+ET的末态信号.当电子能量Ee=500GeV,质子能量取Ep=7TeV时,发现产生截面在顶夸克质量小于600GeV时会达到几十fb.也对T→W+b的衰变模式进行了唯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左右手对称模型中,考虑重中微子质量少于左手规范玻色子WL的质量,计算了重中微子的各类衰变,发现重中微子总衰变宽度按贡献可以分为左手部分为主、右手部分为主以及左右手部分可比拟3种情况.结果表明:当轻重中微子混合取最大值1,右手规范玻色子WR取实验允许的最低质量时,重中微子总衰变宽度仍然远小于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SU(3)简易群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在直线对撞机上质心能量为800GcV时顶夸克对通过e^+ e^→tt产生的自旋修正.结果表明新的规范玻色子ZH对t↑t↓ 态和 t↓t↑态的产生截面能产生明显的修正;当1TeV≤MZH≤2TeV和cosθ〈0时,相对修正参数的值R(t↑t↓ )和( t↓t↑)分别在18.16%-3.45%和47.6%-3.4%的范围.因而在大部分参数空间内,新的规范玻色子也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修正影响应该可以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被观测到.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计算了左右双Higgs(LRTH)模型中大型强子对撞机上Ztt的产生截面及其相对修正,结果发现在LRTH模型所允许的参数空间内,Ztt的产生截面有较大的相对修正.然后,又计算了LRTH模型中新的产生道ZTt,发现当破缺标度不是很高时该过程有较大的产生截面.通过对以上两个过程的研究,可为检验LRTH模型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非对角基下,研究了3-3-1模型所预言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相关过程的修正.结果表明Z′的改变可以对t↑-t↓和t↓-t↑散射截面产生主要修正,而且在非对角基下散射截面在相同自旋态下是不为零的.因此我们希望,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结构的贡献可以在未来的ILC实验上探测到,并且可以区别不同的3-3-1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标准模型(SM)中,e+e-→νeν-eh和eq→νeq′h过程是黑格斯玻色子h在ILC和LHeC试验中的主要产生机制.我们研究了seesaw-Ⅰ机制所预言的重中微子Ni对这两个产生过程的量子修正,并讨论了通过这两个过程探测重中微子Ni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内,对eq→νeq′h过程的产生截面修正非常小,不过,对e+e-→νeν-eh过程产生截面修正较大,其数值可达到或超过将来ILC实验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SU(3) simple group model , we study the spin correction of the top quark pair production at the high energy linear e+ecollider (ILC) with a center-of-mass energy √s=800GeV. Our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uge boson Z. exchange generates very small corrections to the spin correction observable in all the parameter space, which can not be detected in the future ILC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