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已婚,农民。后背右肩胛骨内下方见散在绿豆大小赘生物,经仔细观察发现后背右肩胛骨内侧赘生物呈暗红色疣状突起,部分呈鸡冠状,有分泌物及异味。检查外生殖器及肛门未见异常。活检结果:上皮呈乳头瘤状增生,角化不全,颗粒层增生肥厚、棘层细胞和基底细胞均有增生。可见细胞空泡化,灶性分布,核大,部分核有异型,有皱缩,真皮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原位杂交结果:HPV6/11型阳性,符合尖锐湿疣。追问病史,患者家住在农村,因天气炎热,患者经常光脊梁背一4岁孙子,后让患者的孙子及儿子来院检查,发现两者外生…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8岁。因低热,腰痛半月,牙龈出血,皮肤瘀点一周在院外抗炎对症治疗无效于1993年6月5日住院。既往无肝炎、疟疾史。查体,体温38℃,轻度贫血貌,颈部和上肢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瘀点,牙龈及舌面见有陈旧性血疱痂。胸骨压痛,腹软,脾肋下一指,左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70.4×10~9~/L,N0.12,L0.14,原淋 幼淋0.74.BPC34×10~9/L。骨穿,增生极度活跃,粒、红、巨三系明显受抑。淋巴细胞明显增生,占96%,其中原淋 幼淋占91.2%,细胞形态较小,胞核多呈园形,该染色质稍粗,核仁隐显不定,浆少,呈兰色,部分细胞浆内含有少数粗大紫红色颗粒。POX(一),B超:脾肿大。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第三天夜间,患者于大便后突然感左中上腹疼痛,继之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急给于两路补液1500ml,输血800ml及升压等抢救,6月8日8时血压6/3kpa,心率120次/分,脉搏触不到,左中上腹压痛伴局限性肌卫。左下腹腔穿刺抽得不凝固暗红色血液。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约4000ml暗褐红色不凝固血液,左中上腹充盈大量凝血块,脾脏为暗褐色,遍布灰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例肝癌病人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发现其小淋巴细胞仅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9%,淋巴细胞胞浆中微核出现率为19‰.淋巴细胞染色体2n≠46者占80%,且其中大多数为亚二倍体(占所观察细胞的78%)。并选择染色体众数的中期相细胞进行了核型分析。我们认为大、中、小型淋巴细胞比例失调;微核的出现与细胞的非整体化等均与恶性病变相关联。至于它们与肝癌的关系,我们将根据较多的病例继续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5例外阴营养不良和2例正常外阴皮肤的超微结构对比观察,发现:(1)增生型病变上皮以亮细胞为主,底微突呈小波浪状,细胞间隙较正常略宽;(2)萎缩型病变上皮以暗细胞为主(2)萎缩型病变上皮以暗细胞为主,底策突呈典型的鸡爪状,细胞间隙较增生型宽;(3)混合型病变不同区域分别具有上述两型特点。说明:(1)该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疾患,并非癌前病变;(2)核结构的变化为Ag-Nok染色的定量提供了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用小剂量 Ara-c 治疗2例不同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别为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及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S),均收到较好的疗效。于1974年首先由 Cotem 提出,采用小剂量 Ara-c 治疗 MDS 的机制是促进幼稚细胞分化成熟。本文报告病例中,1例为 RAEB,骨髓中粒、红均有巨幼样变,原始细胞偏高,外周血出现晚幼红。另1例 RAS,骨髓中红系增生及巨幼样变,环形铁粒幼细胞达88%,外周血可见晚幼红。临床上用各种抗贫血药无效,而采用小剂量 Ara-c 治疗,剂量为10mg~15mg/M~2,  相似文献   

6.
对直接细胞分裂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直接分裂究属正常繁殖过程,抑为异常或病理性现象,其说不一,尚难定论。本文在一例重症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发现巨幼红细胞的直接核分裂现象,除了通常的直接核分裂外,尚存在罕见的细胞‘改组’(新核在老核内的形成)及核内无丝分裂。笔者在另一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中,亦曾观察到细胞‘改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直接核分裂应属病理性造血过程,即当造血急需时,在通常病理造血过程的同时,亦可出现各型直接分裂以做为造血的补充。这一现象的发现具有造血理论和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鸭腔上囊的研究——Ⅳ.淋巴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观察北京鸭腔上囊胚胎发育中淋巴细胞发生、分化的形态学变化过程表明:(1)腔上囊淋巴细胞的来源是外源性的,是在胚胎12天左右,由血液进入腔上囊的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2)在淋巴干细胞向淋巴母细胞和中、小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经过了前淋巴母细胞的阶段。前淋巴母细胞也是滤泡成熟后,淋巴细胞的生发细胞。前淋巴细胞可能与哺乳动物B淋巴细胞中的过渡细胞相类似。(3)淋巴滤泡中的淋巴母细胞,中、小淋巴细胞依据其形态特征,可以进而分为两型——Ⅰ型和Ⅱ型细胞。它们反映了同一种细胞所处的功能和生理状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地区某种羊场74年发现绵羊附睾型布氏杆菌病。笔者通过对250只公羊进行临床细菌学和病理学捡查,发现8只病羊。病羊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和精索炎为主;通过3例病理组织学捡查,睾丸、附睾上皮脱离基底膜、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各器官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精索血管血栓形成,实质器官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淋巴器官坏死,间质增生等为本病特点。此病是引进种公羊时从外国带入的。  相似文献   

9.
红盖鳞毛蕨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S培养基培养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孢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豆形,单裂缝,具周壁。孢子播种后7 d左右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播种后15 d左右有片状体形成;30 d左右有幼原叶体形成;幼原叶体暂不对称,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单细胞。播种后4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构成。原叶体受精后1月内可见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用不可逆生化抑制剂(碘乙酸)抑制—亲株细胞某些酶活性的同时,利用两亲株细胞生理性差异作为啤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原生质体融合选择性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一选择系统简便、可靠和适用。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率为1.48-2.25×10~8。经菌落形态比较,碳化合物的发酵和同化,DNA含量测定,酯酶型分析,细胞核染色和自然核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从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到的菌株分为三种类型:84.4%异常汉逊酵母型:10.4%啤酒酵母型:5.2%是真正核融合子型。本文还讨论了三种类型菌株出现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的分析,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依靠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细胞内外铁的检查。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Hb均减低,三系细胞可正常也可减低,骨髓增生程度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占97%;本病好发于妊娠期产后及婴儿期。结论:通过预防可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两组饲料——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磷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 HUFA)、饲料B(添加10%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 HUFA)对两种规格(2.4g和15.0 g)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饲料两种规格幼蟹肝胰腺R细胞可见有脂肪滴,顶端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微核正常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本实验室几年来对健康的昆明种小鼠胸骨骨髓PCE微核、胎鼠肝血PCE微核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的结果,发现各种细胞的微核自然发生率均呈正偏态分布,95%正常上限以百分位数法进行计算比较合适。我们的昆明种小鼠胸骨骨髓PCE微核95%正常上限值为4.37%,胎鼠肝血PCE微核95%正常上限值为5.0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95%正常上限值为2.4%。并与部分学者报导的正常值进行了比较,其差异可能由于所用动物的品系、饲养条件、实验方法及实验者正确判断微核的经验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羊草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论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平面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细胞壁,对PAS染色和苯胺兰染色诱导荧光均呈负反应,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2)药璧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具一或二核,在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有向花药腔肥大增生和绒毡层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简称NK细胞)是1975年发现存在于正常人体与动物体内的淋巴细胞亚群,这一亚群淋巴细胞不需预先致敏即可迅速识别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免疫作用。NK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呈椭圆形,直径8~12μm,核呈肾形,胞质内有1~12个以上嗜天青颗粒。日本科学家儿森修认为凡胞质含6个以上嗜天青颗粒的大颗粒淋巴细胞为NK细胞。为了了解老年人NK细胞含量与年龄增长的关系,进而推测老年人抗病能力与NK细胞的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克隆抗体标记两例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证实均属 B 淋巴细胞型。例1为 HLA-DR、CALLA 增高型,例2为 HLA-DR、SmIg 增高型。前者临床症状反复,合并症多,病状凶险,虽经积极治疗,仍然在短期内死亡;后者临床呈现逍遥类型,除脾脏切除外亦无特殊治疗,患者无症状生存期已有3年之久。多毛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一般认为与发病年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肝脾肿大、血沉以及多毛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18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与非老年组相比临床表现不同,且多伴有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贫血症状严重,表现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上,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程度低,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长于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18.
1 一般资料患者王某 ,女 ,31岁 .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 1a ,发现全血细胞减少 5个月入院 .患者自述 1 998年 6月出现面色苍白、乏力 ,齿龈出血后发现全血细胞减少 ,当地医院骨穿后诊断为MDS RA ,经B6,B1 2 ,叶酸等治疗无改善 ,反觉加重入院 .检体 :生命体征正常 ,皮肤有出血点 ,贫血体征 ( ) ,巩膜无黄染 ,胸骨压痛 ( ) ,心、肺听诊正常 ,无肝大 ,脾肋下 1 .5cm ,质中 ,触痛 ( ) ,无移动性浊音 .入院后骨髓复查增生明显 ,原粒 早幼粒 1 4.5% ,粒系及红系可见病态造血 ,髓外铁 ~ ,内铁阳性率62 % ,积分 1 69,环形铁粒幼 9个…  相似文献   

19.
对饲养在SPF环境中,鼠龄6个月的47只T细胞缺乏的BALB/c(nu/nu)裸鼠及26只T细胞正常的BALB/c(+/nu)杂合子小鼠进行病理观察,发现两只BALB/c(nu/nu)裸鼠生长自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分别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肿瘤发生率为4.26%。而BALB/c(+/nu)杂合子小鼠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胚珠是弯生的,双珠被,厚珠心,珠孔是由二层珠被所组成,呈“之”字型,胚囊为蓼型,多糖分布于珠柄、珠被、合点和珠孔端,珠心和维管束细胞中无多糖,但有可溶性蛋白质反应,胚囊周围有一层珠被絨毡局,细胞内富含蛋白质,并有多糖反应,助细胞和反足细胞中无多糖,助细胞的丝状器上有可溶性多糖。卵和中央细胞中有多糖反应,随着卵的成熟淀粉粒的大小和数且增加。在中央细胞的极核周围分布着许多复合淀粉粒,2本种的受精属有丝分裂前配子配合型,受精过程的特点是:受精前极核已融合为次生核,受精后形成具一个大的核和核仁的受精卵和受精极核,曾发现有多精子入胚囊。3胚和胚乳发育:(1)原胚期:受精卵具极性,细胞质和淀粉粒集中在合点端。胚乳早于胚发育,为核型胚乳。胚胎发生属柳叶菜型。胚柄起源于基细胞的纵横分裂,最后形成多细胞团块,原胚细胞中蛋白质多于多糖。胚和胚乳发育至多细胞原胚和游离核时期时,在游离核周围具淀粉粒。(2)胚分化期:在球形胚发育为心形胚时,子叶原基及胚的其它部分蛋白质增加,只在胚柄及胚根原基部分有较多淀粉粒。当鱼雷形胚时,胚乳已形成多层细胞,而胚柄退化。时胚乳和子叶梠伴生长(3)成胚期:胚器官进一步成熟。胚乳逐渐被生长着的子叶所吸收,胚柄已全部退化,子叶和胚根细胞中的淀粉粒增加,但在这些细胞中仍有蛋白质反应。本种为无胚乳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