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太阳能的特点和锂电池的特性,设计基于MC9S12XS128和LTC6803-4的WSN节点光伏充电管理系统,设计锂电池组充放电、温度检测、电压采集和均衡控制等硬件电路,编写相应的底层软件,将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电池温度的采样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采样值的准确性,同时分析均衡控制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光伏充电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能为WSN节点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款太阳能便携式多功能电源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电池板供电电压经过Buck型变换器降压后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另外,该一体机提供多种输出方式,一个方式经过LM2676-5.0稳压电路,稳定地输出5V电压,手机、MP3、MP4、数码相机等下小功率设备通过USB口接入即可充电,非常方便.另一方式经过Boost变换器升压,输出16V、19V的电压,可为Pad、笔记本等大功率设备供电.该系统体积小、功能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便携.  相似文献   

3.
采用2组磷酸铁锂电池为储能装置,以MSP430F2274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并可在双电池组间自动切换的供电系统,实现了在户外为供电范围为1.8~11V的小型仪器及仪表设备的不间断连续供电.论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在电压检测、充放电均衡及自动切换等环节的详细设计方案.实际使用结果表明,此系统可以长时间在户外稳定工作,并具有最大2.5A的电流输出能力,且其体积小,寿命长,无污染,使用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同太阳光照射下,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受此影响,传统的太阳能充电器通过简单的降压方式或者升压再降压的方式充电,电路转换效率低,并且只能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工作,太阳能利用率低。利用TI公司生产的智能电源管理芯片TPS61200设计了电能收集充电器,该充电器能根据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大小进行升压、降压电路的自动切换。实际测试表明,该电路输入电压为1.2~5.5 V,最大充电电流达1.2 A,电路最低转换效率不低于72%,最高转换效率达92%以上,即使在很微弱的光照条件下,也能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进行收集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太阳能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和电压变换与监测" 的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结构.详细计算了系统中各个组成模块的技术参数,并以此选取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免维护铅酸电池和智能充电控制器,设计了电压变换和电压监测电路.现场试验和应用表明,设计的12V/20Wp太阳能供电系统满足胜利油田(东营地区)连续3个阴雨天条件下无线小型录井仪的连续供电要求,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太阳能收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WSN节点的太阳能高效收集方案,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电路由微功耗的可控制光伏电压的闭合环路实现,初始功率跟踪点由通过扫描光伏功率曲线的幅值搜索算法提供,利用简化的梯度上升算法来跟踪随环境变化的最大功率,使其最大化地传输到充电电池.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6.7%,在光伏电压低至0.8V的超低光照强度下仍能有效地收集能量,能有效延长WSN节点的生存周期,可适用于其他应用场合的微小功率太阳能收集.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此装置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转到光强最大的方向,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所设计的自动跟踪装置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光敏采样电路四个模块构成,其中单片机主控电路是根据四个光敏电阻输出电压的差值,控制两舵机的转动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始终面朝光线最强的方向,并监控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状态,通过控制S8050三极管达到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浮充充电的目的,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提高太阳能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大型火灾报警预测控制通信的可靠性,研制了一种用PIC单片机控制的AC-DC智能自动切换主备电源,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及系统功能进行描述,给出了A/D转换和显示程序框图,并给出了电路切换充放电切换、电压和电流检测及电压转换电路.样机经长时间运行,证明其性能能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施梦丽  李飞标 《科技信息》2013,(14):147-148
本文提出采用太阳能电池与锂电池结合,双电源模式,太阳能电池本身节能环保、充放电循环次数高、可长时间使用,并能保证在汽车熄火后能将信息完整记录。目前市面上暂无采用双电源取电方式,采用锂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双电池结构,可优化供电系统。优化锂电池电路使其充满电就停止,少于某一值自动充电;而太阳能电池在节能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资料完整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为完成飞机飞行参数实时测量系统供电,研究了一种由柔性太阳能薄膜、超薄锂电池和电压变化及充放电管理电路组成的自主供电系统,完成了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光照充足时,自主供电系统可在296 min内将1 800 mAh无电状态超薄锂电池充电至满电,光照稍弱时则需要386 min;超薄锂电池单独给柔性复合传感测量模块供电时,可使模块满负载工作约625 min;太阳能薄膜+超薄锂电池组合式供电经两个晴天两个阴天测试后锂电池电压由4.15 V降至3.51 V,柔性复合传感测量模块满负载工作1 678 min,可见研究的自主供电系统满足飞行参数测量系统长时间稳定供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王立龙 《科技资讯》2014,(6):111-114
统一潮流控制器是一种由串联和并联组合型柔性交流输电(FACTS)装置,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的潮流控制及线路补偿问题都可以由统一潮流控制器解决。首先分析影响潮流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潮流控制手段,在此基础上分析统一潮流控制器对潮流控制的实现,研究了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潮流控制范围;最后简单介绍了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指出了文献[1][2]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汉思 《科技资讯》2013,(28):106-106,108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的雷电灾害普遍存在,防雷工作既是传统的行业又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所以防雷研究在电力系统中意义十分重大.就电力系统而言,雷电可以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需要加强重视.该文针对电力系统对雷电的防护办法以及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力措施,并针对供电企业可靠性管理评估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做好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潘宝良 《科技资讯》2011,(34):107-107
电力系统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但电力变压器在实际运行中,会发生各类型的故障,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连续运行、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设置具有良好性能、动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集权与分权两种领导方式的分析,阐述了集权与分权都走开展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方面集权是组织行动统一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分权又是组织分工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CPU供电电路、内存供电电路是主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一个实际主板的CPU供电电路,这对微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的教学以及主板维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建琦 《科技资讯》2013,(28):107-108
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是电业生产当中所要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指给定运行条件下的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后,重新回复到运行平衡状态的能力.系统中的多数变量可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使整个系统能稳定运行的问题.如果能够,则认为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方式下是稳定的,反之,若系统不能回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不能建立一个新的稳定运行状态,则说明系统的状态变量没有一个稳态值,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大或振荡,系统是不稳定的.本文主要探完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从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分析跟暂态稳定分析加以研究,其中暂态稳定分析包含了数值解法跟直接解法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进气方式对回热型微燃烧器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亮  徐进良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2):1598-1605
设计了具有“C”型燃烧室结构的回热型微燃烧器,进行了不同进气方式下的微燃烧实验研究.发现分别进气时燃烧运行界限明显高于预混进气时的运行界限,过量空气系数最高达到7.8.微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均较高,预混进气时燃烧效率可达到1,但分别进气时则不能实现完全燃烧.实验发现,分别进气时燃烧器的壁面温度、热损失和出口尾气温度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5左右达到最高,而预混进气时过量空气系数为1时达到最高,且出口尾气温度明显高于非回热型微燃烧器.分析表明,不同的进气方式导致不同的气体混合程度,从而影响了微燃烧器的燃烧性能.由于采用特殊的“C”型燃烧室结构和回热夹层,延长了反应气体在微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反应气体的热焓和燃烧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微燃烧效率和出口尾气温度.实验结果为微燃烧/透平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PB编程中动态设置数据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Power builder实际开发为例,介绍了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开发过程中,如何灵活使用和动态配置数据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