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广东某地2015年4月至9月流感实际病例数据为例,通过易感者-感染者(susceptible-infected, SI)传染病模型以及改进的易感者-感染者-环境中病毒数(susceptible-infected-the number of viruses in the environment, SIV)传染病模型,考察环境中病毒数和温度等因素对流感传播的影响,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流感传播与环境中病毒数、温度等因素有关,且此次广东地区流感传播的最适温度约为24.9℃.  相似文献   

2.
含有免疫作用的SIR传染病模型在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含有免疫作用的易感染者-感染者-移出者传染病模型(SIR模型)在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首先考虑具有齐次性质的复杂网络(度分布服从指数分布)中免疫作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然后讨论具有非齐次性质的复杂网络(度分布不服从指数分布,如幂分布)中免疫作用以及非齐次性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模拟COVID-19流行病的传播,将无症状感染者引入SEIDR模型中,提出了一个改进的SEIADR模型来分析戴口罩对COVID-19流行病最终规模和基本再生数的影响。为了研究口罩对新冠肺炎传播的影响,将人群分为两组:一组戴口罩(包括易感者、暴露者、有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死亡人群和康复人群);另一组不戴口罩(包括易感者、暴露者、有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死亡人群和康复人群)。运用分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流行病的基本再生数和控制再生数;从生物学意义对再生数进行了解释,并根据文献中的相关数据模拟了疾病的最终规模;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模拟了戴口罩对流行病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影响。数据模拟表明,如果所有人不戴口罩,那么控制再生数为1.35;如果50%的人戴口罩,口罩的易感性和传染性降低50%,那么控制再生数会下降到0.39,而病例最终规模也将从73.20%降到16.15%。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新媒体时代,宣传教育对艾滋病在MSM(男男性行为接触者)群体中的防控效果,在建立一类MSM群体艾滋病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媒体因子,并针对这类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在无媒体干预下,MSM群体艾滋病传播的基本再生数R0=4.59;在不同措施中,宣传安全套的使用比其他宣传策略更加有效,且提高与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对R0影响更大.同时,得出MSM人群中有36.7%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而每年新增感染者中有51.3%是被这些没有被发现的感染者所传染,利用新媒体加强对MSM群体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可有效控制HIV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5.
为讨论针对性的捕杀对狂犬病传播的影响,研究了一类具捕杀效应的易感者-潜伏期感染者-已经感染者(SEI)狂犬病模型.通过相应的特征值问题,引入基本再生数,并利用上下解方法建立了平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捕杀对狂犬病的控制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机理的SEID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全部家禽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潜伏者(Exposed)、传染者(Infectious)和死亡者(Died)4种类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疫病传播的关系,建立了对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即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机理的SEID模型.借助此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的趋利行为对疫病扩散的影响,旨在探索遏止疫病蔓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流感的传播和暴发是关系到公共健康的重要议题。开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探索流感病毒的传播特性和规律,探究不同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分析全球变化对流感传播的影响,建立流感时空传播模型,预警未来流感的发生和传播,意义重大。课题研究分为4个方面:生物/地理数据库、流感传播模型、数据分析模块、模拟和预警系统平台。具体地,研究生物/地理数据的信息标准化、数据组织规范、元数据描述规范、数据统一建模和管理;研究不同尺度上的流感传播和基因进化,分析网络流感事件和流感发生统计记录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鄱阳湖的环境变化对候鸟迁徙的影响;需要研发针对不同类型生物和地理数据的通用的高性能分析模块;研究建立全球变化下的流感传播模拟和预警系统平台。课题将研究建立流感传播的机理模型和统计关联模型,将发展流感传播的模拟和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话题传播扩散模型研究工作的不足,采用了一个基于交叉社团网络的离散话题传播模型,引入了话题转发概率参数和邻域好友关系因素,揭示了多社团网络对话题传播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发概率和交叉结点数量均对话题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与Oversim构建的实验平台相比,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话题的实际传播行为.该研究成果为舆情监测领域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中HIV的防治策略,研究发现:与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3个90%"防治目标相比,若能做到一级预防,即增加对艾滋病易感者进行行为干预,如增加对易感者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有效的安全套的使用率等措施,才能更快地降低艾滋病感染率;在对抗MSM人群中的HIV传播过程中,对易感者的干预效果大于对感染者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运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91-4094
研究了一类具有脉冲预防接种的两种群相互竞争S(易感染者)-I(感染者)-R(治愈者)传染病模型,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渐进稳定性,脉冲接种有效的预防种群内,及其竞争种群间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该接种方法可以在珍稀物种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时滞来讨论在多个染病者群体中传播且带有时滞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稳定性情况。通过对时滞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认为模型的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都是局部渐近稳定的,且时滞对此模型并无太大影响,但染病者的有效接触率,尤其是轻度感染者的有效接触率对疾病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际短信网络的统计特征,提出了一种短信网络的加权演化模型,并在此模型上研究了谣言传播行为.考虑到边权是认可概率的关键影响因子,故改进了现有的谣言传播模型;通过改变边权弥散程度和网络结构参数,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边权分布及聚类系数对谣言短信传播行为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边权弥散程度越高,对谣言传播的抑制效果越好;聚类系数越高,谣言反而容易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3.
对于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选取CO和CO2加氢反应及甲醇脱水反应为关键反应,建立了以CO、CO2及二甲醚为关键组分的扩散-反应模型。在反应温度220~260℃、压力5 MPa、空速1 000~2 500 h-1的条件下,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测定了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宏观反应速率,并得到了关键组分内扩散效率因子。3种关键组分的内扩散效率因子均在0.11~0.64之间,说明内扩散对反应结果影响严重。使用正交配置法求解扩散-反应模型,计算得到的催化剂内扩散效率因子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在10%以内,说明该模型是适用的。讨论了催化剂内部关键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布情况及温度对内扩散效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团体知识传播的传播特征为人口基数较少,学习目的明确,有明确的预期效果.文章根据团体知识传播的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知识传播微分方程动力学SI模型,给出模型的解,分析其对参数的敏感性,并在预期效果条件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估计公式,提出了影响知识传播的主要因素及控制团体知识传播效果的策略.数值仿真表明,该模型对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对控制和管理知识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个体行为在突发性传染病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行为改变来减缓和控制突发性传染病传播的能力是应对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了解个体行为改变如何影响突发性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基于2009年甲型H1N1流感(A/H1N1)数据,建立基于社交网络的个体决策心理模型(LHBM),将个体行为改变率嵌入个体水平的传播动力学模型(IBMs),并研究个体行为改变如何影响A/H1N1的动态变化。然后,基于IBMs,应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的近似贝叶斯计算方法(ABC SMC)估计未知参数。结果表明:IBMs能更准确地描述A/H1N1的传播过程,揭示个体行为改变对A/H1N1暴发的影响。此外,媒体宣传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引导个体的行为改变,而且个体的积极响应对于缓解和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村经纪人在经纪人团体中所处的网络位置与信息交流行为的关系研究出发,通过对邓州市的农村经纪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绘制组织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利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定量分析网络结构以发现影响信息交流的关键原因,为促进信息在经纪人团体内快速高效的扩散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揭示谣言在多种媒介和社会影响构成的多层网络中的传播扩散现象,考虑主体间依赖、竞争的博弈行为,结合SIR(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传播机制和智能体建模方法构建了“用户层-平台层-媒体层”的多层多主体网络传播模型(SHICR)。首先,利用三类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和用户收益矩阵,刻画出谣言作用下各主体自适应的状态演化过程并提出一种用户节点免疫的传播抑制方法;其次,融合结构网络的关系信息和智能体属性,提出具有推广属性的平台抑制机制;最后,分析了媒体影响力对谣言传播的影响。结论表明:利用用户收益阈值可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平台采用去除推广信谣者信息的机制可以明显减缓谣言传播;具有高影响力的媒体可有效减少负面信息,维护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磊 《科技资讯》2011,(4):211-211,213
本文作者通过对航站楼设计中流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就航站楼设计流程中的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辛迪亚 《科技潮》1999,(8):112-113
新的疾病不断发现,细菌、病毒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而开发新的药物代价太高。怎么办?科学家认为.应当从现有条件出发,作好防病工作。细菌到处扩散,扩散到哪里,就在哪里传播疾病。早在中世纪,欧洲就曾流行过黑死病;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爆发了西班牙流感,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牺牲者。流行病反复发作,每一次发作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的时候,流行病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20.
提出适应性网络上具有潜伏期机制的SIS传染病传播模型,给出该模型的演化方程,研究模型中各参数对传播强度的影响、网络度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得出了在不同参数下迭代后模型中3类人群(易感个体、隐性感染者和显性感染者)数量演化的最终稳定值不同、在适应性网络中"断边重连"概率对传染阈值有明显影响、网络中节点的度在迭代之后出现近似幂律分布等结论.经过分析给出发生疫情时应对感染者采取隔离治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