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比较棕色棉和白色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生化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棕色棉纤维色素合成与纤维发育的关系,为棕色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色棉泗棉3号为对照,测定4种棕色棉各发育阶段纤维中主要生化物质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棕色棉纤维各发育时期生化物质含量与棕色棉纤维色素含量相关关系。结果:棕色棉纤维40DPA含水率、10DPA还原糖含量低于白色棉,30-40DPA还原糖含量高于白色棉。白色棉20DPA可溶性蛋白质出现高峰期,棕色棉相应的蛋白质高峰期出现在25DPA,棕色棉纤维生长的各阶段纤维素的含量均低于白色棉;棕色棉和白色棉,含水率、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都随着棉纤维发育不断降低,而纤维素含量不断增加。成熟棉纤维色素含量与10DPA还原性糖含量、30-40DPA纤维素含量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35DPA还原性糖含量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15DPA纤维素含量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棕色棉纤维的各发育阶段的生化物质含量与白色棉表现明显的差异,但是二者在动态变化规律上表现一致;棕色棉色素合成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生化物质组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四种地格达类蒙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四种地格达类蒙药材的品种质量差异.方法:以甲醇、乙醚、石油醚为系统溶剂,用超声提取制备供试液,对它们进行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并对药材粉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薄层色谱图中既有Rf值相同的斑点,又有Rf值不相同的斑点;紫外光吸收带形基本不一致,而且相对吸收度不同;红外光谱由于在4 000-2 000 cm^-1区域的噪音比较大,故取2 000-500 cm-1区域进行比较.结果,红外光谱吸收度和吸收峰位差别明显.结论:可以根据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对四种地格达类蒙药材能准确地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苗药金铁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金铁锁药材经不同溶剂提取后,以氯仿:甲醇=10:1(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金铁锁药材中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和-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金铁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温和化学渗透剂木瓜蛋白酶、甘氨酸对解脂假丝酵母33M Candida lipolytica中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氯仿甲醇抽提法和乙醇抽提法提取神经酰胺,用固相萃取法(SPE)分离神经酰胺与其它膜中脂类,并用薄层色谱(TLC)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加温和化学渗透剂木瓜蛋白酶、甘氨酸能增加解脂假丝酵母中的神经酰胺含量,并以木瓜蛋白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豆中卵磷脂的成分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豆中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混合溶剂(V正己烷:V乙醇=6:4)作为大豆中油提取溶剂的方法,出油率可达17.6%-20.8%,与文献上报道的16.8%有明显提高,大豆中的卵磷脂得到有效的分离提纯。详细研究了薄层色谱法中不同极性的展开溶剂的影响,采用V氯仿:V甲醇:V水=65:22.5:4(pH=4.0)做展开溶剂,经显色后,对薄层色谱板做光密度扫描。结果表明,可对大豆中的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铵(PE)进行有效的分离。该方法用于11种吉林大豆中卵磷脂的成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参照现版药典中的薄层色谱方法检测化妆品中红霉素。用甲醇进行提取,以硅胶G预制板为载体,三氯甲烷-甲醇(85:15)为展开剂,乙醇-对甲氧基苯甲醛-硫酸(90:5:5)为显色剂的薄层条件鉴别化妆品中的红霉素,其检测限度可达1.2mg/g。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化妆品中红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虎耳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虎耳草药材经超声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5∶1∶0.2(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虎耳草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点红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一点红药材用乙醇经加热回流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30∶1∶0.1(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一点红药材中大黄素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简便,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一点红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针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和毒素粗提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甲醇、正丁醇、氯仿甲醇(氯仿:甲醇=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苯、氯仿、乙酸乙酯等极性小的溶剂不能充分提取毒素。通过生测和高效液相(HPLC)比较分析表明,采用MS培养液培养病菌,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毒素,将有利于毒素的产生和毒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马兰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马兰药材以不同溶剂经超声提取后,以氯仿:甲醇=9∶1(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马兰药材中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马兰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牛角瓜、木棉和棉纤维的成分、结构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角瓜、木棉和棉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素纤维.研究了牛角瓜纤维的物理性能参数、形态结构、微结构以及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并与木棉和棉纤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牛角瓜纤维断裂强度为4.4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40%,回潮率为11.9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牛角瓜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测试,发现横截面的中空度为80%~90%,纵向表面光滑,无天然扭曲;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得纤维的结晶度为42.54%,晶区取向指数为85.40%;采用热分析仪测得初始降解温度为301.1℃;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拉曼光谱仪(FTIR-Raman)测得纤维有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红外特征峰;利用化学方法测得纤维中木质素质量分数为8%~9%,纤维素约为64%,半纤维素约为20%,蜡质为2%~3%,果胶约为3%,灰分为1.2%~1.8%.  相似文献   

12.
天然彩色棉与染色棉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彩色棉是21世纪国际绿色纺织品市场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现在对天然彩色棉和染色棉没有很好的鉴别方法.利用交叉极化魔角自旋核磁共振(CPMAS-NMR)和傅里叶红外-拉曼(FTIR-Raman)光谱法鉴别天然绿色棉和染色棉;采用棉纤维色素提取液的酸碱可逆色变反应鉴别天然绿色棉、天然棕色棉和染色棉,方法简单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染色纤维、未染色纤维以及紫外光照.皂煮及摩擦等方法模拟纤维老化过程,并通过反射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发现染色纤维上的染料对反射红外光谱无影响,通过紫外光照后纤维会发生光催化氧化,皂煮后棉纤维会出现羰基红外反射,摩擦作用将对纤维的结晶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An E6 gene from sea island cotton (Gossypium barbadense) was expressed specifically in cotton fiber cells to transfer functions to cultivated species for better transgenic engineering. The regulatory activity of the E6 promoter region was then studied by isolating a 614-bp fragment of the 5'-flanking region from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CR1-12) to produce a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reporter construct for analysis of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tobacco seedlings. Fluorescent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ly short E6 promoter is sufficient to direct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on specifically in the leaf trichomes (hair cells) of the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As cotton fibers are also unicellular trichomes that differentiate from epidermal cells of developing cotton ovules,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relatively short E6 promoter can serve as a fiber-specific expression promote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to improve cotton fib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在设施温室条件下,水培盆栽3 种叶色生菜,探究UV-B、UV-A 辐射对不同叶色生菜光谱吸收特性、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UV 处理及对照下的3 种叶色生菜光合色素吸光曲线基本一致,330~500 nm 和640~690 nm 两个光谱区为峰值区域,吸光度较大且变化剧烈,在500~640 nm 和690~800 nm 两个光谱区吸光度很小且变化幅度小。绿叶生菜在不同UV 辐射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叶生菜在UV 照射下叶绿素a 和总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提高,但紫叶生菜仅在UV-B 照射下比对照显著增加。绿叶生菜经UV 辐射处理后,地上部分鲜重显著降低,紫叶生菜相反。红叶生菜地上部分鲜重在不同UV 辐射处理下无显著差异。3 种生菜地上部分干重随UV 辐射处理变化规律相似,经UV 辐射处理后,地上部干重均显著降低。UV 辐射处理显著降低了绿叶生菜总酚含量,但对紫叶生菜无显著影响,红叶生菜仅在UV-B 处理下总酚含量显著提高。绿叶生菜在UV 辐射处理下,类黄酮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而红叶生菜和紫叶生菜无显著差异。经UV 辐射处理的绿叶生菜花青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则在UV-B 辐射处理下有显著提高。UV 辐射处理显著提高了绿叶生菜可溶性糖含量,紫叶生菜仅在UV-A照射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而红叶生菜经UV 辐射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层析分离及紫外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测为导向,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发酵液中分离出3个致毒活性组分m,p和q。经薄层层析检验可知m,q在A,C两个展开系统中R,值一致,分别为0.57和0.75,且m,q展开后在254nm和365nm紫外光下都呈蓝色荧光,基本认为m和q是同一组分;p在365nm紫外光下为黄白色荧光,在A、C两个展开系统中R,值分别为0.46和0.66。层析分离的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可能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毒素物质。对m和p两组分进行紫外扫描的结果显示,m,p分别在波长210nm和208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365nm和254nm紫外光下无吸收或吸收很弱。高效液相分析显示:m,p都不是纯物质,在210nm检测波长下,m有3个吸收峰,保留时间分别为2.41,3.80和16.68min,p有4个吸收峰,保留时间分别为2.46,3.75,12.00和17.25min。研究结果表明组分m和p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物质,要获得纯物质还需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云南4个地区茯苓皮样品的紫外光谱,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溶液和最佳提取时间为超声50min,获得的4个地区52个样品的紫外光谱数据,用3组平均值、2点平滑和二次微分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用SIMCA软件进行定性识别.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甲醇、氢氧化钠溶剂超声50min的提取方法最佳,实验精密度RSD分别为0~0.68%,0.074%~0.35%,0~0.48%;重复性RSD分别为0.053%~0.86%,0.042%~0.96%,0.093%~0.89%;稳定性RSD分别为0.046%~0.67%,0.063%~0.78%,0.4%~0.56%.定性分析显示,不同地区茯苓皮样品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初步探明,钾在成熟棉纤维(豫棉一号)的矿质成分中含量最高,且其分布是不均匀的。钾的积累在纤维迅速伸长期有一明显的高峰,对纤维细胞的形态分化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细胞伸长生长所需的压力势有直接关系。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也与钾有关。钾对纤维细胞生长的另一作用,可能是作为酶系的活化剂或离子环境的主要维持者而影响代谢。  相似文献   

19.
PBST/棉包芯纱的拉伸回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PBST(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棉包芯纱拉伸回复性能的分析,探讨了捻度和混纺比对PBST包芯纱回弹性能的影响.在捻度相同、PBST纤维相同的条件下,PBST包芯纱的拉伸弹性回复性随着棉纤维的增加而减少;在纱线混纺比相同时、PBST包芯纱的拉伸弹性回复率随着捻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采用捻度为500捻/m和40/60的混纺比纺制PBST/棉包芯纱时,纱线的拉伸弹性回复性能较好,并且在小变形下,PBST包芯纱能保持良好的拉伸回复性.这对PBST包芯纱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