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李静 《科技资讯》2009,(18):214-215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爱情有了朦屁的意识,然而绝大部分初中老师对“爱情”这个话题往往避而不谈。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们在爱情的大海上速失了方向。本文作者选取了自己在教学《给女儿的一封信》时的一个片断,加以描述,并进行反思,提出了“把爱说出口”的观点,希望老师们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受到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看《诗经》情歌与当代苗岭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瓦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爱情的艺术描绘和表现,确实是一块神奇的结晶体,它使人们得以观察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同时,借助它们的反射,任何爱惜自身的实质清晰地显示出来”,而民歌中的情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初恋的喜悦与羞涩,相思的煎熬,离别的惆怅与被弃的悲伤,家庭生活的情趣与夫妻间的深情厚爱。情歌对于社会生活的描写,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习俗的画廊中,体现出一种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可我们考察《诗经…  相似文献   

4.
论何荆夫     
长篇小说《人啊,人!》中的何荆夫,是书中的主角。作者是想通过对他被错划为右派的痛苦经历及对孙悦长达二十年的爱情追求的描写,去总结这段时间的社会生活,探索中国社会的出路。可是,在思索这段时期的社会生活时,作者得出了以“人道主义”救国的结论了。作品中极力写他过去生活的辛酸与追求,写他爱情的痛苦与渴望,写他在粉碎“四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对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她认为,无论何时,城市的生态并不是由政治来维系的.而是由城市人积累起来的生活方式来支撑。因而,在作品中,她总是有意回避大的政治背景,而选择描写在大的政治背景下生活着的芸芸众生,体现了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文革轶事》中王安忆描绘了一群生活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与“外头的风云变幻”保持着一定距离的男男女女和她们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反映北方民族好勇尚武精神”、“塑造能射善骑、英勇征战的妇女形象”三个方面 ,论证了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女性诗歌吟咏的主题。进入新时期,几代诗人开启了不同的书写之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舒婷、林子在找寻“人”的爱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蕾等女诗人的爱情里,通过身体的描写来表现感情与欲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路也等开始将日常生活融入爱情中,并形成了个人化表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粱斌《红旗谱》以成功创造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农民英雄典型朱老忠,成为一般读者关心,研究的焦点.殊不知,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中,梁斌对爱情也有着格外的关注和表现,可说是第一位敢于描写爱情,擅长描写爱情的作家之一.那紧紧围绕塑造朱老忠等一系列英雄群像,所展开的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描写,犹如锦上绚烂的鲜花,使作品散发着超时代永恒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打动年轻读者的心.正如粱斌在《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中写道:“书是这样长,都是写的阶级斗争,主题思想是站得住的,但是要让读者从头到尾读下去.就得加强生活的部分.于是安排了运涛和春兰,江涛和严萍的爱情故事,扩充了生活内容.”作者深知,“爱的满足与事业的成功都是人的追求目的.它们之间决非以牺牲对方为必要代价,而是互相  相似文献   

10.
“情种画廓”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学伤口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织成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廓”。  相似文献   

11.
几近年来,美国电视剧中的主角,再也见不到惹人喜爱的人物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百万富翁、石油大亨、腰缠万贯的大企业主和衣着华贵的妇人、小姐。剧情大多描写富有的上层人物纸醉金迷的生活,穿插着争风吃醋的“爱情”纠葛和各种暴力斗杀。对电视剧的这种倾向,美国一部分人将其解释为“美国社会现实的最真实的反映”。然而,这种自然主义手法所描写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与爱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月 《科技信息》2008,(30):252-252
爱情是生活和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婚姻建立的基础。在爱情故事成为叙事主线的《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描写了四桩各具特色的婚姻,从而透露了她自己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上邪》和《去抓住一颗流星》这两首爱情诗,分别属于中国汉代乐府民歌和17世纪英国诗人多恩的“玄学派”诗。虽然两汉乐府诗和英国玄学派诗歌风格迥异,但是这两首爱情诗在事序结构与叙述结构中运用意象描写、反证和悖论来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忠,是其最大的特色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因而产生诗歌张力,从而取得了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烦恼三部曲"看池莉小说的婚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池莉“烦恼三部曲”中所描写的爱情婚姻放逐到现实生活中进行解构,从社会现实生活所包含的诸如经济、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不同层面进行论述,并进一步论述了池莉在“烦恼三部曲”中所持的是一种“过日子”式的平民婚恋观。  相似文献   

15.
古代爱情剧中信物的作用及文化意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爱情剧中所描写的信物,首先是凭证作用:一是作为定情的凭证,二是作为离后再重圆的凭证。其次是作为戏剧道具对全剧情节结构的连接纽带作用。第三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着以贞节和气节为主要内涵的传统美德与品格。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系美善的二律背反。由善偏向美,是白居易所处时代的社会时尚和许多诗人的普遍心理。就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契机看,劝善不是目的,审美才是目的。白居易对李、杨爱情这一历史题材根据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处理。诗人对李、杨爱情生活的表现是描写细腻,宛转陈情,增强美感,而不是“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从审美品位来看,《长恨歌》属于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失去的金铃子》是一部“往事追忆型”的诗化小说,借抗战时期三峡小镇“三斗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小说充满了对淳朴的山乡大自然的无限眷念,蕴涵着透彻的人生感悟、深刻的人性描写,是作者于“绝望的寂寞”中对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池莉以“究竟什么是爱情”置换了“五四”以来“如何获取并发展爱情”的主题,从粉碎浪漫爱情神话和强调婚爱中的生活法则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婚爱本质观,并表现出对现代情爱特质的由衷欢呼。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 《初恋》是屠格涅夫写的一部爱情心理小说。小说写了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符拉基米尔·彼德罗维奇对他十六岁初恋生活的回忆,并细致而独特地描写了少年“我”的心理活动。这些独特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为特殊的父子关系,特殊的爱情心理,而这些恰恰又源于一个特殊的现象——恋母情结的反对。下面就这种情况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