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露过后,我国的不少地方,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开始进入真正的秋季.白天最高气温一般低于30℃,晚上气温一般在20℃左右,非常适合兰花生长,兰花进入了一年中的又一个黄金季节.秋季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阳台养兰者应根据秋季气候特点,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南京市国家气象站和其城市森林林区外(定点)气候站16 a的降水日记录资料,从月降水日数、各月最多一日降水量、暴雨等方面研究了南京城市森林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降水日数是林区少于市区7.3 d。两站各月最多一日降水强度按级分布的年变化趋势一致,且11至3月时期,各月日最大降水级可达大雨,中雨级的百分率为林区大于市区,而小雨级则相反。4~10月的各月都可能发生暴雨级降水,两测站暴雨发生的次数及雨量都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五大连地原种场位于北纬48°43'东经126°14',居黑龙江省中北部,属寒温带半湿润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温热、潮湿、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一0.4℃,高于10℃的活动积温在2070℃左右,年降水量511.4mm,无霜期为112天。因地处中高纬度,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主要种植春小麦和中早熟品种的大豆以及甜菜、油菜等喜阴凉的一年一熟作物,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产出地,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原种场。由于热量不足和季风气候的不…  相似文献   

4.
谐波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降水的季节变化,该方法认为:任一曲线都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正弦波迭加的结果。因此,将降水的年度变化曲线分解成若干条曲线,并分别研究曲线的特征,从而清楚地说明影响降水的诸因素。 镇江市位于32°N、118°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951年~1990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是1031.4mm,现用谐波分析方法来研究镇江市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一、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世界地理》中的世界气候部分,我认为是个难点.因为它涉及到后面各大洲、各地区的气侯分布和成因.在世界十一种气候类型中,我着重讲解亚热带的两种、温带三种气候类型,并说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使得风向随季节而改变,从而引起降水量也随季节变化.如: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归纳出世界气候分布的特点是: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同位性,在大陆西侧,只要在南北纬30°~40°地带,都是地中海气候;在40°~60°地带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东侧的中纬度一带又都具有季风性特点;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地区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介于东经113°35′至118°29′,北纬24°29′至30°05′之间。总面积167176平方公里。江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径流丰富,土地肥沃。但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每年的四至六月雨水过剩,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七至九月则干热少雨,往往造成旱灾。据1950至1979年的统计,正常年景仅三年,其余年份不是这一部分地区发生干旱则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西部近53年来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南岛西部1951~2003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气温、降水、干燥度和风等几个主要气候指标,研究表明:近53年来海南岛西部多年平均气温24.8℃,平均年较差16.1℃,冬季气温变异系数大,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7.5mm,冬半年平均雨量106.4mm,年降水离差系数较大,冬、春两季降水不稳定,年降水日数偏少且季节分配差异明显,冬、春季无降水日数长;多年平均干燥度为1.97,属于半干旱区,年平均风速为4.6m/s,全年大风日数达30d以上,大风日数以冬半年较多。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利用回归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5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河北省栾城县1980—2012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前一年10月—1月和3—5月的冬、春这两个时间段气温和降水的多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栾城县冬春气温33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冬季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45℃,春季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75℃,而降水的变化不明显.(2)冬小麦的气候产量与冬、春的气温变化显著相关与降水量的变化相关性不大.(3)当冬季和春季均温都低时,气候产量也会随之较低,即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当冬季均温在1℃~2.5℃之间并且春季均温较高时,气候产量相对较高,即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当冬季均温在1℃~2℃之间且春季均温在13.85℃~14.85℃之间时则对冬小麦的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持续对西藏林芝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郁闭上限(海拔4 320m)数据进行观测,分析林线气候特征如下:1林线空气温度年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年均气温为0.56℃,年温差可达17.6℃;林线年降水总量为1 480.2mm,集中于春夏季节,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林线空气湿度较高,高于河谷地带,年变幅仅有25%,空气湿度年变化较小.2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量年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辐射量以12月最低,8月最高.3林线盛行南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77m/s;以冬春季节风速大.4林线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土壤含水量从10cm土层到100cm土层变化范围为5.25%~19.02%;林线地表土壤温度变化剧烈,年温差可达22.41℃,地表以下土壤温度变化较为平缓,土壤温差随着深度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持续对西藏林芝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郁闭上限(海拔4 320m)数据进行观测,分析林线气候特征如下:1林线空气温度年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年均气温为0.56℃,年温差可达17.6℃;林线年降水总量为1 480.2mm,集中于春夏季节,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林线空气湿度较高,高于河谷地带,年变幅仅有25%,空气湿度年变化较小.2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量年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辐射量以12月最低,8月最高.3林线盛行南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77m/s;以冬春季节风速大.4林线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土壤含水量从10cm土层到100cm土层变化范围为5.25%~19.02%;林线地表土壤温度变化剧烈,年温差可达22.41℃,地表以下土壤温度变化较为平缓,土壤温差随着深度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6—2022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观测数据,对比了新气候态(1991—2020年)和旧气候态(1981—2010年)下海南岛的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的差异特征,并分析了气候态更替对气候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气候态下海南岛各地较旧气候态偏暖,年平均气温增幅呈北半部高南半部低的空间分布,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也偏高,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幅最大,各月气温一致性偏高,不同阈值高温日数均增多;(2)新气候态下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较旧气候态下的气候偏湿,新旧气候态差异呈月际非均一性和空间不一致性特征,冬季和夏季偏湿,夏季增湿最显著,春季和秋季偏干,新气候态下海南岛的暴雨、大暴雨及以上等级的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增加;(3)新气候态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少于旧气候态的年日照时数,且各月变化分布不均匀;(4)气候态更替对海南岛气候影响评价、气候预测业务以及服务都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差异较大的地区和月份.  相似文献   

12.
毛竹秆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同一物种的各个器官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是物种遗传特性的表现,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本文主要阐明毛竹秆形(包括直径、高度、壁厚、重量等)结构特点,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从而,为研究毛竹林产量和编制竹材用表提供依据。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原产我国,自然分布在北纬23°—33°、东径104°—122°、海拔1200米以下的一些地区,年平均气温12°—22℃,年降水量800—2200mm。1958至1980年期间,我们调查和收集了十三个竹区资料,其中我国原产区十二个,日本引种区一个,共计标准地224块,标准竹276l株(表1)。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省位于祖国东北边陲,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它介于东经121°11'一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4℃之间。无霜期为100天-160天,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因而我省有较长的寒冷季节。  相似文献   

14.
泥盆纪华南板块古地理的位置及其漂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南板块在泥盆纪位于古赤道附近,早—中泥盆世之交,广西那艺古纬度为 0°36',泥盆纪—石炭纪之交贵州睦化地区古纬度为4°10'10″,赤道附近温湿的气候使华南板块上各种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高度繁盛,发育,都有很高的分异度。泥盆纪时期华南板块向北缓慢移动,移动速率为0.22 ~0.26cm/a。其原因可能与特提斯洋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邹瑾  李君  高理 《山东科学》2023,(4):104-113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多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山东省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百分位数相对阈值法分析月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出现在夏季7、8月,年频率均在40%以上;各地年频次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年频次和极端降水量增加,除秋季外各季均增加,冬季增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各地极端降水普遍增多增强,年际变化明显增大;夏季和冬季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增强,其中,鲁中、鲁西南、半岛等地夏季每10 a增加10~20 mm,冬季各月增加20%~50%。可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降水不稳定性普遍增加,更需加强暴雨洪涝、暴雪等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一、定西市发展马铃薯气候优势 定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际处,年平均温度6.3℃。昼夜温差10-15℃,一年一熟农作区,土壤自然含钾量高。耕地多为旱地,年降雨量350-500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这种自然条件具备了种植马铃薯需要昼夜温差大、生育期相对长,需钾多及块茎膨大期需水量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1954—1974年,共20年的长江中下游24个站的6月份降水资料定出长江中下游大涝和大旱年,应用欧亚地区月平均500mb图,对大涝和大旱年的同期和前期(从上年10月起)平均环流作了对比分析,以揭露旱涝环流异常的特征。计算了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量与欧亚地区前期各月500mb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场,并与旱涝环流距平的偏差图比较,发现相关场和偏差图上的主要关键区是一一对应的,而以前期1月和2月平均环流的异常对其后6月降水多寡关系最好。因此,在欧亚中低纬度带选了二个关键区,分别代表西风带和付热带的环流特征,以该区1月和2月的距平和值作为预报大涝,大旱和正常年的指标;再以35°—45°N纬圈上0°—180°E范围内平均高度廓线作为选相似的标志,以便从上述的正常年份中区分出涝年,旱年和正常年。试作了1977年的长江中下游6月份降水的长期预报。值得提出的是:在分析6月降水的关键区时,看到这些关键区的位置和移动的持续性是受同一自然天气区和同一自然天气季节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开封所辖5站气象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全球再分析2.5°0×2.5°逐月格点值、逐日格点值资料,分析了开封两次大暴雪发生时的大气环流与时空特征,大暴雪发生前期异常气候现象,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前期大气环流的异常演变.认识到大暴雪出现前开封气候已经偏离常态,处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或偏少状态.500 hPa位势...  相似文献   

19.
彬彬 《青年科学》2010,(12):22-22
气象是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的大气状况,它与气温、降水和云量等因素有关。气象受多种外因影响,有些外因显而易见,有些外因并不明显。例如从洋面吹来的温暖、潮湿的气团有助于降水。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8—2018年泉州市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分析、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降水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其中的周期规律。结果表明,近51年以来,除11月雨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各月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小量级降水减少,大量级降水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12月份降水最少,6~7月降水则居多; 3月及9~12月的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余各月的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时间段的降水周期有一定差异,20世纪60年代,泉州市的降水周期是2.5年,20世纪70年代,降水周期是3年左右,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降水周期是6~8年,后期周期性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