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钟书的《围城》形象地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方鸿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西方现代教育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方鸿渐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中西兼备"的皮黄心白"香蕉人"式的矛盾性格,也因此深陷三座"围城"中并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2.
陈朝晖 《科技信息》2007,(9):103-104
本文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讽喻艺术进行了探讨,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既是指向方鸿渐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更是指向围绕着他的那种文化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围城》在它所构筑的文学世界里渗透了钱钟书独特的文化立场。他从对知识分子形象分析入手,挖掘其困境、弱点和沾染的精神垃圾。作者以留学归国的方鸿渐为主要例证,从他的爱情婚姻遭遇和仕途坎坷中透视出传统文化与西洋文明的荒谬结合;以三闾大学为背景,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丑态,他们贫薄的思想和衰朽的人格使之难于冲破精神“围城”,只能沦为委琐无力的寄生虫。钱钟书以犀利的文化视角赋予作品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周丹 《科技信息》2014,(10):242-243
方鸿渐作为《围城》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他是作者成功塑造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剖析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到他性格的多重性,而从方鸿渐的多重性格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分析方鸿渐悲剧人生产生的原因,已见诸多论述,本文则基于生成性理论视角,以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之间关系为主线,从社会生存环境、爱情婚姻观念、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中国传统文化成就的人格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围城》成功地塑造了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方鸿渐这个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传统的观点认为,方鸿渐是个买假文凭欺世盗名、不学无术的人物。文章作者观点不同,认为方鸿渐的那种不把学位放在心上,而是孜孜以求,广泛吸收西方文化的求学方法在当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围城》中的男权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的口吻和方鸿渐的眼光,对与方鸿渐有关的女性的外表、性格、心理作了大量的歪曲和变形的刻画。时而含蓄时而明显地嘲讽和贬损女性,从中显现出男性作家典型的男权意识,《围城》在女性观念上呈现出某种滞后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钱钟书对特定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反思的艺术结晶,展示的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但作品在对人物生存状态的展现中却蕴含了深沉的人生意蕴。本文从方鸿渐的"围城人生"入手,通过揭示"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普遍的"围城心态,"展现人生无可逃遁的人生困境来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在其文化巨著《管锥编》中,对中国古代语言细心爬梳,探寻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汉语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本观念,民族意识,集体化理观念、认知观念,钱钟书先生的语言研究为整体把握中国文化精神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意指未来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萍 《科技信息》2007,(36):265-265
《围城》是一部描写文人的小说,亦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是现代小说中的精品。《围城》是通过空间环境的不断转换更好地展现方鸿渐这个"精神流浪者"以及"精神迷失者"的心理"真相"。这便是"流浪汉体"特有的"开放空间"给《围城》带来的最大好处。而在《围城》的"开放空间"的环境格局中,依然包括了一个个"封闭空间",正是在苏文纨家的客厅、三闾大学、方鸿渐在上海的旧式家庭和方鸿渐的新家的"封闭空间"中,一群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得到醒目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范蠡是《浣沙记》真正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他在仕途进退,爱情取舍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崇高、独立、自由的人格意志是对晚明进步的社会思潮的形象化回应。他所标树的人格范式穿越久远的时空,在现代依然对人们具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向。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的性格的形成、人生际遇抉择与生存环境的相克相生,人性弱点与理想张扬的纠缠不清,现代男女对爱情的执著与追求,也看到了这人世间那无法解脱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同时,冷峻中又处处点缀著理想美好的情素。正视爱情幻灭的悲剧,也享受着过程的美妙与精彩。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卓绝的才华和罕异的性格,与其特殊的生存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时困扰张爱玲的时代梦魇为其作品带来了洞彻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荒凉感,家庭梦魇与爱情梦魇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性格中悲悯与冷彻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卓绝的才华和罕异的性格,与其特殊的生存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时困扰张爱玲的时代梦魇为其作品带来了洞彻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荒凉感,家庭梦魇与爱情梦魇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性格中悲悯与冷彻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鸡蛋的蛋黄液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蛋黄液热凝胶的质构特性在不同程度的热处理及不同配比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热处理温度对蛋黄液热凝胶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内聚性均有显著影响,而加热时间对其硬度和咀嚼性有显著影响;不同稀释比例对蛋黄液热凝胶的质构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蛋黄液的稀释,其热凝胶硬度和咀嚼性大幅降低、弹性小幅降低、内聚性先降低后保持平稳;蛋黄与蛋清的混合比例对热凝胶质构特性影响显著,随蛋黄液比例的升高,其热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升高、内聚性显著下降、弹性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蛋黄液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多是作家精心研创的,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信息量,往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志趣、命运息息相关,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小说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人物姓名的背后隐伏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创作者的爱憎褒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把握《简·爱》作品主人公的艺术特征,从人格之美的“双性气质”视角分析了简·爱的自尊自爱、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的人物性格,探索了简·爱在“双性气质”下完美展现尊严与爱,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气质,进而引领当代青年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幸福,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