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唯有秦国取得最大成功。范文澜认为新制度在秦国得以实施,“因为秦国的腐化势力比较薄弱”。范氏“腐化势力”说的内涵,应指“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具体表现为守旧的奴隶主阶层相对弱小。世卿世剥制薄弱,宗法关系淡薄,这是由于秦国的婚姻状况所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商鞅及其学派思想的角度探讨了秦国抑商发展的过程,认为秦国的抑商开始作为重农战政策的必要手段,后逐渐演变为减少商人数量和道德意义上的抑奢,至二期商学派以后始终抑制和打击的是中小专职商人。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法家思想在当时是适合秦国国情的统治思想。对秦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相的促进作用,不能因为秦的速亡而否定法家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自古至今,各阶层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的解读。本文从变法的主体因素、关键因素和根本因素三个视角进行解析,并进而探讨其对中国现今之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旨在通过戊戌维新与商鞅变法的对比性思考,指出在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次改革的天壤之别的结局;并强调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不仅是在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沉重的传统负荷下由一群既无权势,又无斗争策略的书生仓促发动的,因而它的夭折就不可避免;同时,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呼唤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因此,仅以本文纪念戊戌变法失败100周年,缅怀中国两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商鞅和谭嗣同。  相似文献   

9.
流血的变革     
公元前356年公孙鞅在秦国的变法(即商鞅变法)决不是一般的改革。那是一个列国争霸的年代,落后就要挨打,甚至谁落后,谁就会被侵犯和被兼并。丞相公叔痤一直辅佐魏惠王处理政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迁到栎阳,并设立栎阳县,从此栎阳成为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当秦国迁都咸阳后,栎阳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农业经济依然是秦国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经济中心,在秦国的战略防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爬先秦文献资料,结合学界关于秦都城的研究成果,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论述了栎阳城在秦国崛起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商鞅变法使秦逐步走向强大进而一统中国,秦之后历代封建国家均沿袭以法治国之道。本文剖析商鞅变法以法治国之思想理念、立法原则、执法规则,分析了法治对秦的影响,从而发现法治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何以成功地持续了百余年?囿于史料阙如,2000多年来人们难知其详.借助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以及标准化、控制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方法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迥然不同,其主要做法是在实行郡县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统一的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以此为基础,统一组织、协同推进包括新的行政体系在内的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制度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这不仅保障了制度建设能够始终围绕强国目标,也保障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合理性、协调性,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进而保障了变法过程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戊戌维新与商鞅变法的对比性思考,指出在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次改革的天壤之别的结局;并强调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不仅是在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沉重的传统负荷下由一群既无权势,又无斗争策略的书生仓促发动的,因而它的夭折就不可避免;同时,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呼唤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因此,仅以本文纪念戊戌变法失败100周年,缅怀中国两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商鞅和谭嗣同.  相似文献   

15.
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制度安排上则有所不同,商鞅打破现状,重在变革;梭伦承认现实,重在继承。商鞅是通过类似于军事的手段重构了政治秩序,而梭伦则以平衡城邦内部不同阶层利益的方式缓和了公民的内部矛盾。在影响上,商鞅使得秦人因耕战而成为国家严密控制的对象,沦为国家的奴隶;梭伦则使得雅典公民成功地参予了政治,成为城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商鞅法家论”为牵强附会之论,前人对他法家身份印象深刻主要源自于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以法家思想构筑变法核心,以致妇孺皆识“商君之法”。事实上,商鞅不是一位仅通晓法家思想的专才,而是博通各家思想的通才,他是通识教育下的产物,也是通识思想的卓越践行者。因此,商鞅变法是商鞅糅合诸家思想精华部分(以法家学派思想为核心,其他学派思想为分翼)的变法图强运动,这是秦国变法效果优胜于六国变法的重要原因,更是通识思想在这一时代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以失败而告终。细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财措施的争论,变法之所以失败乃在于这是一场没有抓住社会症结而以政府的强权干预控制经济事务,强化官营禁榷搜刮民财为特征的改革运动。这样的改革运动对民间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遏制和打击,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在“人情谘怨”的情况下变法失败也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8.
商鞅的普法思想是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主张国家和政府要守信用,要有公信力;强调法律必须“明白易知”;加强制度建设——“为法置官吏”;法官问责制;奉行“重刑主义”。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商鞅的变法革新有其成功独到之处。其成功的变法经历 ,似乎对新时代预示着一条“成法”、“刚法”、“亲法”的民主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变法大致包括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本文以经济改革、教育改革为要,说明其变法具有的实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