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仪式及仪式音乐研究是近年来一个学术热点,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方向。围绕“仪式音乐”,学界从个案到普遍,从实践到理论,均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建构了诸多理论与方法论模式。本文从对音乐概念的认知开始,强调由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到仪式中的“音声”之概念延伸,对仪式音乐这类特定语境中的“音乐”形式研究意义。同时,本文也梳理了中国学者在有关仪式音乐概念、仪式音乐分类、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阐释,希冀凝聚学术意识,让我们更好地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仪式音乐研究的中国术语,达到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影响。传统音乐的“中和”之关,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自然和谐、人和、“和而不同”以及对比统一。  相似文献   

3.
“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使其走上了接轨西方的专业音乐教育的道路。为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它所带来的一些西方音乐的形式与体裁及西方乐理和音乐知识都给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这种冲击与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住不断下降。此时,中国近现化的音乐家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李丹 《科技信息》2008,(36):226-226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具有经典意义。《乐记》作为古代音乐理论专著,总结了孔门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这两部作为中国古代所留下的经典,在音乐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乐记》、《乐论》心、物、情的音乐审美、礼乐教化两个方面探索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大多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对民族音乐持否定态度。而赵元任却熟悉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他强调借用西方作曲技术来提高和改进民族音乐,他的创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音希声”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起点。老子严格地区分了“大音”和“五音”这两个层次。形而上为“大音”,形而下为“五音”。“大音”是对具体音乐及表演的概括、归纳和理论的升华。“大音希声”的基本美学内涵是追求自由、自然,将音乐看作是体现“道”的形式。庄子和“竹林七贤”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分别发展了“大音希声”,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中国音乐文化几千年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9.
“快餐音乐”是当代特有的音乐现象,它产生于西方,流传到中国发展迅速并且被中国化;其存在于中国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却并不可能取代传统音乐成为中国音乐根基,因此我们应该有规律地“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西方音乐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境况调查,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如何重建我国高校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68-168
几千年不绝的古琴音乐文化有其强大的活力,它承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以“大音希声”,“自然无为”,“自娱”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对彤成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运用音乐促进体育锻炼的效果、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借助“音乐影响体育锻炼模型”的构建,对音乐因素、个人因素、情景因素与影响效果之间的交互反馈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体育锻炼者合理运用音乐提升体育锻炼效果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晗  黄群 《科技咨询导报》2008,(15):159-159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结合的一种舞台艺术。歌剧起源于西方,它融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身,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本文就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歌剧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两者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以鱼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古有“鱼皮部”或“使犬部”之称.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赫哲族历史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与赫哲族的形成发展同步展开,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又提上了一个新的日程.该文从介绍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出发,阐述了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和音乐生活的现状,探索了在发展中保护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道路,为赫哲族传统而独特的音乐文化能健康持续发展下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美学思想的不同,西洋音乐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标题音乐,另一是绝对音乐(或称纯音乐)。传统的中国音乐的主流,似乎一直只朝标题音乐的方向走而未见开出绝对音乐之路。传统的乐曲如《十面埋伏》、《平沙落雁》、《高山流水》、《苏武牧羊》等均为言之有物的标题音乐,就算是现代创作的筝曲如《战台风》、《东海渔歌》、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甚至是以西洋乐器演奏的《梁祝》、《牧童短笛》、《黄河协奏曲》等,均脱离不了标题音乐的框框。中国人喜欢命名、叙事,这多少受儒家道德的音乐观和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 若从内容来分类,传统中国音乐可分为写景、抒情、叙事三大类,而于第三类中亦往往借景和情来描述故事的。第一和第二类的写景和写情很难严格的划分,因为中国音乐往往是于景中写情,或情中写景的。中国人一向强调从“和”“中”的角度观看事物,这与西方人倾向于从“分际”的角度观看事物是各异其趣的。这也就分别成就了中国艺术主观境界的营造(如山水画是画画家心目中的山水,以聊舒心中逸气)和西洋音乐中客观和科学的因素(如绘画中的透视法、音乐中的以数理为基础的和声等)。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和”,所以在艺术上往往不同范畴的东西一炉共冶,不但不见矛盾,反而...  相似文献   

18.
张承志的文化之根不仅只源于独特的回教背景,作为由汉文化滋养起来的中国作家,中国儒家传统人文知识分子极具本义色彩的“师”、“道”传统,更对张承志人格心理和文化角色的自我确认产生了本质的影响。他极力宣扬的神圣宗教价值理念,实则依旧是以“信”、“勇”、“仁”、“义”等儒家道德文化资源作为底蕴的。  相似文献   

19.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洁 《科技信息》2007,(12):189-190
在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出现了断裂现象:音乐课程设置与传统断裂,一味揣摩西方音乐规范渐失自我传统音乐的主体性,受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影响,音乐发展的评判标准近似西方.因此,有必要对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正确的规制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