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柠檬酸 -乙醇络合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两个单一相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 La-Co O3和 La Fe O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 ,电阻率 ,比表面积 ,表面氧特性和 CO氧化催化活性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有几乎相近的大比表面积 ,但它们的晶系不同 ,La Co O3属三方晶系 ,La Fe O3属正交晶系 ,La Co O3比 La Fe O3具有高的吸附氧量和导电性及 C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 ,初步解释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白燃烧法合成LaFeO3纳米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胶凝胶法和低温燃烧法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纳米晶技术,并用此技术合成了LaFeO3纳米晶,利用XRD,TEM和BET对合成的纳米晶进行了结构,形貌,大小和比表面积的测量和表征。并借助于TG-DTA研究了干凝胶自蔓延特性和析晶过程,结果表明,由硝酸盐和柠檬酸盐形成的干凝胶,具有自蔓延燃烧的特性,自燃烧的本是在硝酸氨的参与下,硝酸根作氧化剂,柠檬酸中的含碳基团为还原剂(燃料),它们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干凝胶自燃烧后,直接在室温下形成40-60nm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纯相晶态的LaFeO3纳米晶。  相似文献   

3.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钙钛矿LaMO3(M=Co,Mn,Fe).对于己烷的完全氧化反应和甲烷完全氧化反应过程的活性进行测试,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顺序如下:LaCoO3〉LaMnO3〉LaFeO3,得出了相同的规律性:在氧化过程中,温度在250℃~300℃左右存在游离态的氧;温度高于300℃时,游离态的氧消失.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钴和硝酸镧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共沉淀制备出LaCo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通过XRD、SEM、XPS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证实LaCoO3基本粒径为80~120 nm,比表面积为9.0 m2/g.在高压釜中以LaCoO3钙钛矿为催化剂,以氧气为氧源,研究以异丁醛为催化助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的环己...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晶LaFeO3及掺杂Li的纳米晶La1-xLixFeO3光催化剂。用DTA,XRD和TEM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FeO3和Li-LaFeO3纳米晶都具有钙钛矿型的复合氧化物结构:同时焙烧温度对颗粒形貌和组成结构有影响,在700℃条件下焙烧2h形成的Li-LaFeO3颗粒比600℃条件下焙烧2h形成的Li-LaFeO3颗粒粒径要大,但粒径均属纳米级。  相似文献   

6.
汽车尾气净化用负载型La0.8Sr0.2MnO3催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蜂窝状堇青石为第一载体,涂覆γ-Al2O3作为第二载体(washcoat),La0.8Sr0.2MnO3为设计的活性组分,制备出负载型燃烧催化剂,用XRD、BET、二甲苯完全氧化、台架试验等技术研究了载体及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堇青石载体经γ-Al2O3涂覆后,可有效地增大其比表面积,增加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催化剂比表面积也有所增大,活性提高,台架试验显示对汽车尾气中CO和HC化合物的转化具有优异的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用XRD、BET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系列金属氧化物负载纳米贵金属催化剂2%Au/ZnO-Fe2O3和2%Au-Pt/ZnO进行了研究,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考察了它们的CO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双金属氧化物载体组成的变化,2%Au/ZnO-Fe2O3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及氧化还原性质有明显差别,并且对常温常湿CO氧化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第二组分贵金属Pt的添加促进了2%Au-Pt/ZnO催化剂中类碳酸盐物种的累积和纳米金粒子的聚集,从而引起CO氧化反应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LaCoO_3/MCF、LaCoO_3/SBA-15催化剂,分别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脱附、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活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不同LaCoO_3负载量和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原位水热合成法制备的LaCoO_3/MCF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81.1~427.6 m2·g-1)和三维介孔泡沫状孔道结构,LaCoO_3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催化剂中.LaCoO_3的含量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活性,负载量为30%的催化剂(30LaCoO_3/MCF)的反应活性最高,CO在387℃氧化完全.与SBA-15负载的催化剂相比,由于MCF的三维互通结构,催化剂30LaCoO_3/MCF的催化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CoO_3钙钛矿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和H_2程序升温还原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掺杂对La_(1-x)Ce_xCoO_3物化性能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的掺杂不仅增加了样品的比表面积,还增强了其氧化还原性能,提高了样品对CO的氧化活性.但当Ce掺杂量(即Ce/La+Ce原子比)大于10%时,样品中出现CeO_2物相,覆盖了活性位,破坏了钙钛矿结构,使CO氧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Al2O3/Al载体,研究了阳极氧化条件(硫酸浓度、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对载体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用这种载体,经过水合或负载CeO2、Fe2O3等助剂对载体的不同处理后,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负载量为1%的Au/Al2O3/Al、Au/Al2O3-CeO2/Al、Au/Al2O3-Fe2O3/Al催化剂,考察了其CO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阳极氧化条件对载体的表面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影响到催化剂的活性;助剂CeO2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以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铁酸铋(BiFeO3,简称BFO)掺杂的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b(In1/2Nb1/2)O3-Pb(Mg1/3Nb2/3)O3-PbTiO3,简称PIN-PMN-PT)多铁性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钙钛矿结构,电滞回线显示其铁电性良好,剩余极化值(Pr)可达18 μC·cm-2.由于BiFeO3掺杂后,样品电矩减小,氧空位增多,使其铁电畴翻转困难,样品的电性能略有下降,但是其磁性能随BiFeO3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样品居里温度(Tm)为200℃左右.该材料在电磁学领域有望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多铁性材料.  相似文献   

13.
14.
以松木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将不同含量的Al2O3添加到WO3/ZrO2复合氧化物中,采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和NH3等温吸附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评估其改进结果。将Al2O3/WO3/ZrO2催化剂应用到甲醇与乌桕油(非食用油)的酯交换反应中,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Al2O3质量分数为3%时,生物柴油最高产率达到83.1%。结果表明:添加Al2O3稳定了ZrO2的四方相结构,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孔数量增加;模板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径分布均匀,WO3呈高度分散无定型状态;引入Al2O3增加了WO3/ZrO2催化剂的中强酸性,对弱酸性和强酸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盐酸质子化条件下,采用超声微波协助法成功制备了可见光型复合催化剂WO3/g-C3 N4。利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和BET比表面测试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样品是由片状的 WO3纳米片负载在g-C3 N4表面组成的。当 WO3负载的质量分数为40%时,前驱物在500℃条件下煅烧2 h后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同条件下制得的单一相 WO3和g-C3 N4,在可见光(波长大于420 nm)照射下,5 h 内对100 mL浓度为10-5 mol/L罗丹明B橙溶液的降解高达98%。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插入层介电常数的多层绝缘结构能改善电场分布、提高真空沿面闪络特性.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TiO2/Al2O3-Al2O3-TiO2/Al2O3(A-B-A)3层绝缘结构,A层w(TiO2)为0.5%到20%.测量了该绝缘结构的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发现闪络特性随w(TiO2)的增加而提高,当w(TiO2)为20%时,其脉冲初次闪络电压较同等厚度的Al2O3陶瓷提高了63%.研究发现:A层的介电常数可由w(TiO2)调控,介电常数的增大能有效降低真空-绝缘子-阴极三结合点处的电场强度;A层表面存在的TiO2颗粒可以减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并改善表面电荷分布;TiO2的电导率虽比Al2O3高,但其仍为绝缘体,即使TiO2含量较高时也不会形成贯穿的导电通道.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surface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duce ZrO2 and ZrO2-Y2O3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alloys by using double pulsed plasma arc to react with a solution film containing nano-oxide particles. These coatings exhibit smooth surface and excellent adhesion with substrate.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ceramic coatings and phases were analyz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18-8 stainless steel was markedly improved by applying ZrO2 and ZrO2-Y2O3 coatings.  相似文献   

18.
Fe2O3转变为Fe3O4粉末的微波碳热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为还原剂及以氩气为保护气,采用微波碳热还原的方法,将弱磁性的Fe2O3还原成强磁性的Fe3O4,并研究焙烧温度、保温时间以及SiO2粉末的加入对其还原焙烧成分及磁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配碳量一定的条件下,焙烧温度是微波碳热还原的关键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原产物中Fe3O4的含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650℃、保温5 min的条件下经微波还原后生成了纯Fe3O4粉末,其磁化率和还原度分别达到理论值2.33和11.11%;含SiO2的Fe2O3粉末在750℃以上进行微波还原,会生成大量的硅酸亚铁和氧化亚铁,导致Fe3O4含量降低,恶化还原焙烧指标,所以微波磁化焙烧的最佳温度应在570~650℃.  相似文献   

19.
Multiferroic BiFeO3 (BFO) nanotube arrays (∼100 nm in diameter and ∼50 μm in length)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 utilizing the 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 membrane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BFO nanotub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XPS). The BFO nanotubes exhibited polycrystalline microstructures. The novel Y-junction BFO nanotubes were simultaneously fabricate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90306010),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 (Grant No. NCET-04-0653) and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7CB61691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H3 PW12 O40/ZrO2-WO3催化剂,并通过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该催化剂对合成己酸正丁酯的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在n(正丁醇)∶n(己酸)=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带水剂环己烷4mL,反应时间75min的条件下,己酸正丁酯的收率为8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