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铝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及铝铁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铝褐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其对铝铁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矿物主要为针铁矿和赤铁矿;铝的载体矿物主要是以微细颗粒集合体被针铁矿包裹的三水铝石和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针铁矿中的铝;铝硅酸盐矿物呈分散状或浸染状与针铁矿共生,铁铝赋存关系十分复杂.强磁选、磁化焙烧-磁选不能有效破坏矿石中铝、铁细粒嵌布和类质同象结构,铝铁分离效果不明显;钠盐焙烧-浸出工艺能有效实现高铝褐铁矿的铝铁分离,当原矿全铁含量为48.92%,Al2O3含量为8.16%,SiO2含量为4.24%时,可获得全铁品位为62.84%,Al2O3含量为2.33%,SiO2含量为0.45%的铁精矿,铁的回收率为98.56%.  相似文献   

2.
对三水铝石矿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利用XRF,XRD和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三水铝石矿脱水脱碳与焙烧矿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焙烧后矿石质量大幅减少,矿石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呈片层状结构;三水铝石相减少,并逐渐向一水软铝石转变,同时针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当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30 min时,矿石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7.54%,脱水率为62.52%,碳的质量分数低至0.11%,脱碳率为85.73%;焙烧矿在溶出温度145℃、溶出时间30 min、循环母液苛性碱的质量浓度为170 g/L时,氧化铝实际溶出率为81.51%,高于原矿的氧化铝溶出率.焙烧矿溶出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铝溶出过程中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71 kJ/mol.  相似文献   

3.
长坑金银矿床中金和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矿体和银矿体.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原生矿石和次生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的矿物种类简单,主要是石英,其次是粘土矿物,少量的针铁矿、臭葱石,微量的磁铁矿、锆石、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偶见自然金.原生金矿石包括硅质金矿石、钙硅质金矿石、铝硅质金矿石三种类型,原生银矿石主要是硅质银矿石.原生金矿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其次是白铁矿和极少量毒砂和自然金,为一套浅成低温矿物组合.原生银矿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银矿、辉银矿,次要矿物有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脆硫锑银矿、淡红银矿,是一套中深成中温的含银单硫化物和含银硫盐矿物组合.反映金、银矿床分属浅成低温和中深成中温热液交代成因的两次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金矿成矿在先,银矿成矿在后并叠加改造了金矿.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合成的针铁矿(α-FeOOH)作为吸附剂,对针铁矿吸附铀废水中U(VI)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探讨在不同p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初始铀的质量浓度条件下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 ℃、U(VI)浓度为10 mg/L、pH值为6、投加量为0.6 g/L时,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8.44%;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针铁矿对U(VI)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针铁矿对U(VI)的吸附过程,说明针铁矿对U(VI)的吸附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平果铝土矿中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比较了平果矿和国内几个主要矿区铝土矿的溶出性能,提出了这些矿石的x光衍射谱、差热曲线和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以及某些赤泥样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对平果矿的溶出性能,针铁矿在溶出时的行为,添加石灰以及Na_2SO_4和NaCl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H_2O_2作锚固剂,在pH值6.0~6.5的异丙醇/水介质中制得了卡其色水性铝颜料,探讨了包覆机理和温度对水性铝颜料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说明:H_2O_2氧化金属铝形成的水铝石可吸引带相反电荷的氧化铁晶种或颗粒,锚固在铝粉表面形成包覆层.低温时吸引无定型颗粒占主导,温度升高吸引晶种诱导形成针铁矿的几率增大,结晶度增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包覆温度为45℃时,针铁矿和无定型氧化铁共生均匀地沉积在铝表面,形成致密的包覆层,制得了具有显著耐腐蚀性的卡其色铝颜料.  相似文献   

7.
针对富高岭石型铝土矿,首次提出了采用化学脱硅的工艺路线.研究了二氧化硅平衡溶解度与氧化铝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碱液浓度、温度和脱硅时间对矿石预脱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O质量浓度为230g·L-1的碱溶液中,90℃化学脱硅90min,脱硅率可达70%,铝土矿的铝硅比由4.97提高到8.5以上;矿石预脱硅过程有钠硅渣的生成,导致了矿石脱硅率的降低和碱的损失;矿石中高岭石转变成钠硅渣并不会降低脱硅精矿的有效铝硅比.  相似文献   

8.
姚臻 《甘肃科技》2013,29(9):54-55,9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本身具有矿石贫化大的缺点,但镜铁山铁矿通过在低品位矿床开采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了改现行截止品位放矿方式为低贫化放矿方式,在得到矿石回采率略有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矿石的贫化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吸收谱与发射谱仪、光电子发射谱仪,首次对天然针铁矿与合成针铁矿样品开展了矿物学和半导体性能的对比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天然针铁矿样品中混有少量石英颗粒,且针铁矿晶体中存在Al替代现象,Al掺杂比例为1. 16wt%~3. 23wt%。天然针铁矿禁带宽度为2. 25 eV,小于合成针铁矿2. 55 eV的带隙宽度。绝对真空能级下,天然针铁矿的价带位置为-5. 06 eV,相对于合成针铁矿有所抬升(-5. 38 eV),推测是由于Al元素替代导致在天然针铁矿价带引入Al-2p轨道成分所致。室内甲基橙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天然针铁矿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率(67. 2%)要高于合成针铁矿(50. 6%),表明天然针铁矿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天然针铁矿相较于合成材料而言具有储量高、价格低、光响应范围宽广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拓展其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污染水体中U(VI)的净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针铁矿是自然界中最为稳定的羟基氧化铁,在处理污染水体中的铜、铬、铅、钴、砷和铀等有毒有害重金属离子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能与优势。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针铁矿对含铀废水中U(VI)的固定机理研究进展,包括:1)针铁矿颗粒与铀酰离子发生表面络合作用,形成双齿-共边配位或双齿-共顶点配位复合物;2)U(VI)在针铁矿结构中的晶格嵌入作用,主要是通过Fe(II)诱导水铁矿形态转变过程或Fe(II)与U(VI)共沉淀过程实现。并总结了碳酸盐和磷酸盐对针铁矿固定U(VI)的影响,展望了通过针铁矿来固定含铀水体中U(VI)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野外及室内综合研究,对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以较充分的证据说明该矿床属海相沉积(可能含部分远源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地下热卤水改造成因的层控型矿床。文中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超大型矿床,一般指单个矿床中规模达超大型者。若将矿田内多个矿床,合称超大型矿床,则与矿床和矿田定义不符,应研究统一术语。超大型矿床划分标准,应便于全球对比和简单易行。提出一个以P.Laznicka和涂光炽的划分标准为基础的综合方案,在统一标准以前供同行研究时参考。超大型矿床分布形式,分点式、带式及首领式。后者为找矿重点。关于超大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问题,以某些金矿为例作了初步研究。未发现任何独特的成矿流体。这类矿床的形成受多因素控制,具多因复成矿床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找矿方法与手段,但有侧重,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包裹体在研究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溶液来源、成矿元素的迁移形式,以及划分成矿阶段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东坡矿田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沉积-热液改造(叠加)型层控矿床。含矿岩系为中、上泥盆统。该区在早泥盆世末期就开始了拉张盆地的演化,拉张盆地的热沉降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早期富集和矿化。铅锌矿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盆地演化的同生断裂阶段成矿物质的初步富集、后生断裂阶段早期铅锌矿体的形成、千里山花岗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16.
川陕交界镇巴—城口震旦系毒重石成矿带,是我国唯一的毒重石成独立工业矿床的大型成矿带。毒重石矿层严格受Zb2 地层控制。成矿介质为SO4HCO3 - Cl- Na - K 型热卤水。成矿场所为受同生断裂控制的拗陷盆地。后期快速堆积的重晶石矿层是BaCO3 矿层的保存条件。毒重石矿床属热水沉积成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河南镇平县祁子塘金矿的物质组成、金的富集规律和存在状态、金矿物颗粒的形态和粒度特征,并介绍了适合于该矿石的金的存在状态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探讨了断裂构造动力成矿的机制及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湖南沃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金及SiO_2在断裂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下垂向和侧向上的积聚过程,指出断裂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与该矿床的形成演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伊犁阿希金矿产于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受火山机构控制.深部火山热液承继性自多次复活的环型断裂上升,通过降压-沸腾-爆破-角砾岩化,形成以角砾胶结型矿石为主的矿化角砾岩筒型矿床。矿床规模大,品位高,矿化集中,属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化角砾岩筒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