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横资讯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病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于二○○六年二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零三分在北京病逝。王选出生于一九三七年,是江苏无锡人。在汉字照排系统开发方面成就显著。王选和他所领导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当代毕昇王选院士辞世 2006年2月13日上午11点,被誉为“当代毕昇”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在1985年发明了用数学描述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分解压缩铸字储存,解决了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压缩还原技术,极大减少了汉字数据的存储量,使汉字的计算机激光照排得以实现,为我国的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只要读书看报,你就要感谢王选,就像使用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王选,正是他让我们的出版印刷工作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翻检70余年来的《世界知识》,从铅字时代进入计算机时代,是它在技术层面经历的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知人为此永远感谢王选。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9,(10):40-41
<正>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没错,他就是王选。  相似文献   

4.
王选先生出生于1937年2月,江苏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留校任教,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选先生是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于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纵横》2006,(2):60-60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于二00六年二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零三分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6.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王选教授生于1937年。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主持研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跨越到计算机和激光的时代,开启了我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目前,印刷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又是污染较高的行业之一,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备受困扰。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少儿朋友,当我们读书看报、浏览杂志时,您知道那上面的文字、图片是通过谁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印上去的?这个发明人就是不久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王选院士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IT产业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从1984年开始的短短的21年的概念,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从王选开始研发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开始,从1980年被业界敬称为“中关村第一人”的陈春先开始,从10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开始,中国IT业的科研人员、创业者们没有任何前人和经验可以参照,借鉴,凭借着报效国家的激情和执着,摸索着开始了发展中国高科技的艰苦卓绝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张鑫华 《华东科技》2002,(12):52-55
说到高校企业创业史,我们不得不回溯1988年中国大学校办企业界的两件大事。一是北大方正前身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吸收了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开始了大规模产业化、商品化的应用历程,此举成为北大方正技术创业史的企业发端另一件是清华紫光前身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挂牌成立,正式揭开了清华校办企业创业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十年,方  相似文献   

11.
1月31日,由九三学社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王选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国际小行星中心通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913号小行星,已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王选星”。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8,(3)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以其在计算机汉字排版技术方面卓越的创造而被称为"当代毕升"和"使汉字长上翅膀的人"。他俨然一派学者风范。但他对我们谈得最多的却是高技术产业化和经营问题。"眼下计算机行业内接些项目、赚点小钱并不难,难的是赚大钱,尤其是长期、持续地赚大钱,真可谓‘难于上青天’了。"王选教授对本刊记者开门见山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黄昆获奖凭非凡业绩第二届(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王选和黄昆两位院士榜上有名。对有“中国当代毕升”之称的王选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方正激光照排技术给中国排版印刷业带来的深刻变化。方正激光照排技术的产生,是排版印刷业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09,(11):94-94
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目前,我国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信、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科技智囊》2009,(8):76-78
创新首都,创业故事,创造价值。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聚集了全国众多优秀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是全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发基地,无论是科技资源,还是科技创新能力都极具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科技事业稳步发展,不仅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科研体系,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北京建成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批批新的科研发明成为新中国科技史上的一粒粒明珠,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册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其中,“系统工程控制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虹膜图像获取与识别技术”是这些发明中的典型代表。回顾北京地区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人物     
《科技潮》2006,(3):5-5
“当代毕昇”王选病逝,英国科学院胡克手稿现身 见证现代科学起源,日版黄禹锡最近比较烦  相似文献   

18.
宋杰 《科技信息》2009,(2):109-109
日本汉字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该年度世态的“今年の漠字”(年度汉字),并于12月12日公布征集结果,这一天称为“漠字の日”(汉字日)。日本人实行年度汉字征集的目的是希望人们每年至少能记住一个“ぃぃ字”,让人们对汉字更为关心,更加深入理解汉字的深远含义。日语中“ぃぃ字”、“一字”发音和12月12日相近,因此把“漠字の日”定为这一天。年度汉字在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公布,由清水寺的贯主清森范泼墨挥毫书写评选出的“年度汉字”,并供奉于千手观音前。  相似文献   

19.
河北大学智能图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原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中文信息处理和汉字识别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从1993年开始承担计算机应用硕士点“智能图文信息处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所成立以来,承担省级科研项目7项,已结题6项,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在研1项.其中“印刷体汉字识别”获1988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用印刷汉字识别系统”获19 9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典籍繁体汉字识别系统”获1995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虚拟古籍数据结构的研究”获2 0 0 1年河北省教育厅科技…  相似文献   

20.
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黄昆,一位是王选。本期“科学家的故事”介绍黄昆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