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魏修全 《科技信息》2012,(27):477-478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运用,高层建筑高度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目前国际上最高建筑为哈利法塔(又名迪拜塔),位于阿联酋迪拜,总高828米、160层。我国大陆第一高楼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总高492米。聊城市在建的第一高楼为山东聊城当代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聊城当代国际广场核心商务区1#楼,该建筑建筑高度129.85米、地上35层,使用功能为写字楼。本文就超高层建筑的防、灭火理论和预防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发现问题和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严梅  孙立德 《广东科技》2006,(2):186-18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迄今为止,全国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达20余幢.基坑工程呈现出紧(场地紧凑)、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地下室最深的福州新世纪大厦地下六层,深度为-26.2m.即将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地下室为三层,基坑深度达-32.5m.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大家还记得去年的伦敦大火吗?短短时间无情的烈焰就燃至楼顶,不少人或是被大火吞噬,或是走投无路跳下几十层的高楼。防患于未然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据资料显示,截至去年7月,上海共有24米以上高层建筑3.1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近600幢,数量、规模均居世界各城市之首。这些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发生大面积火灾,人群疏散和火灾扑救的难度会比较大,易导致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不断增加,高层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高层建筑指10层以上的住宅及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而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已远远超过了上述界定,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在很多大中城市都有建造,“全球第一高楼”的记录也一次次被刷新。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据统计,截至2009年2月,我国就已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幢。而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CTBUH)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300米高的超高层建筑,前100座中就有61座在中国;2014年,全球共有97座高达200米或以上的建筑已经竣工,其中有74座位于亚洲,中国就占了58座。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  相似文献   

6.
黄鑫 《科技信息》2013,(18):138-140
通过刚性模型表面风压测量风洞试验,分析了某项目中高200m的方形截面超高层建筑对其相邻的外形相同的另一栋超高层建筑的基底弯矩系数均值、均方根值及功率谱的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4,(1):70-75
逼近不断提高的高层建筑之“极限” 目前中国的最高建筑,是高600米的广州塔。现在世界最高建筑则是位于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度达到828米。据说某些中东国家还在计划盖1000米级别的高层建筑。那么,摩天楼到底能建到多高呢?是什么决定着高度的极限呢?让我们从材料、结构、建筑方法等方面入手,探寻一下高层建筑的极限吧。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广东省内建筑工地多使用固定附着式塔吊,即采用塔身基础节将塔身与钢筋混凝土基础锚固在一起,而塔身每隔一定的高度与在建建筑物附着一次。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承载特征值≥150kpa),塔吊基础可以做成直接放置于地基土上的独立基础,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大小(包括长、宽和高)一般是按厂家提供的定型图纸或土建施工单位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塔吊基础多采用桩基础,例如灌注桩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科技》2006,(8):65-65
符合规范要求的酒店建筑,房间门距离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都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高层酒店建筑(高度超过24米),房间门到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是30米(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和15米(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在此疏散途中的门和楼梯间的门都是开向逃生疏散方向的,只要向外用力,就可以方便打开而不至于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设防烈度对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受力性能、材料用量的影响,在充分调研了目前我国100 m以上已建或在建超高层建筑的基础上,选择150~300 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办公类超高层作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建立了12个不同烈度、不同高度下的计算模型,详细分析了其结构的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影响等结构受力性能以及结构的用钢量、混凝土用量随设防烈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济南恒大国际金融中心工程,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结构自振周期减小,扭转周期滞后于平动周期,扭转效应减小,而结构剪重比明显增加;低烈度地区结构受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整体稳定性成主要安全控制因素;地震作用的影响随设防烈度的增加而增大;6度区建筑超过200 m后,用钢量明显增加,而8度区用钢量随建筑高度呈线性增长;6度和7度区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接近,而8度区混凝土用量增幅约为19%左右,所以设防烈度对结构工程材料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中低层隔震建筑物发展已渐成熟,国外由铅心橡胶隔震组件与消能组件组合或多种隔震组件组合(如滑动隔震组件、磨擦单摆隔震组件、滚动隔震组件)所构成之隔震系统经多次地震验证其性能,证实可行,并使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国内现阶段采用隔震系统之超高层建筑物受日本影响已见起步,本文特以日本大阪西梅田大楼、南堀江大楼两栋超高层建筑为例,说明超高层隔震建筑之设计、施工等原则,作为国内推动超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颜根娣 《华东科技》2000,(10):34-45
一、科技人才结构逐年优化 上海实施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已有多年,目前已形成多层次人才阶梯,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大部分科研项目或课题的骨干。到 1999年底,上海已拥有两院院士 132人。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新增55位院士中,上海有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113位中,上海有 4位。 到 1999年底,上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三大块”)共有科技活动人员 15.99万人。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就深基坑支护施工及控制措施进行论述,以期能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新疆、青海、上海等多地高层建筑火患连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敲响警钟。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重庆的高层建筑数量均已经过万;北京和广州的高层建筑也已都超过了8000幢;高层建筑数量在1000幢以上的有22个城市。那么,高层建筑安全么?高层化趋势下的无奈选择高层建筑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米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米或8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内各种各类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以北京为例,央视新址234米、银泰大厦250米、国贸三期330米……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高度不断刷新,在对祖国经济腾飞倍感鼓舞的同时,这一形势也对我们消防部队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央视新址大火到上海"11.15"静安区胶州路教师公寓火灾,新的形势使消防部队面对更大的挑战。超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面临更为巨大的限制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人员定位与疏散问题;二是现场大量消防车、指挥车等装备与人员的实时指挥调度,信息通信问题;三是高层建筑火灾水源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讯     
正60万个目前我国5G用户超过1.1亿,2020年底5G基站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1 北京和上海位列全球最佳留学城市40强近日,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伦敦位列第1,北京和上海进入全球排名前40。最佳留学城市的排名包括全球120个城市,指标主要包括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及其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情况、国际雇主在当地招聘的活跃程度、生活成本以及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等。今年位列前3的城市是伦敦、东京和墨尔本。北京和上海分别位列第32位和33位。南京也进入百强,位列第99位。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建筑学会(AIJ)提出的标准建筑风环境模型,分别采用风洞试验、基于雷诺平均(RANS)和大涡模拟(LES)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考虑不同中央高层建筑高度和来流风向角对周围行人高度风环境影响的详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ANS和LES模拟得到各测点风速比的变化趋势与风洞试验整体上一致,相对而言,LES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更接近,平均误差约为RANS的1/2;而RANS方法总体上低估了行人高度风速,无法准确反映建筑背风面的风加速状况。随着中央建筑高度的增加,周边行人高度风速逐渐增大,100 m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对局部区域风速的加速达到1.6倍;但当中央建筑高度超过150 m、继续增大至200 m时,行人高度风速不再增大。当风向角在0°~90°范围变化时,在高层建筑背风面和角区附近会产生行人高度风场加速的“文丘里效应”;其中当来流风向角为45°时,风加速情况最为显著,显示出斜风来流工况下会对高层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带来最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凯辉 《广东科技》2012,21(11):182-183
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高度屡屡刷新纪录,配套机电设备也无可避免的进入较高的安装位置(超高层建筑的塔楼设备层)。如何对机电设备采用合理的安装方式以降低噪声及振动,利用隔声材料衰减噪声,创造良好的室内声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投建,本项目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建设地点—兰州,地处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对建筑高度制约较大,为研究200 m左右的超高层建筑最佳结构体系,以实际工程为例,构造了层数为66层、高度为246.3m的5种混合结构体系的模型,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的弹性计算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计算,对它们的内力、变形、抗震防线、破坏形态等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筒中筒结构和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本地区较好的超高层结构型式,还可用于较高的超高层建筑中,并对其他3种结构型式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人造物得以实现是需要与可能的结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产生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人类从古以来就有要高,登高和居高的精神和物质愿望和需要,但它变成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现实却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产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发展,大城市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钢材被大量应用于建筑;电梯的发明。当时只有美国同时具备这三项条件。高层建筑产生以后就以迅猛的方式往高及超高层建筑发展。目前它的最高高度向460m冲刺。它的发展大约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初始摸索、纵深探索、现代主义、成熟时期。前不久,由于亚洲及西太平洋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高层、超高层建筑有了较大发展,但它们毕竟是经济的产物。今后它要走生态化道路,在工程材料及力学上仍有广阔的前景,但高究竟会有什么负面问题?高度是否有上限?上限在哪里?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