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了内蒙古高原荒漠区4种锦鸡儿属优势植物——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进程.对光合有效辐射(PAR)、最小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片光合功能的相对限制L(PFD)的分析表明:高的PAR会导致4种锦鸡儿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但并不造成PSⅡ反应中心的不可逆破坏.光抑制程度荒漠锦鸡儿大于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光抑制程度差异不大,光抑制程度最小.随着PAR的升高,4种锦鸡儿对光能捕获、转化和利用能力降低,种间表现为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垫状锦鸡儿.淬灭分析表明:随着PAR的升高,4种锦鸡儿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减少,耗散的热能增多;其中,柠条锦鸡儿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最多,荒漠锦鸡儿用于耗散的热能最多.对PSⅡ天线色素吸收光能中既没有被光合电子传递所利用,也没有作为热能耗散的部分(Excess)比较研究表明:4种锦鸡儿的Excess都较高,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叶锦鸡儿固沙灌丛的肥岛效应及对植被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的土壤肥岛效应及对灌丛下草本植被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固沙年限的人工和天然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和灌丛间的土壤养分状况和植被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土壤N,P,K和有机质等均随灌丛建植时间增加而增加,但人工固沙灌丛土壤养分显著低于天然灌丛;天然灌丛和1987年固沙灌丛下表层土壤全N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灌丛间,但2000年和1995年固沙灌丛下和灌丛间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小叶锦鸡儿灌丛下草本植物的盖度、物种数、植株密度、高度和生物量均随灌丛固定年限增加而增加,但固沙时间较长的灌丛(1987年)植被盖度和植株密度仍不及天然灌丛的1/2;固沙灌丛下草本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灌丛间,说明小叶锦鸡儿固沙灌丛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快于土壤肥岛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株丛的水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对风沙侵蚀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毛乌素沙地中,呈星散分布。有的中间锦鸡儿株丛与沙篙(Artemisia ordosica)、羊柴(Agriophlla squarroaum)等组成独特的沙地群落。本文着重研究了中间锦鸡儿株丛的水分关系:(1)中间锦鸡儿叶片的蒸腾速率。通常在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左右有峰值,中午时蒸腾速率稍有降低。早晨或阴天,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老茎叶片的蒸腾速率小于幼茎叶片;但在光照强,气温高的条件下,幼茎叶片的蒸腾速率小于老茎叶片。这意味着幼茎叶片比老茎叶片有较强的控制蒸腾失水的能力。(2)一个占地70-80m~2的中间锦鸡儿株丛的日蒸腾失水量达53kg(0.7mm),其中从老茎叶片腾掉的水分约占3/4。这是因为老茎叶量为幼茎叶量的3倍。(3)在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通常生长在水势较高的(-0.42MPa)沙土中,却处在水势很低的(-109.20MPa)大气环境中。因此,中间锦鸡儿可从沙土中获得良好的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4.
以广泛分布于荒漠区和草原区的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1份锦鸡儿属叶片样品δ13C值的测定,分析了锦鸡儿属植物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养分元素及其与环境因子(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四种锦鸡儿属植物δ13C值分布范围-24.93‰~-27.95‰,平均值为-26.12‰,随着...  相似文献   

5.
研究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属优势种垫状锦鸡儿灌丛结构、分株特征、繁殖倾向和克隆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荒漠区,垫状锦鸡儿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有性繁殖为辅;其营养繁殖由枝条克隆产生无性系分株,克隆生长构型为密集型.较高的无性繁殖比例、密集型的克隆构型和发达的根系使垫状锦鸡儿能很好地适应荒漠区的干旱环境,并成为荒漠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以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常见灌木绵刺与短脚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法研究西鄂尔多斯绵刺与短脚锦鸡儿的根系形态特征,调查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绵刺和短脚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绵刺和短脚锦鸡儿的根系分布浅,主要分布于0~30cm的土壤中;根/冠比很小(分别为0.47和1.38),但根幅可达冠幅6~8倍.根系的细根根长密度、吸水能力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形态构型与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格局相匹配.绵刺和短脚锦鸡儿的根系特征表现出了对干旱区的有限降水、局限渗透和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5种锦鸡儿属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树锦鸡儿、甘蒙锦鸡儿、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叶片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锦鸡儿叶片含水量在5月份最高,以后逐月下降.在较干旱的5月,树锦鸡儿、甘蒙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游离脯氨酸明显积累;而柠条锦鸡儿的脯氨酸含量较低,而且各月无显著差异,这是耐旱的表现.甘蒙锦鸡儿的可溶性糖含量在5月份最高;树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最高值出现在6月;中间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各月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是它们耐旱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5月和6月,5种锦鸡儿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7月和8月时的含量,这种变化对锦鸡儿在环境干旱时增强抗性非常有利.在同一生境中,5种锦鸡儿的趋同表现并不明显,体现了遗传特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对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的结构特征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示范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白榆林天然草地中间锦鸡儿灌丛小叶杨林撂荒地油松林沙棘灌丛沙柳灌丛人工草地侧柏林.(2)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是侧柏林和中间锦鸡儿灌丛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天然草地和中间锦鸡儿的群落结构比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群落结构复杂.综合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天然草地、中间锦鸡儿灌丛和白榆林有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大对天然草地的保护并扩大中间锦鸡儿和白榆林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三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出土对埋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埋深对刺叶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草原锦鸡儿幼苗出土的影响.设计0、1、1.5、2、3和5cm 共6个埋深处理.结果表明:随埋深的增加,3种锦鸡儿的出苗率先升高后下降,0cm 3种植物的出苗率均较低,1~2cm的出苗率最大,3cm是白皮锦鸡儿和草原锦鸡儿出苗的最大埋深,而刺叶锦鸡儿在埋深为5cm时仍有出苗,但出苗率仅为3%.埋深对3个种幼苗株高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确定1~2cm的土壤埋深最适宜这三个种幼苗的出土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锦鸡儿种子的休眠机制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条件与方法,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刺叶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进行破除休眠研究。结果表明:种皮厚度是影响刺叶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在物理与化学方法中,热水处理、机械处理和浓硫酸处理能有效破除2种锦鸡儿种子种皮的阻碍性功能,显著提高锦鸡儿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指数。浓硫酸处理萌发率可达100%,热水处理萌发率最高值为96%。热水处理、浓硫酸处理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锦鸡儿属植物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区狭叶锦鸡儿(Caraganastenophylla)和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不同大小灌丛的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和沙堆体积,目的是掌握这些锦鸡儿属植物灌丛的沙堆形态特征、沙堆发育特征和固沙能力随着灌丛发育的变化,比较这2种锦鸡儿属植物灌丛沙堆的形态、发育特征和固沙能力的差异.研究发现:狭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沙堆都为圆锥状,灌丛和沙堆形态均无显著差异.狭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沙堆底面积、沙堆高度、沙堆体积和固沙效率均与地上枝条鲜重呈现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在灌丛较小的时候,狭叶锦鸡儿固定沙堆底面积、高度、体积和固沙效率大于小叶锦鸡儿,当灌丛扩展到一定阶段时,小叶锦鸡儿大于狭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灌丛高度和沙堆高度分别随其灌丛半径和沙堆半径的增大呈现对数曲线增大;灌丛和沙堆水平方向的扩展速度大于垂向生长速度;小叶锦鸡儿灌丛高度的扩展快于狭叶锦鸡儿,但沙堆高度发育比狭叶锦鸡儿慢.狭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沙堆半径与灌丛半径,沙堆高度与灌丛高度均呈现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小叶锦鸡儿固定沙堆体积和固沙效率均大于狭叶锦鸡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属植物灌丛形态决定沙堆形态,灌丛发育决定沙堆发育,灌丛地上生物量和灌丛生长形态决定沙堆体积和植物固沙能力.  相似文献   

12.
草原灌丛化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分析西乌旗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群落和土壤粒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西乌旗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程度的加重,黏粒、粉粒、极细砂含量逐渐减少,而细砂、中砂、粗砂含量逐渐增加,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呈逐渐下降趋势。CCA第一轴与粗砂、中砂、细砂呈正相关,但是与极细砂、粉粒、黏粒呈负相关,所以CCA第一轴排序从左到右,反映土壤沙化严重程度,群落分布从典型草原对照样地,到草原-灌丛镶嵌样地,再到草原灌丛化样地,从而可知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群落分布与土壤沙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锦鸡儿属(Caragana Farb.)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锦鸡儿属4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花粉粒在赤道面观呈长球形或超长球形,极面观呈三裂圆形,具三孔沟;花粉的表面纹饰为网状;花粉极轴长18.9—25.8μm,赤道轴宽11.7—14.4μm.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属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分类的属及属以下各级水平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白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耐旱程度,对高原寒旱区植被恢复提供帮助。在青海高寒干旱地区,通过测定两种锦鸡儿2年生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生理指标特性,从而确定两种锦鸡儿光合生理指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白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分别在土壤含水量为17.79%和17.85%时,具有最大蒸腾速率;在土壤含水量为15%~23%和12%~25%时,维持高效的净光合速率;在土壤含水量为13%~22%和15%~20%时,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说明两种锦鸡儿均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在高原寒旱区可以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八种锦鸡儿染色体数目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细胞分类学自E.Kreuter 1930年对该属模式种C.arborescens(Amm.)Lam.报道,截止目前已有23种植物进行过研究。其中二倍体种(2n=2x=16)的植物有19种,四倍体(2n=4x=32)的植物有2种,种间多倍体(2n=16,24,32)的有2种,在这种基础上,作者就内蒙分布的锦鸡儿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  相似文献   

16.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4种典型的梁峁沟坡生境(即丘顶、阳坡、阴坡、沟底),研究土壤水分特征和中间锦鸡儿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境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阴坡11.2%,沟底7.31%,丘顶7.14%,阳坡4.66%,显著性分析表明,阴坡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生境,阳坡显著低于其它生境,丘顶和沟底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可利用性由难到易依次为阴坡阳坡丘顶沟底.中间锦鸡儿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阳坡最大、丘顶和阴坡次之、沟底最小;不同生境中间锦鸡儿生物量资源分配差异显著,表现为阳坡叶生物量分配最大,沟底茎生物量分配最大,丘顶根生物量分配最大;中间锦鸡儿的根系可塑性强,阳坡根系入土最深,丘顶根系水平分布最广,阴坡根系的垂直和水平生长能力均较强.生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在阳坡的生长优于其它生境,由于根系发达能在以砒砂岩为基质的阴坡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内蒙古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灌丛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中间锦鸡儿灌丛内外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群的种群差异,并且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微生物总数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在表层土或次表层土中最大.这说明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异质性.灌丛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均大于灌丛外的数值,Lysobacter、诺卡氏菌属只集中在灌丛内,这说明中间锦鸡儿灌丛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对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影响较大,对放线菌没有显著影响,速效钾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不同生境的中间锦鸡儿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选取具有明显生境差异的呼和浩特树木园移栽的中间锦鸡儿植株作为对比,探讨同一物种在不同生境下其体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MDA)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生境差异明显的中间锦鸡儿生理调节方式也有明显差异,生境相近体内生理调节方式表现出趋同(2)野生中间锦鸡儿植株的POD活性均高于树木园移栽植株,进一步说明水分是影响中间锦鸡儿体内生理调节与代谢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不同固沙植物材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地区采集小叶锦鸡儿、樟子松、山竹岩黄芪和差巴嘎蒿这4种22年生固沙群落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C,全N,微生物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土壤按3层取样0~10,10~20,20~30cm.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水平,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4种材料中,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大,其群落土壤中微生物C,N含量、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火红拟孔蜂采访植物及访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红拟孔蜂(Hoplitis pyrrhosoma Wu.)为荒漠地区的一种传粉昆虫,经野外调查和通过对其腹毛刷上携带花粉的扫描电镜研究和鉴定,该蜂采访植物有四合木、木霸王、蝎虎霸王、蝎虎霸王、匍根骆驼蓬,白刺,狭叶锦鸡儿,沙枣等,共6科11属16种,该峰喜欢采访辐射对称、白色或浅黄色的花朵,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采访植物不同,采访不同结构的花其行为有别,极喜欢采访四合木;成虫活动期及访花行为与四合木花期物候和花形态结构泌蜜特点存在协同适应关系,气候对其活动及访花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