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三氧化铬的乙酸水溶液对诺卜醇乙酸酯进行了反应,反应的主要产物为质子酸作用下原料发生重排使四员环开裂并进一步水合生成的4—(1—甲基—1—羟基乙基)—1—环己烯—1—乙醇乙酸酯及该酯水解所生成的醇.对反应的其他产物进行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并对所得图谱进行解析后,确认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是原料中的双键发生环氧化及进一步氧化桥头叔氢所生成的化合物,未发现双键断裂生成的四员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苍耳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异香草酸(2),咖啡酸(3),β-谷甾醇(4),麦角甾醇(5),三十烷醇(6),蒲公英甾醇乙酸酯(7)。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将雌二醇与乙酸氯,无水三氯化铝反应,除生成2-乙酰基-雌二醇17β-乙酸酯外,尚有多种付产物.为了解反应进行情况并解决产物的分离,考查雌甾酰化衍生物——雌二醇3-乙酸酯,雌二醇17β-乙酸酯,雌二醇3,17β-二-乙酸酯,2-乙酰基-雌二醇17β-乙酸酯以及2-乙酰基-雌二醇3,17β-二-乙酸酯等的薄层色谱是必要的.这一系列化合物的薄层色谱分离还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成分的分离纯化,以波谱分析法鉴定黄牛奶树的化合物的结构。从黄牛奶树根、茎部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3-乙酸酯(1),高根二醇-3-乙酸酯(2),豆甾醇(3),α-菠甾醇(4),香草酸(5),蔗糖(6),麦芽糖(7),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8),肌醇(9)。全部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用NBS为溴化试剂同芳氧乙酸酯反应,制备了5种文献未见报道的α-溴代芳氧乙酸酯新化合物;通过溴代物同1,2,4-三唑反应,合成了5种新型三氮唑类化合物;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还阳参的化学成分。采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各层提取物。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13CNMR确定单体化合物为叶绿素、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葡萄糖、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萨谷甾醇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mg)的苯乙醛(PAA),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此外,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缺少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狭基香茶菜的叶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出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它们分别为金合欢烯、降胡萝卜素,羊毛甾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氰基乙酸和醇反应得到中间体氰乙酸酯,再通过Knoevengal缩合和酯交换反应得到终产物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1H NMR、IR等结构表征,并对终产物的紫外线吸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中波段紫外线(UVB)具有优良的吸收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水解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银杏叶中聚戊烯醇提取物样品的水解及HPLC分析方法.以石油醚(60—90℃)为溶剂,超声萃取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室温下(25℃)提取物用5%的NaOH甲醇溶液水解2.5h,再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聚戊烯醇化合物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聚戊烯醇乙酸酯可完全水解成聚戊烯醇,水解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结构稳定.经HPLC分析,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化合物含量为1.90%,RSD=1.71%(n=5).聚戊烯醇进样量在0.26—5.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单、稳定,可作为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运城硝池中的藻类植物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藻类6门,25科,50属,102种(包含两个变种).其中蓝藻门6科16属32种,绿藻门10科20属35种,硅藻门6科9属21种,裸藻门1科3属11种,隐藻门1科1属2种,甲藻门1科1属1种.大部分为喜盐种类和随遇种类.优势种类多为蓝藻门和硅藻门种类.  相似文献   

12.
选择Y染色体特异的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新的细胞遗传标志,采用PCR技术对小鼠骨髓细胞重建造血的性能和造血重建小鼠骨髓中成纤维细胞的起源进行研究.将正常雄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受体雌性小鼠,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在活存小鼠的骨髓、脾脏、胸腺和淋巴结中均具有供体起源的细胞.而正常雄鼠或5-氟尿嘧啶处理的雄鼠骨髓细胞输注给受体雌性小鼠后,造血重建小鼠骨髓中的成纤维细胞则为受体起源.由此可见,小鼠骨髓中的成纤维细胞与造血细胞具有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重要检索系统2008年收录中国期刊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关国际重要检索机构在2008年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在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查询检索,2008年7个国家22种检索系统共收录中国期刊2 134种,其中,大陆期刊数1 921种;台湾期刊数152种:香港期刊数60种;澳门期刊数1种.本文分别介绍了国际上24种检索系统收录中国期刊的情况.鉴于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2009年中国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预计将有更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油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通过对健康油菜组织表面消毒、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以下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5种, 其中子囊菌1种,半知菌43种(丝孢纲40种,腔孢纲3种),担子菌1种,分离物中37个种分属于20个不同属,8个种归属待定.从分离几率来看,没有明显优势的种类存在,在叶部分出率最高的是Alternaria alternata, 分离几率仅为7.04%.不同油菜器官的内生真菌种类有一定的差异,从叶部分离出25种,根部分离出12种、花器11种、茎12种、幼苗2种.以上结果显示油菜内生真菌复杂、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五大变化和创新:即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谨慎性原则应用——由过度谨慎向适度谨慎转变;收益的确认和计量——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会计计量属性——由历史成本一统天下向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多元计量属性并存转变;国际趋同——由重形式趋同向重实质趋同转变。  相似文献   

16.
鸭的羽毛组成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北京鸭、金定鸭及其杂种大土北鸭羽毛的氨基酸组成,发现不同种的鸭毛所含的氨基酸种类相同,但相应的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却有差别。大土北鸭羽毛的异亮氨酸、甲硫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接近于北京鸭;半胱氨酸、谷氨酸(包括谷氨酰胺)、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接近于金定鸭;天冬氨酸(包括天冬酰胺)的含量略低于两亲本;赖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两亲本;丙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高于两亲本;丝氨酸的含量则与两亲本相近。经光谱分析表明,三种鸭毛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亦相同,且铜含量相差无几;北京鸭羽毛的锌、铁含量明显高于金定鸭;大土北鸭羽毛的锌含量接近于金定鸭,而铁含量则接近于北京鸭。  相似文献   

17.
An angiosperm compression flora is found in Palaeogene from Lanzhou Basin and the cuticular analysis of Populus davidiana Dode in the flora is carefully made. Furthermore, the fossil cuticl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pidermal structures of extant Populus leaves growing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e. moist, semimoist, and semiarid to arid climatic regions.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mature leaves of P. davidiana show leaf size from big to small, leaf cuticles from thick to thin and anticlinal walls of epidermal cells from faintness to clarit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lattudes of the plant distributions, the climatic variation from moist to ari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from more to less an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from high to low. The fossil P. davidiana differs from the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Shandan in semiarid to arid climatic regions but closely resembles the Wushan leaves in a semi-moist climatic area in a lot of features. In a word, the new research may reflect that the flora lives in a semi-moist climatic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discovery of compression of Paleogene Populus davidia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ing vegetation type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primal uplifting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8.
用人工饲料:CAR、ARA、ARA、ARA2、DHA、CD和活饵;蓝藻粉(Spirulina)、中肋骨条藻(Skeletomemacostatum)、扁藻(Tetraselmischuii)和卤虫(Artemia)分别在取自实验室供水系统和自然海区的海水中喂养印度对虾(Penaeusiducus)幼体。结果表明,投喂鲜活铒的印度对虾幼体,在取自实室供水系统的海水中,平均成活率是55%,在取自自然海  相似文献   

19.
Monoterpenes in ambient air were determined in various sites in Guangzhou, and it was revealed that monoterpene concentrations in some special sites, like landfills, were even higher than those in locations with much more vegetation. On the average, monoterpene contents in samples from streets and highways were 1.9 μg/m3; from gardens, plantations and wooded lands, 2.2 μg/m3; from farmlands, 1.5 μg/m3; but from landfills, 4.1 μg/m3. So other sources like landfills, apart from living plants, migh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biogenic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s)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osition pattern of monoterpenes in air samples from landfill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living plants, this might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t synthesis pathways of monoterpenes, the oxygen-depleted environment and the microbiogenic process might affect the synthesis in landfills.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交通运输业碳足迹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业碳足迹测算模型,利用能源消费量、运输周转量等数据对2004—2008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足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足迹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从2004年的37 025.34万t上升到2008年的48 849.43万t,年均增长7.17%.其中,5年来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直接碳足迹占89.06%.不同能源消费碳足迹中柴油消费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为46.65%,其次是汽油消费碳足迹,占17.85%,二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位换算周转量碳足迹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485.72 kg.(104t.km)-1下降到2008年的408.45 kg.(104t.km)-1,年均降幅为4.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