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共有来自海洋、生物、大气、地质、海冰等近10个学科的124名科学家参加了本次科学考察 ,其中来自大气、海洋、海冰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在北纬75…  相似文献   

2.
李忠东 《科技潮》2011,(9):64-65
北极海冰每10年减少11.5%观看介绍海冰一年当中增加和减小的电影,有点像看肺部吸气和呼气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的几个月中,北极海冰稳步扩展,直至达到最大范围;一般在3月,海冰从某个地方开始减少,通常在9月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1年冬季的北极海冰资料、中国160站气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的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过去44年来,北极海冰面积总体上具有减小趋势(鄂霍次克海是例外,那里海冰面积有增加趋势),相应地北极涛动趋于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趋于增暖.叠加这种趋势变化之上的是年际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冬季海冰变化的主要空间型表现为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总是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符号相反,并且与500 hPa高度场上的EU和WP型遥相关对应.当冬季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偏少,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偏多时,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偏弱,冬季风减弱,东亚西风增强,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20,(1)
正你能想象吗,在冰天雪地的北极,还有一种"搭便车"的科学研究方法。何谓"搭便车"?搭谁的便车?这趟"便车"从何处来,在"便车"上如何科考?"坐"在冰上去科考2019年,挪威当地时间9月20日晚(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德国"极星"号破冰船从挪威特罗姆瑟港出发,计划在夏季北极海冰密集度最小的时期驶入北极中央区,而后锚定在海冰中随冰漂流,度过整个冬季,直到2020年9月,再从弗  相似文献   

5.
北极海冰生消过程关键指标的观测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极海冰温度和厚度变化是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2003年7~9月)中的海冰物理调查内容之一.由于调查数据将应用到海冰热力学数值模拟的验证和模型的修改上,所以对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较高.海冰层温度剖面、海冰层下水温剖面和海冰层厚度变化均成为调查的关键指标.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现场数据,设计和研制了相应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其中人工冻结设备、冰下水温同步测量设备和冰层厚度变化自动监测设备均是新发展的技术方法.文中重点介绍这些新技术方法在现场调查中获得的初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北极海冰面积对湖北省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53~1984年北极各海区逐月海冰覆盖范围资料,采用遥相关,滞后相关等统计,天气气候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湖北省夏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了湖北省夏季降水与北极某些分区海冰存在较好的滞后相关关系,并初步分析了海冰与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等大气环流因子的关联,探讨了冰-气间可能有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7.
微聚焦     
《科学世界》2012,(4):95-95
【北极海冰日渐消失】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乔伊-科米索的最新研究表明,北极最古老、最厚的海冰正在迅速消失,其融化速度比冰盖边缘年轻的薄冰更快。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份的《气候杂志》上。科米索发现,整个北极海冰正在以每10年减少15.1%的速度消失。与此同时,多年冰的覆盖面积每10年减少17.2%。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1北极冰层融化或给海洋生物"加餐"丹麦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地区冰层融化,海洋生物可能成为受益者,缘由是冰层融化将向海中释放大量营养物质,使北极海域"食材"更丰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说,今年3月,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是有卫星图像记录38年以来最少的一次,气候变暖对海洋冰川的体积和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北半球进入春季后气温回升,北极冰层会融化出一个又一个"湖"。"海冰融化后,藻类植物和其他一些生物体将落入周边  相似文献   

9.
赵进平 《大自然》2010,(4):12-14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前,北冰洋上冻结着厚厚的坚冰。那时北冰洋的绝大部分常年被海冰覆盖,95%的海冰是多年冰,只有靠近海岸的一些海域夏季会发生海冰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后的20世纪,北极海冰范围没有明显变化,但海冰厚度缩减了近一半,为后来的海冰大范围消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与后天——温室气体美国科幻电影《后天》所想象的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灾难性场景至今令人恐慌,但也许那就是我们人类未来的遭际。现实中气候的变化显而易见:阿尔卑斯地区冰川面积缩小,积雪减少,北极夏天海冰厚度变薄,还有臭氧层漏洞扩大等等。今年11月16日,由世界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经过通宵谈判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作为中国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在本次考察中,中国北极考察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同时,"雪龙"号将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此次极地考察以"雪龙"号为平台,将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  相似文献   

12.
张欣波  李峥 《世界知识》2013,(17):46-47
近日,一张关于“北极熊饿死瘦如地毯”的照片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悲剧的矛头直指全球升温导致的北极冰融加速.与此同时,面对今夏北极冰融加速的严峻情况,抱着对经济利益与地缘安全的追求,各国掀起了新一轮“北极争夺战”. 无冰北极将从想象变成现实 北冰洋海冰分为“多年冰”和“一年冰”.前者常年不化,后者主要在冬季出现,夏季消融.因此,观察夏季海冰的存量是判断北冰洋冰融情况的最直接方式.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北冰洋夏季海冰面积缩减至350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的记录低78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存量的60%.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促使北极航线开通成为了可能,北极的航运价值愈发凸显,并对沿线国家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和可达性理论分析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北极航线开通促使部分节点中心度上升,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北极航线开通促进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的提升,国家间联系逐渐密切;同时北极航线开通后绝大部分西欧国家可达性水平较高,而东北亚国家的可达性水平较低,但东北亚国家可达性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使得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不断改善,这将对全球海上贸易模式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影响更甚.为探究北极航线的使用对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该研究运用了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定量评估了北极航线的潜在经济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北极航线带来交通距离的缩短将对多数国家的实际GDP具有积极影响;2)北极航线的使用将不仅可以改善北极航线经济圈内的各国居民福利和贸易条件,也将显著地提升世界其他国家的居民福利和贸易条件;3)北极航线将为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效应;4)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国家间的到岸价格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中自然资源、谷物与作物的到岸价格下降最为显著;5)北极航线的使用将为其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带来贸易转移效应,增进圈内国家间的经贸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1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可望被利用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该航道的开通和利用能快速便捷地连接东北亚、欧洲、北美、俄罗斯,成为全球很重要的海上航行新通道。相比传统的航道,北极航道具有里程短、无海盗、无吨位限制等优势。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北冰洋海冰快速退缩,使北极航道的开通成为可能。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到本世纪末,北冰洋夏季将成为无冰的海洋,北极航道有望全年通航。中国  相似文献   

16.
本书两位作者均为博士和极区考察能手,前者曾经历三次南极和二次北极考查,后者经历九次南极和三次北极海冰研究。本书第一卷集中于大气层和海冰,第二卷将涉及海洋学的物理和生物两个方面。本书集中报道极区卫星遥感测量及其地球物理成果,与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位梦华 《大自然》2012,(2):8-11
1982年,我第一次从美国去南极,距今正好30年:1991年第一次进北极,到现在也已21年;就连2005年参加的第九次北极考察也已经过去6年了。  相似文献   

18.
坐在狭小的直升机机舱里,在500米高空俯视北冰洋海面,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不禁摇头叹息:"北极海冰就像人类被灼伤的身体,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如今已消融得体无完肤。"  相似文献   

19.
冰,晶莹洁白,人们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奇了;海冰,能见到的人恐怕就比较少了.8~9月,正是南大洋海冰最多的时期;10月以后,北半球高纬度的海区,海冰也逐渐增多.世界上有多少幸运儿,能在那种地方欣赏到它们的雄姿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自1999年7月1日于上海正式启航起, 至9月9日靠港为止, 共历时71天。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北冰洋的海、气、冰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考察的具体科学目标有3个: 一是探讨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二是了解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 三是了解北冰洋临近海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