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放 《科技信息》2008,(5):188-188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和使命,是学校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与学和谐;行政管理部门与管理对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然而,在高校管理中却经常出现不和谐音符,“大学生状告母校”就是不和谐音符之一,深刻分析其中原因,不难看出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校规与法规冲突、程序不规范、处分学生缺少法律依据等影响校园和谐等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何国安 《科技促进发展》2010,(2):159-159,165
本文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学校教育发展需要,就和谐校园的内涵和要求、和谐校园的特征以及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方面,以学校管理中的的事例和体会,着重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校人际的和谐发展;培养良好校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发展这论题,论证了学校要发展,必须以创新和谐校园为契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学校特别是中等学校里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衔接、融合规律及方法,指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隐含、渗透于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各方面的教育者都应“强化德育意识,淡化德育痕迹”,有意识而又自然、巧妙地衔接和实施好德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根本需要,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运用赏识教育,可以营造和谐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背景;能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并使其成为创新人才;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学校从规模设施、教育教学到师资队伍、生源素质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的影响,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和作用,部分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相脱节,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和全面成才,影响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营造一个面向2l世纪的现代学校教育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认真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近年来,我校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的同步发展,注重营造良好的现代学校教育环境,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声誉不断上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了和谐发展,现已成为省示范性、省重点职业高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的一般关系,认为人文精神的养成是社会因素、个体生活方式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综合系统作用,强调在中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本身必须具有人文精神素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要善于发掘受教育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人文精神;要注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7.
张佳春同志是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20余年的校长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凝成了鲜明的办学思想,确立了高远的办学目标。他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创建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他的领导下,学校营造了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构建了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打造了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受教育者这一主体出发,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是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性化。并提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为: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关系如:平等性、双向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环境中要注重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徐丽 《奇闻怪事》2008,(4):10-11
和谐的校园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要达到和谐校园和和谐教育最佳状态,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交往对话"的方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种充满人文关怀意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交往对话"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尊重的交往关系的建立;受教育者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的培养提高;自由、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分析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个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就是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也与我们包含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相一致。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的。 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者本身首先应该对创造性思维的涵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据心理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卓如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184-185
教育要获得成功,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青少年的生命发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实施有赖于和谐家庭、和谐教育的构建。生命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文明窗口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其和谐的构建尤为重要.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必须从处理学校的人、事、物等方面下功夫.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三类人构成,校园和谐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等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其根本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升华人文精神,尊重人的需求,正视人的情感.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关心人,关注每个人的情感变化,同时注重强化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受教育者身上,通过有效地改变影响人的思想的内外在因素,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曾钦 《科技知识动漫》2007,(4X):137-138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而德育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实行,往往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代的中职类学生,存在着知识水平差,但做人的态度更差的问题,这就更需要其他科任教师要根据实际,寓德育教育与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施行“无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至心头。在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养成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养成中教学,在教学中养成,使学生在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进入养成“角色”。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渗透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利用环境的多样性、多重性、隐蔽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发挥其隐性渗透的教育作用,对受教育者施加潜移默化渗透式教育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渗透法与中学德育的结合中,教育者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营造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好好把握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还需要教育者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有充分的理解和创新,让学校生活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学校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加强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和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鸿峰 《科技信息》2007,(22):129-130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