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马可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两位中国朋友,以及他们给他带来的快乐和无奈。再来看看“小马可”又有怎样的“中国梦幻之旅”呢?  相似文献   

2.
林彬 《奇闻怪事》2011,(5):20-27
他的名字在历史上若隐若现,他的故事在后世备受争议。 公元1275年的夏天,他随着父亲和叔叔,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行,来到了元朝大汗忽必烈的夏官上都,从此开始了他17年的传奇生涯;公元1295年冬天,他回到阔别25年的故乡威尼斯,留下了一部“天方夜谭”的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他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是中西交通史上的友好使者,他是成功的意大利商人,他是欧洲探险家的伟大先驱,他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其实,无论哪一个身份,在今天看来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马可·波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去年,正当姑苏枫叶红似火、秋意浓如酒的时候, 吹来了亚得里亚海上和煦的暖风,意大利电视台《马可·波罗》影片摄制组,来苏州进行友好访问,并将在这个曾为马可·波罗游历、描述过的地方拍摄外景。马可·波罗(1254— 1324)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他的名字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二五四年他诞生在濒临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城,十七岁时跟随他父亲和叔叔,冲破了漫长旅途中的重重艰险困苦,前来中国。他们于一二七五年(元朝至元十二年)五月到达中国元朝的上都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受到了忽必烈的欢迎和盛情款待。他们父子叔侄三人留居中国,“很受尊敬,一切需要无不供给”,并“受了荣耀职衔”。  相似文献   

4.
在这块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上,马可遭遇了保守势力。这里真的对外开放了吗?马可的疑问仍在继续。王家坪的人们对外来客的疑虑消除了之后,邀请他留下来看社火。  相似文献   

5.
马可来到了认识才几分钟的老何家。就在老人家,在看到欢庆篝火之前,马可领略了中国西部腹地犹存的古风。而在通往延安的路途中,严重超载的公共汽车上的经历,又给他的中国之旅写上了难忘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提起卢沟桥,北京人部引以为自豪,因为据说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详细描述了它。北京人部相信马可·波罗在元大部(北京)的朝廷做过官,算半个北京人。但不久前,西方一些学者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些重要疏漏,断言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北京,甚至从来没到过中国。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周慧民 《世界博览》2011,(19):79-79
德国中部沿黑森林各地、瑞士巴塞尔等地的饸饹面技术,很难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马可·波罗其实没传播多少中国技术。  相似文献   

8.
人们盼望已久的大型彩色故事影片《马可·波罗》,已在我国译制完成,最近就要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部分四集上映的巨片,以许多壮观、瑰丽和扣人心弦的场景,展示出中世纪意大利的迷人风光和中国元代多彩多姿的宫廷生活。它再现了700多年前意大利伟大探险家马可·波罗与他的父、叔爬山涉水远道东来的艰险经历,以及他同元世祖忽必烈可汗的友谊,令人重温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9.
"马可"百合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可”百合(Lilium bulbiferum cv.‘Marco Polo’)鳞片为起始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以不同激素成分及不同浓度水平来诱导“马可”百合产生小鳞茎。结果表明:“马可”百合的诱导可由外植体直接产生小鳞茎而分化成苗。诱导“马可”产生小鳞茎的最佳外植体为鳞茎内部的鳞片,将其作为不切开处理,并以鳞片远轴面紧贴培养基的方式进行接种,在MS+6-BA(1.0mg/L)+IBA(0.3mg/L)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其平均分化系数达2.52。“马可”百合最佳扩繁增殖培养基为MS+6-BA(0.3mg/L)+IBA(0.3mg/L),小鳞茎的增殖系数可达2.60。采用1/2MS+6-BA(0.3mg/L)+IBA(0.7mg/L)的培养基对“马可”进行生根培养,根条数可达8.0,生根率为100%。“马可”生根苗应用质量分数为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移植于河泥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7.3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的约翰·戈达德一有空,就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幅世界地图看。15岁那年,这位少年一口气写下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俐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  相似文献   

11.
社火是封建落后的东西吗?起码不像石油开采设备一样,让洋人在参观后对王家坪经济的发展大加赞赏,王书记迟疑着。深悉中国人的马可轻而易举地说服了他,马可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场社火到底值不值得他期待呢?这些在本期马可都会告诉你,而且他还让我们与他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白云观庙会。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超过二十年历史的PC软件企业只有两家:微软和欧特克。为了一份中国情结,他曾舍欧特克而接掌当时危机四伏的微软中国;二年后,他带着无尽的辉煌和北京政府采购的惨痛教训重返欧特克——成立中国特委会、非暴力反盗版……誓将“中国特色”进行到底的高群耀屡建奇功,成为软件界最特立独行的“变通型”掌门人。他的经历、他的感悟,铸就了一本“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活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朝鲜之行     
周总理“取宝”记这一天——2月19日的下午,中国客人访问了朝鲜平安南道顺安郡泽岩里上阳农业生产合作社。周恩来总理说,他在这个合作社“取到了宝”。他所说的“宝”,就是棉花生产队长送给他的一个种植棉花用的营养坛。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马可回忆起十数年前乘坐中国火车的场景,对这种既痛苦难捱,又充满勃勃生气的旅行方式进行了仔细的描绘。缓慢的火车旅行令人心生抱怨,但也令马可有时间尽情想起那些徒步前进的古代中国旅行队。  相似文献   

15.
李璇 《创新科技》2008,(6):62-63
<正>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11月20日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盖瑞·威尔斯(《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1998年10月8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善于捕捉脑海中转瞬即逝的瞬间,又能激情燃烧那一丝智慧“火花”的人。他站在了创新的“源点”——异想天开。更可贵的是,他把几十年积累的“光芒”无私地倾注给周围的人们。他就是中国计量学院梁嘉麟教授。  相似文献   

17.
“为开创我国证券市场尽过力” “曾经为开创我国证券市场尽过力的老兵.”——阚治东如此评价自己此前20年的股市人生. 阚治东的故事很长. 1952年出生在上海的他,写下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曾与尉文渊、管金生并称为中国证券业三大教父;他也曾坠入低谷,1997年因“陆家嘴事件”被撤职,2006年又因南方证券破产被起诉并入狱21天. 刚过耳顺之年的阚治东,脸庞清癯,眼神一如既往的锐利,只是声音多了几分沙哑沉稳. “除了故乡,影响我最深的地方就是北大荒”——阚治东喜欢回忆黑河岁月.他曾形容黑河“是中国最后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成功发射的世界上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不久,他就用自做的装置,计算出了卫星的运行轨道;他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控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卫星测控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是“863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倡议者之一;他与其他22位科学家一道,走上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颁奖台……有人说他有一双“天眼”,能看到3.6万公里之外的卫星,还能通过卫星俯视大地。下面,我们从他辉煌的人生长河中,掬起几朵晶莹的浪花,一睹他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毁誉参半的批评家。左翼批评家阿英曾肯定他的批评活动“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①。周作人的文艺批评旗帜上的两行大字:“自由——宽容”,“个性—表现自己”使他成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大多以散文的笔法,平和冲淡,充溢着个性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着一种尊重“个性”的宽容开放的气度和诚朴谦逊的文风。其涵意深厚、个性色彩鲜明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一《劝世良言》的编著者梁发,是广东高明县人。自幼家贫,十一岁方进村垫就学,开始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他对于中国古来丰富的典籍就有了相当的涉猎”,从而奠定了他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儒家特有的伦理道德思想。在他的宗教著作——《劝世良言》中,我们如果抛开其宗教性的教义词句,就会发现其中仍闪耀着中国儒学思想的灵光。这一点就连他的基督教牧师马礼逊也不得不承认,他说梁发著作中“染有彼中国固有之异教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